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颖 作品数:40 被引量:321 H指数:11 供职机构: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水利工程 自然科学总论 理学 更多>>
道路气象预报方法及系统、道路气象预报显示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道路气象预报方法及系统、道路气象预报显示方法及系统。所述一种道路气象预报方法包括:将预报区域以指定精度划分为若干个网格状区域;获取每一所述网格状区域内的常规气象预报;获取每一所述网格状区域内的包括土地类型... 周晓珊 唐亚平 王恕 王连仲 杨森 杨阳 李得勤 李岚 崔锦 公颖2005年AREM模式汛期试验结果评估分析 AREM2.3模式2005年在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汛期试验过程中计算稳定,做该模式降水预报的分区域(长江中下游、华南、华北、东北、西南、湖北省)汛期(6、7、8三个月)TS评分,和各区域年内重要降水过程的预报和实况降... 公颖 廖移山 李俊关键词:TS评分 辽宁夏季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4 2018年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2008—2013年6—8月中国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与CMORPH(CPC MORPHing technique)卫星反演降水资料融合生成的逐小时融合降水产品(0.1°网格数据集)和2001—2012年6—8月的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辽宁省夏季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辽宁省平均日降水频率的大值区位于辽东地区,这与该地区位于千山—龙岗山山区和夏季低层盛行偏南风密切相关。(2)辽宁地区平均小时降水率大值区也分布在辽东,辽东南为大值区的中心,主要原因为其一,该地区位于中低层比湿场的湿舌处,其二,该地区夏季中低层盛行的西南风遇千山—龙岗山被迫抬升形成中低层上升速度中心。(3)辽宁省降水日变化特征明显:辽西山区、辽宁西北部、辽东—东南部山区为午后到前半夜降水峰值频发区,而中部平原地区、南部沿海地区为凌晨降水峰值频发区。(4)地理环境决定的局地热力、动力过程和天气系统同时影响日降水峰值发生时间,当天气系统较为稳定的处于发展初期和后期时,其影响区域内降水日变化符合前述规律,但当天气系统明显发展或移动,其影响区域内日降水峰值多数发生在该时刻附近。(5)降水日变化规律与天气类型关系不是很大,即在各类天气系统诱发的降水过程中,由地理环境决定的降水日变化规律均存在。(6)辽宁地区西部山地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丘陵、南临海洋的独特地理环境决定的局地热力、动力环流及夜间到凌晨加强的由海到陆的西南风暖湿气流是其降水日变化特征的产生的主要原因。 公颖 周小珊 董博关键词:降水频率 降水率 降水日变化 区域业务模式6h降水预报检验方案比较 被引量:45 2013年 对我国华东、华南、华北区域气象中心和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业务运行的区域模式2011年5-9月的6 h降水预报,采用不同检验结果平均方案进行对比检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的检验结果平均方案基本不影响与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模式(NMC-GRA)在相同区域关于TS评分比较的相对检验结论,即当两个模式评分差距较大时,评分高的模式在两个方案中是一样的,但评分比较接近时,若有一个模式对该区大尺度降水预报较好时,则可能在新方案中有较高的TS评分,而此模式原方案评分则可能略低于局地小尺度降水预报较好的模式。但对于较少发生的强降水预报的预报偏差的评价有很大不同,当新方案的结果显示多数模式对强降水的预报偏少,原方案则可能显示偏多,说明模式对大尺度的强降水预报较实况偏少,但对小尺度局地降水的预报则可能偏多。 王雨 公颖 陈法敬 张昆 赵天昊不同背景场条件下AREM模式预报效果评估分析 被引量:7 2009年 分析了2005年6月1日至11月31日以T213分析场为背景场和以AVN(Aviation)分析场为背景场条件下AREM(Advanced Regional Eta Model)模式降水预报效果,并对两分析场计算日平均偏差和均方根标准差,分析偏差分布、总结两者之间的差别。结果表明:AREM模式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分别使用两种分析场做背景场条件下,出现了降水预报效果的较明显差异,总体上以AVN分析场为背景场条件下AREM模式的预报效果好于以T213分析场为背景场;对两分析场进行统计学对比,发现两分析场在高度、温度和相对湿度3个要素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两分析场在新疆北侧的西伯利亚、内蒙古东北部及俄罗斯东南部区域、孟加拉湾、青藏高原等地区存在较大偏差,而这些地区的天气系统对我国天气有重要的影响。 公颖 李俊关键词:背景场 AREM模式 AREM短期集合预报系统及其降水预报检验 被引量:33 2010年 基于我国科学家自主开发的AREM区域中尺度模式,考虑模式初值和侧边界条件的不确定性,采用BGM方案,建立有11个成员、37km分辨率、覆盖全国区域的短期集合预报系统,并将其于2009年汛期投入准业务化试验,进行了连续2个月的预报结果检验。结果表明:由于能提供更多预报信息,集合预报系统优于单一确定性预报,集合平均预报对评分的改进主要表现在暴雨以下量级,概率预报高于集合平均和控制预报,因而更具参考价值;利用多种集合产品对降水过程进行综合分析,能提高决策预报的科学性。 李俊 王明欢 公颖 李灿 李武阶关键词:AREM模式 降水预报 积雪初始场对辽宁省冬季气温影响的模拟研究 2025年 积雪作为数值模式重要的下垫面之一,尤其是在季节性积雪覆盖地区,其准确性对于积雪表面的地表通量计算以及随后的大气变量模拟至关重要。为检验数值模式中气温模拟对积雪初始场的敏感性,选取辽宁地区2020年1月作为冬季代表月,利用ERA5-Land再分析数据、中国1980—2020年雪水当量25 km逐日产品以及辽宁地区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积雪深度和雪水当量数据,分别更新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WRF)的积雪深度和雪水当量初始场,开展积雪初始场对冬季气温影响的模拟试验。结果显示:(1)三套积雪资料均改进了数值模式积雪初始场的正偏差,进而使得日最高气温的冷偏差减小了0.6℃以上,平均气温的冷偏差改进了0.74~0.85℃,最低气温的冷偏差变为暖偏差,对应的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的RMSE减小0.38~0.62℃,相关系数增加;(2)受陆面模式中积雪参数化方案的影响,雪水当量初始场的改进要比积雪深度初始场的改进更重要;(3)积雪初始场的改变主要是通过积雪反照率效应影响气温的模拟,而积雪水文效应则较小。 易雪 杨森 李涛 潘晓 公颖 公颖 田莉关键词:WRF模式 冬季气温 气象水文耦合中的降尺度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10年 简述遥感技术特别是雷达估算降水技术发展对缓解气象水文尺度不匹配的贡献,着重介绍目前国内外研究应用较多的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EOF迭代方法、主分量分析与逐步回归相结合、动力与统计相结合等4种降尺度方法。同时,简要介绍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改进的一种降尺度方法,并选取一次降水过程,对利用该方法降尺度后的降水预报结果与其实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降尺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降水预报结果的空间分辨率(2km×2km),有利于天气模式与水文模式相结合。 殷志远 赖安伟 公颖 彭涛 沈铁元关键词:降尺度方法 降水资料 梅雨锋上中尺度涡旋的生消与高低层流型演变的关系分析 利用PSU/NCAR的中尺度非静力数值预报模式MM5,对2002年7月22日08时到23日08时的一次强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很好地描述了本次暴雨降水的时空分布及相伴随的中-β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过程。... 公颖关键词:中尺度涡旋 中尺度系统 梅雨锋 低层流场 2004年梅雨期武汉上空水汽的演变及其与暴雨的关系 被引量:11 2007年 利用2004年6—7月武汉每天两个时次探空资料计算出的可降水量以及各层的比湿和相对湿度,对比分析各种水汽量的垂直分布以及逐日演变特征,探讨了2004年梅雨期武汉上空水汽的演变及其与暴雨的关系。结果表明,武汉上空大气中水汽含量随高度递减,90%以上的水汽集中在700hPa以下;7月的水汽含量高于6月;武汉上空出现整层比湿增长或中高层比湿增长可导致整层相对湿度明显增长,而且增长的幅度随高度递增;在暴雨分析预报中,分析中高层水汽演变好于分析低层水汽演变;采用整层平均相对湿度和可降水量结合分析整层水汽演变以及将中高层平均的比湿和相对湿度结合分析中高层水汽演变时,对暴雨预报均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李武阶 李俊 公颖 王娟关键词:梅雨期 水汽 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