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晓亮

作品数:41 被引量:191H指数:8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建筑科学
  • 8篇文化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教学
  • 9篇地质
  • 7篇软土
  • 7篇边坡
  • 6篇可靠度
  • 6篇课程
  • 6篇基坑
  • 5篇地质学
  • 5篇教学改革
  • 5篇工程地质
  • 5篇工程地质学
  • 5篇固结
  • 5篇边坡稳定
  • 4篇淤泥
  • 4篇淤泥质
  • 4篇淤泥质粉质粘...
  • 4篇卸荷
  • 4篇可靠度分析
  • 4篇课程教学
  • 4篇粉质粘土

机构

  • 39篇合肥工业大学
  • 9篇南京大学
  • 1篇上海海事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机械工业勘察...
  • 1篇安徽省建设工...

作者

  • 41篇侯晓亮
  • 27篇谭晓慧
  • 6篇赵晓豹
  • 6篇钱家忠
  • 6篇李晓昭
  • 5篇马海春
  • 4篇马雷
  • 3篇查甫生
  • 3篇储诚富
  • 2篇宋传中
  • 2篇李家奇
  • 2篇沈梦芬
  • 2篇胡娜
  • 2篇周建华
  • 2篇李丹
  • 1篇赵卫东
  • 1篇毕卫华
  • 1篇曹亮
  • 1篇崔可锐
  • 1篇于永堂

传媒

  • 6篇地下空间与工...
  • 5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工程地质学报
  • 2篇土木建筑与环...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建筑结构
  • 1篇工程勘察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岩土工程技术
  • 1篇高等建筑教育
  • 1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安徽建筑
  • 1篇路基工程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第十届全国青...
  • 1篇第十一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进的一次二阶矩方法在基坑抗隆起稳定可靠度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评价抗隆起稳定性是软土基坑支护设计中一项重要工作.传统的安全系数法无法考虑到岩土参数不确定性对抗隆起稳定的影响,为此基于可靠度理论,以土体参数γ、c、φ为随机变量,利用改进的一次二阶矩法计算软土基坑抗隆起稳定可靠性指标.通过基坑工程实例,分别采用可靠度和安全系数法评价了基坑抗隆起稳定性,分析了土性指标的均值和变异性对基坑抗隆起稳定可靠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一次二阶矩可靠度计算方法评价基坑抗隆起稳定性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基坑抗隆起稳定可靠指标β对参数均值变化的敏感性明显大于安全系数Fs.土性指标φ的变异性对基坑抗隆起稳定可靠指标β的影响最大,c的变异性影响次之,γ的变异性对β的影响最小.
侯晓亮谭晓慧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抗隆起稳定性可靠度安全系数
灰色关联理论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1年
影响边坡工程稳定性的因素众多而复杂,影响程度各不同,问题具有不完全性、非确定性的特点。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分析原理,选取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如重度、粘聚力、内摩擦角、边坡角、边坡高度、孔隙水压力比等,建立了应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灰色关联度法。给出的应用实例,其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说明边坡稳定性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有效性。
侯晓亮谭晓慧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边坡稳定性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被引量:1
2020年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的一条巨型断裂带,也是中国东部最大的地震活动带,其对区域地壳稳定性的影响目前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分析了控制和影响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区域地壳稳定性主要因素;选取断裂稳定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活动密度、岩土体稳定性、崩滑流地质灾害易发性以及采空塌陷敏感性6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并对评价因子进行分类赋值;基于ArcGIS平台,采用多因素加权叠加方法,建立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模型;根据自然断点法将研究区分为稳定区、较稳定区、较不稳定区及不稳定区4个等级。由评价结果可知,郯庐断裂安徽段区域地壳稳定性以稳定和较稳定为主,占87.3%,较不稳定占7.9%,而不稳定区域仅占4.8%。
郑超绘钱家忠侯晓亮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区域地壳稳定性地质灾害
南京河西淤泥质粉质粘土卸荷回弹变形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通过大量室内固结回弹试验,研究了南京河西地区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卸荷回弹变形规律。固结-回弹-再压缩曲线表明该地区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弹性变形要比其塑性变形量小得多,卸荷再压缩后,土体的压缩性也明显降低;通过分析卸荷比和回弹率、回弹应变以及回弹模量的关系曲线,确定了该地区淤泥质粉质粘土的临界卸荷比和极限卸荷比指标,从而可以确定开挖卸荷的影响深度范围。卸荷回弹变形随着卸荷滞留时间的增长,有先增大后减小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在卸荷与加荷作用下,土体的变形特性、变形模量有着明显差别。
侯晓亮周建华赵晓豹赵晓豹
关键词:淤泥质粉质粘土基坑卸荷回弹变形
有限单元法教学中编程能力的培养
2021年
有限单元法是进行数值计算及解决工程问题的重要工具,"有限单元法"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程序教学及软件教学。其中,程序教学是培养研究生编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当前研究生"有限单元法"课程在程序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了有限元教学程序的选择原则,建议选择简短完整、与学生的专业方向有关的程序作为有限元教学程序,提出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有限元程序教学模式及具体的教学方法。通过指导学生绘制有限元程序流程图、学习重点子程序的编程、运行并修改有限元程序、小组交流与讨论等方式来组织教学,可以有效激发研究生学习"有限单元法"课程的热情,加深对有限单元法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研究生的编程能力及创新能力。
谭晓慧侯晓亮马海春
关键词:有限单元法教学编程
南京河西地区软土次固结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基于南京河西地区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原状、重塑土样的分级加载一维次固结试验,研究分析了结构性、荷载对软土蠕变、次固结特性的影响。经过试验分析表明:河西地区淤泥质粉质粘土的蠕变变形具有逐渐衰减的特点;由于结构性的影响,原状样的次固结系数大小受到荷载的影响,并得到两者之间的经验关系;而重塑土样次固结系数要小于原状土样,且不受荷载影响。由于受粉粒含量和塑性指数的影响,该地区淤泥质粉质粘土的次固结特性属于低~中等。
侯晓亮赵晓豹李晓昭
关键词:淤泥质粉质粘土主固结次固结次固结系数
基于OBE理念的“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被引量:3
2021年
为适应当前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促进高校本科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针对“工程地质学”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建立符合OBE理念的课程教学体系。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考核及教学质量四个方面入手,通过分解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改革考核方式和设立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案,以提高“工程地质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可为同类课程和相近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侯晓亮谭晓慧钱家忠马雷
关键词:工程地质学教学改革
建筑物地基沉降的灰色模型GM(1,1)预测法被引量:5
2006年
文章主要运用灰色理论建立基于实际观测数据的沉降预测模型GM(1,1),并通过其与另外2个工程中常用到的模型在同一实际工程的沉降预测值和实际观测结果的比较,证明GM(1,1)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结果,可用于工程实践。
侯晓亮
关键词:地基沉降
有限单元法课程教学探索被引量:5
2014年
以研究生有限单元法课程教学为例,指出采用"理论讲解、程序验证、软件计算"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研究生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新思维的激发及科研实践能力的提高。
谭晓慧侯晓亮查甫生
关键词:有限单元法课程教学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边坡稳定可靠度分析被引量:24
2010年
RBF神经网络具有网络训练速度快、可以避免局部极小等优点。文章基于RBF神经网络理论,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法来进行结构的可靠度分析,研究了样本点的生成方法及样本数对可靠度分析结果的影响,并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蒙特卡罗模拟法应用于边坡的可靠度分析。计算表明: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蒙特卡罗模拟法具有较好的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样本点的生成方法和样本数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与随机取样法相比,均匀设计法生成的样本点分布更均匀,由此样本点集训练生成的神经网络能更好的代替原功能函数,在相同的样本数时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当计算精度相同时,均匀设计法比随机取样法需要生成的样本点少,计算效率高。
毕卫华谭晓慧侯晓亮王伟
关键词:边坡RBF神经网络蒙特卡罗模拟法均匀设计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