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脊髓
  • 9篇脊髓损伤
  • 7篇肌蒂
  • 5篇移植术
  • 4篇腰椎
  • 4篇移植术治疗
  • 4篇手术
  • 4篇颈椎
  • 4篇骨折
  • 4篇固定术
  • 3篇腰椎管
  • 3篇腰椎管狭窄
  • 3篇腰椎管狭窄症
  • 3篇融合术
  • 3篇椎管
  • 3篇椎管狭窄
  • 3篇椎管狭窄症
  • 3篇脱位
  • 3篇外科
  • 3篇外科手术

机构

  • 17篇安徽医科大学
  • 11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武警安徽省总...
  • 2篇合肥市第一人...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太和县人民医...
  • 1篇深圳市红十字...
  • 1篇安徽省建医院
  • 1篇安徽省合肥市...

作者

  • 28篇任启光
  • 8篇张建湘
  • 7篇江曙
  • 4篇张之栋
  • 4篇房传武
  • 3篇汪发贵
  • 3篇杨庆国
  • 3篇申才良
  • 3篇江曙
  • 2篇孔晓春
  • 2篇李嘉荣
  • 2篇尹世杰
  • 2篇高敏
  • 2篇朱莉
  • 1篇王民选
  • 1篇申才隹
  • 1篇华兴一
  • 1篇马宜明
  • 1篇杨庆国
  • 1篇王叙进

传媒

  • 5篇安徽医学
  • 5篇中国骨伤
  • 4篇颈腰痛杂志
  • 3篇骨与关节损伤...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伤残医学杂志
  • 1篇右江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3
  • 3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单开门加肌蒂移植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
2007年
目的观察改良单开门加肌蒂移植在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B超显象。方法建立硬膜外瘢痕粘连模型,分别进行肉眼瘢痕粘连度评级,HE染色后光镜检查。结果经B超及病理学检查证实,改良单开门加肌蒂移植术后硬膜外无明显瘢痕生长,椎管容积无明显变化;改良单开门有部分瘢痕生长;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有明显瘢痕生长。结论用B超探讨对其诊断的可行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表明,该观测方式是一种简便且价格低廉诊断方法。
孔晓春房传武张建湘任启光
关键词:硬膜
PCNA\S-100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块病灶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块病灶生长特点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S-100蛋白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块病灶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颈椎前路减压术从22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切取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块标本,其中3例是椎板成形术后再次出现颈髓压迫症而手术。年龄22~78岁,中位年龄48.2岁,其中男14例,女8例。对照组:取自25岁以下的5例不同新鲜尸体的颈椎后纵韧带标本5块,2组标本进行HE和PCNA,S-10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所有OPLL病例标本都有s.100蛋白及PCNA阳性细胞高表达,对照组尸体标本无S-100及PCNA阳性细胞出现。结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块病灶具有增殖活跃并向软骨化生、骨化的特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灶前方的增生的纤维软骨细胞区是椎板成形术后脊髓压迫症再发主要原因。
张之栋张建湘任启光
关键词:增殖细胞核抗原S100蛋白质类
DRFS内固定复位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总结脊柱滑动撑开复位固定系统 (DRFS)内固定在腰椎滑脱中的治疗体会。方法 对 3 2例行DRFS内固定的腰椎滑脱术前、术后的X线变化及其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滑脱椎体复位理想 ,9例Ⅰ度滑脱全部恢复正常 ,2 0例Ⅱ度滑脱中 18例恢复正常 ,2例恢复到 0~Ⅰ度。 3例Ⅲ度滑脱中有 2例恢复正常 ,1例恢复到 0~Ⅰ度。全部植骨融合成功。没有发现感染、神经损伤、断钉等并发症。结论 DRFS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 ,操作简单、易于安装 ,并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椎体及椎间隙的高度 ,为脊柱的结构重建和功能恢复提供了一个坚强而稳定的基础。
王叙进秦文亮王清任启光杨庆国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DRFS内固定脊柱功能椎板减压硬脊膜外麻醉
颈椎后纵韧带增殖细胞核抗原定位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通过对颈椎后纵韧带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免疫组化的定位研究来探讨后纵韧带肥厚的发生机制。方法 前路减压术分别从 2 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 (CDH) ,脊髓型颈椎病(CSM) ,颈椎创伤 (CVT)患者不同部位的后纵韧带切取部份组织作 HE染色及 PCN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 (CDH)患者在运动终板处后纵韧带细胞均有 PCNA高表达 ,在椎间盘及椎体处 13例脊髓型颈椎病 (CSM)患者中只有 2例出现 PCNA高表达 ,5例颈椎创伤 (CVT)中 2例出现 PCNA高表达。
张建湘张之栋任启光吴强江曙
关键词:后纵韧带颈椎增殖细胞核抗原
肌蒂脊髓移植术治疗脊髓外伤性截瘫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目前对于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尚在探索之中。我们依据肌蒂在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特殊优点,首先创用肌蒂脊髓移植的治疗方法;从1985年12月开始动物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现把近年来的动物实验结果一并报告如下。方法与结果第一阶段实验,其结果已作了初步报告。本报告为第二批实验,已取得明显的实验结果。方法为选用中国杂犬36只;年龄2~3岁,体重12~15kg,雄性,用3%速可眠30mg/kg静脉麻醉。实验中途死亡6只;余下30只分三组(每组10只)对比观察。
任启光江曙汪发贵史守言尹世杰朱莉
关键词:截瘫脊髓移植脊髓损伤
肌蒂移植术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与临床报告被引量:2
1991年
作者分别用带蒂肌肉植入、大网膜移植、椎板减压术治疗犬实验性脊髓损伤.结果肌蒂移植组效果最好.椎板减压组最差.带蒂肌肉植入后6小时.肌蒂即与脊髓实质粘连,以后“肌肉芽”逐渐长入脊髓实质中.临床用骶棘肌蒂脊髓移植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井全瘫13例.2例截瘫指数恢复到5,余11例有较明显恢复.其中3例完全恢复正常.参加原工作.认为肌蒂移植术较大网膜移植术方法简单.术后并发症少.且效果亦较好.
任启光江曙王家余汪发贵史守言尹世杰朱莉
关键词:脊髓损伤
肌蒂移植治疗实验性脊髓损伤的电镜观察被引量:5
1992年
肌蒂移植于损伤的脊髓后6h,脊髓微血管壁未见血小板粘附,亦未见血管闭塞;脊髓中髓鞘水肿亦轻。术后72h,微血管畅通,肌蒂与脊髓有新生侧支血管形成:其髓鞘内结构呈现完整。术后1周,可见髓鞘修复的现象。
任启光江曙汪发贵陈孝龄
关键词:肌蒂脊髓损伤移植术
改良单开门加肌蒂移植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的试验研究
2011年
目的观察改良单开门加肌蒂移植方法在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中的作用。方法将18只家犬随机分为3组,A组每只家犬上行改良颈/腰椎单开门加肌蒂移植术;B组每只家犬上行改良颈/腰椎单开门术;C组每只家犬上行颈/腰椎板切除术。术后4周、8周、12周取A、B、C组中各2只家犬,获得四组改良颈/腰椎单开门加肌蒂移植模型,四组改良颈/腰椎单开门模型和四组颈/腰椎椎板切除模型,分别进行肉眼瘢痕粘连度评级、光镜检查,观察各组硬膜外瘢痕粘连情况。结果改良单开门加肌蒂移植术后硬膜外无瘢痕生长迹象;改良单开门模型有部分瘢痕生长;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有明显瘢痕生长。结论改良单开门加肌蒂移植手术在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中有预防作用。
房传武孔晓春张建湘任启光
关键词:改良单开门肌蒂瘢痕粘连
陈旧性脊髓损伤的治疗
1997年
从1985年12月~1995年6月,作者采用肌蒂脊髓移植术^(1)治疗外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伴截瘫88例,其中颈椎32例,均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 、一般资料本组88例中,男68例,女20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16岁,平均32.4岁,损伤部位为颈(2-7)~32例,胸(5—l)~17例,胸11~腰(2)~39例。人院最短3月,最长6年。胸腰段56例全部在外院作过1~3次外伤性脊柱的手术:其中1次手术的33例,2次的18例,3次的5例。
任启光张宗兰
关键词:脊髓损伤外科手术脊髓移植
肌蒂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病理与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6
1992年
545 gcf损伤犬脊髓成全瘫后,即植入带蒂的骶棘肌。 6周后除临床症状及血流分布基本恢复外,病理组织学观察见肌蒂组织伸入白质深部近灰质处,并在白质中可见成团、红染的横纹肌“肌芽”。脊髓白质在损伤后出现的筛状软化灶及其周围有胶质小结,变性的神经细胞有所恢复,并见大量增生的呈放射状的毛细血管伸入。免疫组化研究结果,6周后脊髓白质中肌红蛋白(MG)、结蛋白(DS)、波丝蛋白(VT)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
汪发贵任启光
关键词:肌蒂脊髓损伤免疫组织化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