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飞

作品数:122 被引量:621H指数:16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领域

  • 95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0篇脊柱
  • 32篇腰椎
  • 29篇结核
  • 22篇内固定
  • 18篇脊柱结核
  • 17篇手术
  • 16篇椎弓
  • 16篇椎弓根
  • 15篇螺钉
  • 15篇后路
  • 15篇骨折
  • 12篇前路
  • 12篇椎弓根螺钉
  • 12篇疗效
  • 11篇异体
  • 10篇腰椎融合
  • 10篇同种异体
  • 10篇细胞
  • 9篇融合术
  • 9篇干细胞

机构

  • 12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成都军区昆明...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重庆三峡中心...
  • 1篇兰州军区乌鲁...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20...
  • 1篇解放军188...
  • 1篇解放军第18...
  • 1篇邛崃市医疗中...
  • 1篇仁寿县骨科医...
  • 1篇生物芯片北京...

作者

  • 122篇代飞
  • 93篇许建中
  • 69篇周强
  • 57篇罗飞
  • 54篇何清义
  • 46篇张泽华
  • 24篇谢肇
  • 20篇侯天勇
  • 17篇张劲松
  • 15篇蒲小兵
  • 14篇吴雪晖
  • 13篇刘瑶瑶
  • 13篇孙东
  • 13篇王序全
  • 13篇吴军
  • 9篇贺伟峰
  • 9篇陈希炜
  • 6篇易绍萱
  • 5篇张小容
  • 5篇郭从涛

传媒

  • 24篇第三军医大学...
  • 12篇重庆医学
  • 7篇中华骨科杂志
  • 7篇第十届西部骨...
  • 6篇脊柱外科杂志
  • 6篇第二届首都骨...
  • 4篇第十一届全军...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药业
  • 2篇华南国防医学...
  • 2篇第七届《中华...
  • 2篇第六届中国微...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22篇2014
  • 8篇2013
  • 8篇2012
  • 6篇2011
  • 13篇2010
  • 5篇2009
  • 13篇2008
  • 15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1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因修饰hMSCs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异种移植的实验研究
目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hMSCs)目前被认为是骨组织工程最佳的种子细胞。但自体hMSCs数量有限、体外扩增和组织构建需要较...
代飞吴军易绍萱陈烯伟贺伟峰
关键词:CTLA4IG骨组织工程免疫排斥
文献传递
三维CT观测原发性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胸椎肋横突孔的形态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描述原发性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胸椎肋横突孔形态学特点,并与正常人群胸椎肋横突孔形态比较,讨论通过此空间放置内固定物治疗生长期脊柱侧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至2013年3月于骨科行门诊或术前CT扫描三维重建的原发性青少年脊柱侧弯(右胸弯)患者(侧弯组)以及2007年5月至2012年12月行CT检查但无脊柱畸形患者(对照组)的资料。脊柱侧弯组104例,男性42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10岁。Lenke分型:Ⅰ型58例、Ⅲ型46例。主胸弯Cobb角平均为45.95°。对照组38例,男性15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11岁。测量脊柱侧弯患者凸侧顶椎以及上下相邻两个椎体的肋横突孔横截面积,并与正常对照组相应节段面积进行对比,总结其变化规律。结果侧弯组肋横突孔横截面积为24.67~35.57 mm2;顶椎处横截面积小于邻近上下节段面积(P〈0.05),横截面积和Cobb角呈负相关(r=-0.668, P〈0.05)。对照组肋横突孔横截面积为28.26~32.57 mm2。侧弯组肋横突孔横截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的对应节段面积(P〈0.05)。结论与正常人相比,中度原发性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侧弯凸侧胸椎肋横突孔横截面较大,可以通过此空间放置内固定器进行凸侧骨骺阻滞术。
孙东张泽华代飞罗飞方青许建中
关键词:三维CT
Nucleofector^(TM)与脂质体转染PA317细胞效率的比较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比较传统的脂质体转染技术与NucleofectorTM转染技术将pLXSN CTLA4Ig TRES2 EGFP重组质粒转染入PA3 17细胞的效率。方法 分别用脂质体技术与NucleofectorTM 转染技术将pLXSN CTLA4Ig IRES2 EGFP重组质粒转染PA3 17细胞 ,应用倒置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PA3 17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及阳性细胞率 ,比较两种方法的转染效率。结果 脂质体转染后 4、8h未观察到阳性细胞 ,转染后 12h阳性率为 ( 0 5 9± 0 2 ) %,转染后 2 4h阳性率为 ( 4 3 9± 2 43 ) %;NucleofectorTM 转染技术转染后约 4h观察到阳性细胞 ,转染后 12h阳性率为 ( 12 2 7± 3 3 8) %,转染后 2 4h阳性率为 ( 5 0 16± 2 41) %。两者比较 ,在转染后 12、2 4h ,后者阴性率显著高于前者 (P <0 0 1)。结论 NucleofectorTM 技术与传统的脂质体技术比较 ,是一种具有转染速度快。
代飞吴军陈希炜贺伟峰张小容
关键词:CTLA4IG脂质体
脊柱结核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及治疗方案选择被引量:41
2008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柱结核再次手术的原因,并对个体化手术结果进行随访观察。方法对三个脊柱外科中心24例再次手术的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不同原因采用个体化治疗,再次手术方式:单纯病灶清除术14例,病灶清除、窦道切除术5例,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4例,二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前后路联合固定1例。术后加强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定期观察红细胞降率、X线片、CT三维重建,评估结核活动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再次手术为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有病灶清除不彻底、化疗方案不合理、全身营养不良、脓腔处理不当、内植物选择不当等。再次手术中无大血管、神经、输尿管损伤。再次手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0个月,结核病变无复发。根据Bridwell标准,17例椎间植骨内固定患者植骨均融合,另7例患者椎间骨桥形成。结论脊柱结核再次手术原因复杂,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难度大。术前应详细分析其复发的主要原因,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强调个体化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许建中蒋电明王爱民张泽华周强何清义谢肇代飞
关键词:再手术多中心研究
下颈椎骨折伴不全瘫的手术治疗
2011年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伴不全瘫的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分析20例下颈椎骨折伴不全瘫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颈椎爆裂性骨折脱位10例(C5~7),颈椎压缩性骨折脱位7例(C5~7),椎体骨折伴急性椎间盘突出2例(C5/61例、C6/71例),椎板骨折伴原发性椎管狭窄1例(C6);美国脊髓损伤委员会(ASIA)分级B级7例,C级9例,D级4例;其中中央管综合征9例。手术均采用后路椎板减压联合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1~3年,平均22个月。ASIA评分平均提高1~2级。术后第3个月时20例患者X片显示植骨处骨性融合18例,2例形成假关节,6例存在颈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不同程度的丢失,螺钉发生松动1例。结论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可以更彻底地减压,最大程度恢复颈椎稳定性,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陈林全代飞
关键词:颈椎骨折
应用新型加压注射骨水泥增强椎弓根螺钉(CICPS)治疗伴有骨质疏松脊柱疾患的临床结果观察
[目的]在伴有骨质疏松脊柱疾患的手术治疗中,将自主研发的CICPS固定骨质疏松椎体,观察其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从2011-8~2015-4我科共手术治疗该类患者128例,男性28例,女性100例;其中腰椎滑脱症5...
代飞许建中周强张泽华刘瑶瑶
关键词:骨质疏松脊柱疾患
后正中小切口双侧椎弓根入路在腰椎融合术中的应用
目的:常规腰椎后路融合术多需广泛剥离椎旁肌,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慢性腰痛和腰部僵硬等并发症常见。虽然各种腰椎微创内固定融合技术已应用于临床,但操作复杂,医疗设备和器材昂贵。本研究旨在观察后正中小切口双侧椎弓根入路腰椎...
周强蒲小兵代飞罗飞
关键词:脊柱微创手术腰椎后路手术腰椎融合术腰椎疾病腰椎
单纯后路经椎弓根-肋骨复合体异体肌腱移植治疗幼猪生长期脊柱侧弯的实验研究
目的 目前临床上急需一种非融合技术,既可以达到限制脊柱畸形进展的目的,又不影响脊柱的生长发育,同时还可以避免多次手术带来的高并发症及最终的脊柱融合.本实验拟通过动物侧弯模型来验证单纯后路经肋横突复合体移植异体肌腱对脊柱生...
孙东张泽华代飞许建中
兔胫骨干骺端截骨延长延长区BMP、TGF-β_1的蛋白表达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研究肢体延长过程中延长区内源性BMP、TGF β1蛋白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兔胫骨干骺端截骨延长模型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延长区内源性BMP、TGF β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BMP、TGF β1主要表达在软骨细胞、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中。BMP在开始延长后前 2周高度表达 ,2周后表达逐渐降低 ;停止延长 1周时在延长区中央见到少量的阳性表达细胞 ,停止延长 2周时 ,随着延长中央区域纤维组织消失 ,BMP阳性表达细胞也消失。TGF β1在延长前2周表达逐渐增强 ,到 2周时最强 ,2周后逐渐减弱 ,并在延长及停止延长期间均可见阳性表达细胞。结论 :肢体延长中延长区内源性BMP、TGF β1持续表达。
代飞吴梅英李起鸿
关键词:骨延长胫骨BMPTGF-Β1
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评价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K-Rod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腰椎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K-Rod动态固定对邻近节段保护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9月采用椎间融合辅以邻近节段K-Rod动态固定及单节段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51例患者。A组(K-Rod组)24例患者术前邻近节段存在退变,行单节段融合辅以邻近节段K-Rod动态固定;B组(单节段融合组)27例患者术前邻近节段无不稳或退变,行单节段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比评价2组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间隙高度、腰椎总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头侧邻近第一节段活动度(ROM1)、头侧邻近第二节段或尾侧第一邻近节段活动度(ROM2)、保护节段及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率。结果随访24~37个月。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均显著改善,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腰椎总ROM术前及末次随访之间均无差异。A组保护节段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无差异。2组ROM1及ROM2术前术后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末次随访时8例患者出现11(11/138,8%)枚螺钉松动;B组无螺钉松动。结论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动态固定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增加的动态固定保护了术前已存在退变的节段,避免了多节段融合,降低了单节段融合邻椎病的风险,因此适应证选择合适,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瀚卿施荣茂周强邸宁王浩明代飞罗飞侯天勇许建中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假体和植入物脊柱融合术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