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惠敏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溶酶
  • 3篇纤溶
  • 3篇纤溶酶
  • 3篇纤溶酶原
  • 3篇纤溶酶原激活
  • 3篇脑梗
  • 3篇巴曲酶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血性
  • 2篇抑制物
  • 2篇载脂蛋白
  • 2篇脂蛋白
  • 2篇溶栓
  • 2篇溶栓后
  • 2篇尿激酶
  • 2篇凝血
  • 2篇凝血机制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血管

机构

  • 6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6篇李冬梅
  • 6篇侯惠敏
  • 5篇翟江
  • 5篇季建中
  • 3篇杨志峰
  • 2篇李银
  • 2篇曹保森
  • 2篇曹宝森
  • 2篇杨志锋
  • 1篇李新军
  • 1篇赵小祺

传媒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年份

  • 1篇2009
  • 5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纤溶活性的关系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不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纤溶酶原(PLG)和D-二聚体(D-D)的关系。方法通过测定104例脑梗死患者血浆T-PA,PAI,PLG,D-D,再根据颈动脉超声多普乐检查结果,将脑梗死患者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不稳定斑块组T-PA,D-D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LG低于其他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稳定斑块组与无斑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稳定斑块严重干扰凝血-纤溶系统,稳定斑块干扰作用较小。
季建中翟江侯惠敏李冬梅
关键词:脑梗塞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急性脑梗死溶栓后静点巴曲酶对凝血机制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家兔尿激酶溶栓后静点巴曲酶对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采用颈内动脉自血栓塞法建立脑梗死模型。治疗1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2组尿激酶溶栓后静点巴曲酶;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分别测定不同时间段3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治疗后22h断头取脑,冰冻切片观察有无脑出血,2%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有无脑梗死病灶。结果:治疗1、2组各有2例出血、TTC染色,治疗1组2例正常,治疗2组3例正常。对照组造模后FIB升高,PT、APTT缩短,与造模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6h,2个治疗组FIB下降,PT、APTT延长,与造模后2h或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2组FIB、PT、APTT与治疗1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家兔尿激酶溶栓后静点巴曲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是安全的,不增加出血发生率。通过凝血四项检测发现两药同时应用凝血机能下降明显,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同时监测凝血—纤溶指标,减少出血事件发生。
季建中赵小祺侯惠敏李华杨志峰李冬梅翟江李银曹宝森
关键词:脑梗死尿激酶巴曲酶
脑梗死家兔尿激酶溶栓后滴注巴曲酶的作用及安全性研究
2007年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家兔尿激酶溶栓后滴注巴曲酶的安全性及对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每组6只,采用颈内动脉自血栓塞法建立脑梗死模型。造模后2 h静脉溶栓。造模后24 h处死动物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结果治疗1组、治疗2组各有2例出血;治疗1组2例有梗死灶,治疗2组仅1例有梗死灶;治疗2组超氧化物化歧酶活性最高,对照组最低,3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个治疗组丙二醛含量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家兔尿激酶溶栓后滴注巴曲酶可以增强自由基清除能力而不增加出血发生率。
季建中李新军曹保森杨志峰李冬梅侯惠敏李银翟江高风英唐景旺
关键词:脑梗死尿激酶巴曲酶丙二醛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血脂、脂蛋白水平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脂、脂蛋白的变化。方法:对11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梗塞(CI)急性期25例,恢复期3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58例]和正常对照组77例进行血脂、脂蛋白测定。结果:脑梗塞组和TIA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100(ApoB100)、脂蛋白(a)(Lp(a))、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ICVD患者存在全面血脂、脂蛋白代谢紊乱。本结果对进一步了解ICVD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提供了依据,对于观察病情演变、判断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侯惠敏季建中李冬梅杨志锋翟江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100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载脂蛋白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物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1、B100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的关系。方法:对5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50例健康人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载脂蛋白A1、B100浓度,并以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抑制物的活性。结果: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载脂蛋白B100,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载脂蛋白A1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均降低(P<0.05和P<0.01),相匹配的缺血性脑卒中及对照组19例的相关分析发现载脂蛋白B100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无关,而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呈正相关(r=0.8330),载脂蛋白A1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呈负相关(r=-0.6734)。结论:载脂蛋白A1、B100浓度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而载脂蛋白B100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呈正相关,载脂蛋白A1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呈负相关。
季建中侯惠敏李冬梅杨志锋曹保森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载脂蛋白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尿激酶联合应用巴曲酶对出血凝血机制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全玉斌李华杨志峰曹宝森侯惠敏李冬梅翟江
关键词: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