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进安
- 作品数:28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腭弓的分类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腭弓是正畸矫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文分别从腭弓的发展史、结构、生物力学原理以及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为正畸临床上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腭弓提供新的思路。
- 何进安
- 关键词:口腔正畸腭弓支抗
- Headgear-activator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硬组织变化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Headgear-activator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硬组织作用效果。方法:选择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9例,采用Headgear-activator进行早期矫治,每天戴用矫治器不少于14 h,治疗时间9~13个月,拍摄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应用PancherzⅡ类错(牙合)分析法并结合传统测量项目分析牙齿和颌骨的变化,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下齿槽座角SNB增加,上下齿槽座角ANB减小,下颌体长G0-Me增加,上切牙内收,上磨牙远中移动,下切牙和下磨牙前移,前牙覆盖及磨牙关系得到改善。结论:Headgearactivator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可以获得明显的牙齿与颌骨关系改变。
- 何进安黄朝阳康娜
- 关键词:HEADGEAR-ACTIVATOR功能矫治
- 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颅面结构的MESH头影测量分析
- 欧阳晖李艳华潘锡红何进安
- 文献传递
- 横腭弓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横腭弓在正畸拔牙矫治中三维方向上加强支抗的临床应用与效果,为正畸临床中合理使用横腭弓提供参考.方法:该研究对象为恒牙(牙合)患者42名,所有病例均来自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病例,符合样本纳入标准...
- 何进安
- 关键词:横腭弓头影测量支抗控制
- 文献传递
- 高角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矫治前后软硬组织改变的研究
- 李艳华何进安范颖琒胥红
- 文献传递
- 前方牵引联合摆式矫治器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伴重度牙列拥挤被引量:1
- 2012年
- 患者女,初诊年龄10岁。主诉要求矫治地包天,改善面部美观。患者身体健康,无口腔不良习惯及全身系统性疾病史,家族中无相似错[牙合]畸形患者。
- 何进安莫水学康娜
- 关键词:摆式矫治器错[牙合]畸形口腔不良习惯身体健康
- 牙周膜牵张快速牙移动牙周组织中破骨活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牙周膜牵张快速牙移动过程中破骨活动的变化规律。方法:以犬为实验对象,实验侧牙列应用牙周膜快速牙移动方法,对照侧牙应用传统牙移动方法,通过TRAP酶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膜及牙槽骨张力侧和压力侧的破骨细胞的数量、分布及活性。结果:在4周主动加力阶段,对照侧随加力时间延长,1,2,4周移动牙牙周膜压力侧内破骨细胞数量、阳性率及活性逐渐增强,4周达到高峰;骨吸收方式最初为潜行性骨吸收,逐渐发展到直接骨吸收和潜行性骨吸收并存。在实验侧,1,2,4周移动牙牙周膜压力侧内破骨细胞数量、阳性率及活性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破骨活动明显较对照侧活跃;骨吸收方式为直接骨吸收和潜行性骨吸收并存。停止加力一段时间后原受压侧牙周膜内均少见破骨细胞。结论:牙周膜牵张快速牙移动过程中,移动牙压力侧牙周膜及牙槽骨内破骨细胞的数量及活性均高于传统牙移动。
- 钱慧芳康娜宋少华庞煊奈何进安
- 关键词:快速牙移动破骨细胞
- 菌斑显示片辅助正畸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菌斑显示片辅助口腔健康教育对正畸患者菌斑控制的影响及效果。方法选择牙周健康、因错畸形进行固定矫治的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除了每次初诊和复诊时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外,应用菌斑染色片进行强化刷牙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口腔健康教育。于治疗后1、3、6个月检测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结果矫治1个月,两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均有所上升,比较两组牙龈指数(t=1.321,P=0.189)、菌斑指数(t=0.413,P=0.68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矫治3个月,试验组牙龈指数(t=4.802)、菌斑指数(t=2.52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6个月,试验组牙龈指数(t=8.463)、菌斑指数(t=2.41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菌斑显示片辅助正畸患者口腔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菌斑。
- 梁登忠何进安何克新
- 关键词:固定正畸口腔健康教育
- 上颌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软硬组织A点和B点矢状向垂直向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软硬组织A点和B点矢状向垂直向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例骨性Ⅲ类错患者,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结合快速扩弓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的软硬组织头影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在矢状向上,硬组织点A与软组织点A(sA)前移的比例为1∶0.87,硬组织点B与软组织点B(sB)后退的比例为1∶0.96;在垂直向上,A与sA和B与sB分别下移的比例分别为1∶1.09和1∶1.21。A与sA(矢状向r=0.612,垂直向r=0.459,P<0.01)、B与sB(矢状向r=0.885,垂直向r=0.689,P<0.01)的移动呈现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唇部形态随着软硬组织A、B点的变化而趋于协调。结论:上颌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软硬组织A点和B点在矢状向垂直向的变化呈正相关,且下颌的反应较上颌更加明显。
- 邹红英莫水学欧阳晖何进安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舌骨位置与颅面特征的关系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研究肥胖型非AngleⅢ类错牙合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舌骨位置与颅面特征的关系。方法 2 0名轻、中度OSAS患者 ,OSAS诊断标准为 10次 /小时 1°,体重指数BMI>2 5。每位患者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及多导睡眠仪检测并进行 2 7个项目的头影测量 ,使用SPSS软件包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及相关分析。结果 在垂直方向上 (H PP)与联合变量、下切牙凸度 (L1 NB)相关 ;在矢状方向上舌骨位置 (H RGN)与Y轴角、ODI值相关。结论 OSAS病人的舌骨位置与面型相关。
- 欧联李艳华何进安苏红
-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舌骨头影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