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逢春

作品数:39 被引量:175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历史地理
  • 6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5篇疆域
  • 12篇中国疆域
  • 6篇文明
  • 6篇教育
  • 5篇民族
  • 5篇边疆
  • 4篇大一统
  • 4篇帝国
  • 4篇视域
  • 4篇海陆
  • 3篇论衡
  • 3篇架构
  • 2篇性格
  • 2篇学术
  • 2篇中国边疆
  • 2篇史观
  • 2篇诉求
  • 2篇天下观
  • 2篇图们江
  • 2篇清史

机构

  • 32篇中国社会科学...
  • 7篇浙江师范大学
  • 4篇上海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作者

  • 39篇于逢春
  • 3篇冯建勇
  • 1篇刘民
  • 1篇干阳阳

传媒

  • 9篇中国边疆史地...
  • 2篇中州学刊
  • 2篇江西社会科学
  • 2篇学术月刊
  • 2篇新疆师范大学...
  • 2篇社会科学辑刊
  • 2篇长春师范大学...
  • 2篇东北史地
  • 1篇世界民族
  • 1篇新华文摘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出版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北京城市学院...
  • 1篇新疆大学学报...
  • 1篇民族学刊
  • 1篇中国边疆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晚清政府对蒙古族的国语教育政策被引量:9
2008年
"国民国家"构筑意味着将域内全体居民培养成同质性国民。能将国民统合为一体、养成同质性国民的,唯有国民教育一途而已。本文希冀通过考察以东北地区为中心的晚清蒙古族国语教育,剖析晚清政府如何通过国民教育来培育具有同质性的国民这一问题。同时,通过探讨蒙古族对国语教育的反应,考察晚晴少数民族国民教育的实际状态。
于逢春刘民
关键词:国民教育国语蒙古族
论“泛中原农耕文明板块”在中国疆域底定过程中的地位被引量:6
2012年
由秦始皇初步拓展,由汉武帝及子孙最终奠定的"泛中原农耕文明板块",曾对古代中国的其他地域起到过主导作用。虽然自三国以降,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王朝在底定中国疆域的最后几轮冲刺表演中,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看客,而中原地域则经常成为表演舞台提供者,但诞生于该板块上的大一统思想、天下观理念、华夷同源谱系等,不仅为华夏族群与夷狄族群所认同,而且成为夷狄族群逐鹿中原、华夷界限移动的理论根据,进而成为统一古代中国的思想武器。
于逢春
关键词:大一统天下观
论“大漠游牧文明板块”在中国疆域最终底定过程中的地位被引量:7
2010年
从公元前200年左右匈奴冒顿单于首次统一大漠游牧区、公元前100年左右汉武帝首次统一农耕区到1820年"中国"疆域最终底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此期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契丹、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先后建立了若干个汗朝,它们或与中原王朝遥遥相对,或进入中原立国,或一统天下,既开创了古代中国长达一千数百年南北朝格局,亦肇始统一大漠与泛农耕地带或一统整个中国陆疆的伟业。"大漠游牧文明板块"在中国疆域形成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于逢春
关键词:中国疆域
2014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被引量:3
2015年
2014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由学术月刊编辑部、光明日报理论部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联合主办。经过学界推荐、文献调研、学者研讨、专家评议、投票确定等程序,评选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等十大学术热点,现予公布。
于逢春
关键词:学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报资料中心光明日报
论中国疆域最终形成的路径与模式被引量:7
2012年
迄今为止,世界级前近代帝国在大国游戏中被淘汰出局后,其嫡传文化继承者能够凤凰涅磐且成功地重返世界大国之列者,惟有中国。与世界其他几个从大河流域崛起的世界级帝国的核心力量都是在帝国中心地带兴起,一旦灭亡,支撑着帝国的核心力量便随之冰消瓦解的情景不同,古代中国的世界级帝国均形成于中原地带的边缘,他们为中国链条式世界级帝国的形成提供了源源不断、前仆后继的能量。虽然这些帝国建立者出身的民族(族群)各不相同,但维系帝国链条运作的"大一统"思想、"天下观"理论、"华夷共祖"谱系等古代中国文化从来没有中断过,从而使得古代中国的各个世界级帝国之间具有内在的文化承继性与疆域连续性。
于逢春
关键词:帝国大一统天下观
鉴往所以训今,远览所以自镜——2013年度中国边疆理论研究评述
2014年
本文梳理了2013年度学术界出版的有关中国历史疆域形成与边疆观念变迁、朝贡体系、“从边疆看中国”新理论与新视角、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边疆学学科构建诸问题的研究成果,在对其予以评述的同时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
于逢春冯建勇
关键词:朝贡体系边疆治理
前近代中国疆域构造中的东亚宗属体制演变研究
2014年
前近代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宗属体制是基于宗法制伦理、分封制原则而生成的。该体制与儒家思想中的"夷夏之防"、"王者无外"与"大一统"理论密切相连。"夷夏之防"主张将中华帝国周边的夷狄势力——属国排除在帝国疆域之外;"王者无外"与"大一统"思想力求将属国纳入帝国治下,加之共主制与皇帝观的作用,帝国疆域形态逐渐呈现出放射性的同心圆形状:内圈郡县、中间土司(或藩部)、外圈属国。近代以降,东亚宗属体制既维持着一些固有属性,也有向欧美式宗(主国)附(庸国)关系转变的态势。
于逢春
关键词:属国
在学理探究与现实需要之间追寻经世致用之道——2012年度中国边疆学与疆域理论研究论衡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梳理了2012年度学术界出版的有关边疆学、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整合、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建、藩属体系、国外学者边疆理论、海疆历史性权利与现实主权归属、中国海洋文明的重构与补缀等研究成果,在对其予以评述的同时,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
于逢春冯建勇
关键词:海洋文明
疆域视域中“中国”与“天下”、“中原王朝”与“中央政权”之影像被引量:8
2010年
"中国"、"天下"、"中原王朝"、"中央王朝"等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疆域问题必须首先搞清楚的问题。这些概念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作为近代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其疆域的最终奠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天下"成为"国家"的过程。清中期以前的历代"中原王朝"及至晚清的"中国",与近代意义上作为民族(国民)国家的"中国"之间,是一个从法理上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前二者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在各自的"版图"上没有重合过,在经过了长时段演进后,于19世纪20年代最终完成这一重合过程。因此,在研究古代中国疆域问题时,应谨慎使用"中国"一词,更不能以"中原王朝"随意代替"中国",也不能将"历代中原王朝"置换成"历代中国"。
于逢春
关键词:中原王朝中央政权疆域
吴大澂恢复中国图们江出海权再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1860年前,中国是日本海与鄂霍次克海的沿岸国,数千年来不间断地拥有此二海域。惟因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及其后来清朝勘界大臣成琦颟顸无能,加之沙俄强横狡诈,中国最终丧失了日本海。所幸1886年中俄再次勘界时,中国谈判代表吴大澂与沙俄谈判代表斗智斗勇,中国最终恢复了由图们江东出日本海的权利。从此,被俄罗斯封闭的中国东北东部陆疆的尽头虽止于距离日本海30华里的珲春防川,但中国有权借助于图们江进入日本海的航道也始于斯。
于逢春
关键词:吴大澂图们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