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佘勇

作品数:1 被引量:20H指数:1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电荷结构
  • 1篇起电机制
  • 1篇雷暴
  • 1篇雷暴云

机构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篇张彤
  • 1篇郄秀书
  • 1篇张鸿发
  • 1篇孙宝来
  • 1篇赵中阔
  • 1篇佘勇
  • 1篇王勇
  • 1篇王怀斌
  • 1篇张廷龙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09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一次单体雷暴云的穿云电场探测及云内电荷结构被引量:20
2009年
自行设计制作了携带GPS的强电场探空系统,可以获取探测路径上的电场垂直分量、温度、相对湿度和GPS定位数据.2008年夏季,在地面大气平均电场仪以及一部X波段天气雷达的配合下,在甘肃平凉地区进行了雷暴云内的电场探空实验,获得了中国内陆高原地区雷暴云内的电场廓线资料.通过对一次过顶雷暴活跃阶段的探空资料分析,表明在雷暴云及其下边界存在4个电荷区域:在海拔高度4.3~4.5km之间(云底)存在一个负屏蔽电荷层;在4.5~5.3km存在一个正电荷区,对应3~2℃温度层;在5.4~6.6km存在一个负电荷区,对应温度–3~–10℃;在6.7~7.2km存在一个正电荷区,对应温度–11~–14℃.本文提供的观测结果支持中国内陆高原地区雷暴云内(0℃层之上)存在三极性电荷结构,但下部正电荷区较正常三极性结构要强的结论.
赵中阔郄秀书张廷龙张彤张鸿发王勇佘勇孙宝来王怀斌
关键词:雷暴云电荷结构起电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