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小琴

作品数:4 被引量:74H指数:3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演替
  • 2篇植被
  • 2篇植被恢复
  • 2篇土壤
  • 2篇物种
  • 2篇物种多样性
  • 1篇当年生
  • 1篇演替过程
  • 1篇植被恢复过程
  • 1篇植被类型
  • 1篇森林植被
  • 1篇森林植被类型
  • 1篇生产力
  • 1篇土壤肥力
  • 1篇土壤因子
  • 1篇柠条
  • 1篇排序
  • 1篇群落
  • 1篇刈割
  • 1篇刈割方式

机构

  • 4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兰州大学
  • 1篇兰州市南北两...

作者

  • 4篇何小琴
  • 3篇王刚
  • 2篇李晓捷
  • 1篇王万鹏
  • 1篇蒋志荣
  • 1篇袁建立
  • 1篇方向文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泾河流域不同森林植被类型中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被引量:7
2007年
在群落样方调查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对子午岭地区和六盘山地区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TWINSPAN将39个样方划分为7个群系.7个群系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分别表现为单调下降、单调上升、不明显,群系总体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为单调下降.
李晓捷王绪芳袁建立何小琴王刚
关键词:泾河流域物种多样性生产力
扰动环境中不同刈割方式对柠条营养生长补偿的影响被引量:39
2006年
柠条(Caraganakorshinskii)在地上组织破坏后进行补偿性生长,这是重复利用柠条资源的基础,但对柠条不同刈割方式下营养生长补偿的模式有待探讨。该文通过5种刈割方式去除主枝长的30%(30%RSL)、去除主枝长的60%(60%RSL)、去除分枝数的25%(25%RSN)、去除分枝数的50%(50%RSN)和去除分枝数的100%(100%RSN)来研究柠条的营养生长补偿。结果表明刈割处理的柠条生物量当年发生了超补偿,当年生枝数/枝、当年生枝长、当年生枝生物量/枝、当年生枝生物量/株比对照高。对照、30%RSL和60%RSL处理未长出基梢。100%RSN处理的基梢数/刈割枝、基梢长、单个基梢平均生物量显著高于25%RSN和50%RSN处理,基梢生物量/株随刈割去除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100%RSN处理未结果,其它处理果实产量表现出超补偿或精确补偿。对照处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低,其它处理当年生枝生物量与果实产量成显著负相关。从整个生长季节来看,营养生长主要集中在果实成熟之前。我们认为,100%RSN处理是柠条地上组织破坏后尽快恢复的合理方式,其当年生生物量远高于其它处理。顶端优势的破坏促使休眠芽的萌发,根冠比的改变使地上组织获得较多养分和水分,根系储存的碳水化合物的供应是促使刈割柠条营养生长超补偿的的可能机制,而减少生殖生长对资源的消耗,是100%RSN处理地上生物量尽快恢复的另一重要因素。
方向文王万鹏何小琴王刚
关键词:柠条刈割
子午岭地区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与环境因子的分类与排序被引量:27
2007年
在野外实地调查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子午岭地区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结果显示:(1)TWINSPAN将50个样方划分为14个群系;DCA排序结果与TWINSPAN分类结果相互印证。(2)第一排序轴上显示出植被由草地、灌丛到森林的恢复演替系列,在此演替过程中土壤中的速效磷逐渐减少,全氮和有机质逐渐增加;第二排序轴反映环境因子的梯度不明显,但植被的演替过程会受到海拔、坡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植被恢复演替的进展群落结构在变化,乔木层的重要值增加,所在群落中的全氮、速效磷、有机质等亦呈现规律性变化。
何小琴蒋志荣王刚李晓捷
关键词:排序土壤因子演替
六盘山林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及其土壤肥力的演变
植被多样性和土壤肥力质量的恢复、保育是六盘山生态环境建设及植被恢复的关键。本研究针对六盘山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对六盘山林区典型植物类型的恢复措施及其不同植物演替阶段的物种多样性和土壤肥力质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探索了在不...
何小琴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群落土壤肥力演替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