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栓塞
  • 3篇颅内
  • 3篇脑室
  • 3篇激酶
  • 3篇急性
  • 3篇出血
  • 2篇动脉瘤
  • 2篇血清
  • 2篇血肿
  • 2篇尿激酶
  • 2篇外伤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脑室出血
  • 2篇脑室内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B
  • 1篇地塞米松

机构

  • 13篇潍坊市益都中...

作者

  • 13篇付坤
  • 11篇白云安
  • 11篇王同新
  • 8篇孙高令
  • 5篇陶司臣
  • 2篇韩良波
  • 2篇王法臣
  • 2篇王健
  • 2篇王花
  • 2篇陈志霞
  • 1篇宗佩君
  • 1篇肖航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会神...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临床神经科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1998
  • 1篇199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治疗重症脑室出血26例
2005年
王同新陈志霞孙高令白云安付坤
关键词:重症脑室出血出血破入脑室全脑室出血注入尿激酶继发性脑室内
开颅手术联合保守疗法治疗急性外伤后颅后窝血肿的疗效观察
2011年
在急性脑外伤中,急性外伤后颅后窝血肿少见而难以治疗.因为颅后窝的容积小,对血肿占位的代偿功能差,所以一旦发生便为急症、重症.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了9例外伤后颅后窝血肿的患者,现将治疗经验报道如下.
陶司臣王花付坤白云安
关键词:颅后窝血肿急性脑外伤外伤后疗效观察保守疗法
r-OPN通过调控PTEN-AKT通路对大鼠脑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重组骨桥蛋白(r-OPN)通过调控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蛋白激酶B(Akt)通路对脑出血(ICH)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OPN组、r-OPN+抑制剂组,每组20只。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ICH大鼠模型;r-OPN组和r-OPN+抑制剂组大鼠分别侧脑室注射相应药物,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注射等量PBS。于建模后24 h、48 h、72 h给大鼠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建模后72 h检测大鼠的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TUNEL染色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率;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脑组织相关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r-OPN组大鼠各时间点m N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细胞凋亡率降低(均P<0.05),脑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p-Ak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TEN、Bcl-2相关X蛋白(Bax)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r-OPN+抑制剂可降低部分r-OPN的改善效果。结论r-OPN可能通过调控PTEN/Akt信号通路,减少ICH后神经细胞凋亡,减轻脑组织损伤,改善神经功能。
付坤刘华强王健王法臣韩良波王同新
关键词:蛋白激酶B
颈动脉硬化狭窄支架成形常见并发症及防治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52例61处颈动脉狭窄行CAS治疗,成功植入40枚Wallstent支架,20枚“Z”型支架,手术成功率达98%。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明确诊断过度灌注综合征1例,6例患者出现程度不等的头晕、头痛;12例出现颈动脉窦反应;1例术后脑MRI新发脑梗死,1例双侧重度狭窄的患者术中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术中脑血管痉挛12例;发现穿刺局部血肿6例(假性动脉瘤2例),动静脉瘘1例。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规范化操作、术后积极正规治疗可明显降低CAS围手术期并发症、改善预后。
王同新陈志霞孙高令付坤陶司臣白云安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形并发症脑缺血
多发性颅内胶质瘤(附3例报告)
1997年
近年我科收治多发性颅内胶质瘤3例,结合文献及典型病例就其诊断与治疗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 男2例,女1例,年龄30~60岁,病程2月~2年。3例术前均经头颅CT扫描,显示颅内有多病灶、多部位病变,即左颞及左额,右颞,左颞及左顶。3例共8个病灶。3例均经手术切除肿瘤或活检后病理证实:少枝胶质细胞瘤Ⅱ级1例,垦形细胞瘤Ⅲ级1例,星形细胞瘤Ⅰ~Ⅱ级1例。2例经开颅肿瘤切除后加放疗均好转。
王同新孙高令白云安宗佩君付坤
关键词:多发性颅内肿瘤胶质瘤病例报告
脑室引流加尿激酶注入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并发症12例报告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分析20例自发性脑室出血经脑室引流加尿激酶注入治疗后的并发症,提出防治措施。方法20例患者均行脑室引流并注入尿激酶,观察其并发症。结果12例发生并发症:消化道出血6例,脑室感染2例,再出血1例,肺部感染2例,局部出血点1例,脑积水2例。良好恢复9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自发性脑室出血脑室引流加尿激酶注入治疗效果满意,但应注意防治并发症。
王同新白云安付坤孙高令
关键词:引流术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破裂的原因和防治(附3例报告)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及防治对策。方法38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下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3例栓塞过程中再出血。结果2例完全恢复,1例术后48小时死亡。
付坤陶司臣白云安王同新
原发性脑室内血肿的神经内镜治疗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室出血的特点以及神经内镜技术在其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原发性脑室出血18例,男13例,女5例,平均年龄59.2岁(53~72岁),既往高血压病史14例,入院时血压≥200/120
王同新白云安付坤孙高令
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纳入4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患者(研究组),同期随机抽取行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未破裂再出血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组年龄I〉50岁、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破裂次数≥2次、合并脑血管痉挛、术后抗凝治疗、术后血压波动≥30mmHg(1mmHg=0.133kPa)、假性动脉瘤、致命栓塞及大部分栓塞[81.0%(34/42)、76.2%(32/42)、66.7%(28/42)、76.2%(32/42)、81.0%(34/42)、76.2%(32/42)、66.7%(28/42)、66.7%(28/42)、66.7%(28/42)]与对照组[57.5%(23/40)、50.0%(20/40)、37.5%(15/40)、50.0%(20/40)、57.5%(23/40)、47.5%(19/40)、37.5%(15/40)、37.5%(15/40)、37.5%(15/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50岁、高血压病史、破裂次数≥2次、合并脑血管痉挛、术后抗凝治疗、术后血压波动≥30mmHg是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50岁、高血压病史、破裂次数≥2次、合并脑血管痉挛、术后抗凝治疗、术后血压波动≥30mmHg是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该类人群的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降低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发生率并改善预后。
陶司臣王花付坤白云安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动脉瘤栓塞治疗性
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6例
2005年
自1974年Serbinenko首创同轴可脱性球囊导管技术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以来,该技术经过不断改良已成为一种较成熟的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现将2000年至2004年6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应用球囊导管技术栓塞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王同新白云安孙高令付坤
关键词: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可脱性球囊栓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