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斌 作品数:36 被引量:223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开放或血管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21178例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已有几个研究比较择期开放和血管腔内方法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预后,而结果并不一致。方法进行随机效应meta分析对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30天死亡率和术后患者长期存活率进行比较。以优势比(ORs)、加权平均差异(WMDs)或者log风险比(HRs)等合适的方法来比较事件终点。结果42个研究共21178例患者(开放10855例;血管腔内10323例)被纳入。在择期手术组(20715例),血管腔内方法的重症监护时间较短(WMD-36h;P<0.001),术后总住院时间亦较短(WMD-5.4d;P<0.001)。心脏并发症(OR1.76;P=0.002)和呼吸系统并发症(OR4.01;P<0.001)在开放手术后更常见。在血管腔内组,30天死亡率较低(OR0.46;P<0.001)。血管腔内手术的远期动脉瘤相关死亡率也较低(HR0.39;P<0.001)。对于破裂性腹主动脉瘤(463例),这种微创手术的重症监护时间较短(WMD-100.4h;P=0.005),30天死亡率也明显为低(OR0.45;P=0.005)。结论血管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在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和30天死亡率等方面成效显著。对于更远期,其动脉瘤相关死亡率也明显降低,但总体死亡率没有降低。 李梓伦 刘仁斌 Lovegrove RE Javid M Magee TR关键词:破裂性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 呼吸系统并发症 META分析 择期手术 转基因溶瘤性单纯疱疹病毒对人类乳腺癌细胞及其干细胞的溶瘤作用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溶瘤性单纯疱疹病毒(HSV)载体G47Δ对人类原代乳腺癌细胞及乳腺癌干细胞毒效应,探讨其对人乳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6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体外培养人原代乳腺癌细胞及人原代乳腺癌干细胞,将G47Δ按不同感染复数(MOI),即MOI=0.01和MOI=0.1加入各实验组中,观察每天细胞的生长情况。G47Δ含有LacZ基因,其表达产物可被X-gal染色检测。【结果】G47Δ病毒在乳腺癌细胞中可复制和传播通过X-gal染色法得以证实。G47Δ对人原代乳腺癌细胞及乳腺癌干细胞都具有杀伤作用,对乳腺癌细胞更加敏感。在MOI=0.01组及0.1组中,感染病毒后第4d,人原代乳腺癌细胞被杀灭的比例分别是91%及96%,乳腺癌干细胞被杀灭的比例分别是43%及78%;感染病毒后第6天,两组中人原代乳腺癌细胞接近全部被杀灭,乳腺癌干细胞被杀灭的比例分别是92%、98%。【结论】G47Δ可有效杀灭人乳腺癌细胞及其干细胞;乳腺癌细胞比乳腺癌干细胞对G47Δ更具有敏感性。 李俊杰 刘仁斌 王佳妮 黄泽楠 张琪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 干细胞 基因治疗 82例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TMC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彩超发现可疑TMC 62例(75.6%),主要表现为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和瘤内微钙化。术中冰冻切片确诊率为93.1%。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叶切除术和甲状腺全切除术等,35例行改良颈清扫术或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证实淋巴结转移15例。术后2例复发。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因素有病灶较大和包膜侵犯。结论 TMC主要依靠彩超诊断;首选手术治疗,切除范围应规则彻底;淋巴结转移并不少见,有必要进行淋巴结清扫。 李玺 邱万寿 郭卫平 黄勇 姜华 刘仁斌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淋巴结切除术 喉返神经实时监测与常规暴露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比较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实时监测与常规暴露的差别,探讨两种方式的优缺点并介绍喉返神经监测仪的应用。方法采用NIM-ResponseTM实时肌电图监测仪对43例患者行喉返神经实时监测,采用常规暴露法对70例患者行喉返神经全程显露,比较两组之间喉返神经探查时间、手术时间、喉返神经损伤率、喉返神经损伤后再次手术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费的差异。结果实时监测组探查喉返神经79根,常规暴露组探查喉返神经85根。实时监测组平均喉返神经探查时间、平均手术时间较常规暴露组短,分别为(6.2±1.2)minvs.(13.6±2.5)min,P<0.01;(102.3±8.9)minvs.(139.8±18.6)min,P<0.01;而暂时性及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率较常规暴露组低,分别为1.35%vs.10.26%(P<0.05),0vs.2.56%(P>0.05);喉返神经损伤后再次手术有效率较常规暴露组高,60%vs.14.3%(P>0.05);两组之间出血量、引流量无明显差异;实时监测组平均住院费较常规暴露组高,(13962.6±125)元vs.(10851.6±89)元,P<0.01。结论喉返神经监测仪实时监测较常规暴露能更快完成喉返神经探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率,但费用较高。两组之间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率、再次手术有效率、出血量、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 黄泽楠 黄群爱 刘宇 李玺 姜华 曾维根 刘仁斌关键词:外科手术 喉返神经 实时监测 雌激素受体β1在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中高表达对雷诺昔芬抗肿瘤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究雷诺昔芬(RAL)对乳腺癌中过表达雌激素受体(ER)β1的MDAMB-231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含ERβ1基因的HIV慢病毒转染乳腺癌MDA-MB-231细胞,获得稳定表达ERβ1的乳腺癌细胞株。采用RT-PCR法检测转染细胞中ERβ1 m 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ERβ1蛋白的表达水平;各细胞亚型分别于0、1、10μmol/L的RAL共培养48 h,观察RAL对ERβ1高表达细胞株及对照细胞株治疗作用的差异。结果 HIV慢病毒转染后细胞绿色荧光表达效率达到90%以上;RT-PCR检测显示阳性转染组MDA-MB-231/ERβ1细胞中ERβ1 m RNA水平较阴性转染组提高了12.9倍(P<0.05);阳性转染组细胞中ERβ1蛋白水平也相应提高;细胞实验表明高浓度(10μmol/L)的RAL对MDA-MB-231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特别是对ERβ1高表达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F=9.273,P=0.015)。结论在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ERβ1高表达可以使细胞对RAL更加敏感。 姜华 李梓雄 程林 王佳妮 黄勇 李玺 刘仁斌关键词:乳腺肿瘤 雌激素受体Β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MDA-MB-231细胞 雷诺昔芬 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Ⅰ期假体重建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Ⅰ期假体重建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本院7例施行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Ⅰ期假体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TNM分期:0期2例,ⅠA期1例,ⅡA期3例,交界性叶状肿瘤1例;术后所有病例未见乳头坏死,假体位置良好;中位随访11个月,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肿瘤局部复发或转移。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Ⅰ期假体重建安全性好,并发症发生率低,选用乳房下皱襞切口能达到更好的美容效果。 雷岚 黄泽楠 姜华 邱万寿 黄勇 刘仁斌关键词:乳头乳晕复合体 改良根治术 乳房重建 乳腺叶状肿瘤6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肿瘤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12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60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良性组较交界性、恶性组平均病程长,发病年龄、肿瘤直径小,肿瘤血流供应少;良性组多呈膨胀性生长,细胞核轻度异型性,核分裂不活跃,肿瘤坏死少见,间质多无过度生长;而交界性、恶性组多呈浸润性生长,核大多有中至重度异型性,分裂活跃,可见肿瘤坏死,间质过度生长。肿瘤复发与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核分裂及间质生长情况相关。结论良性叶状肿瘤比交界性、恶性叶状肿瘤发病早,进展慢,恶性程度低,侵袭性弱;肿瘤复发与肿瘤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核分裂和间质生长情况相关。 黄泽楠 曾维根 刘宇 陈健宁 胡攀 刘仁斌关键词:叶状肿瘤 乳腺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外科学 非哺乳期乳腺外周慢性炎症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总结分析非哺乳期乳腺外周慢性炎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35例非哺乳期乳腺外周慢性炎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无明显发热和局部乳房红肿表现,术前15例诊断为乳腺癌,20例乳腺癌未排除,伴乳房疼痛20例,合并免疫功能下降13例。17例既往有哺乳期乳腺炎病史,与其他患者相比,此组患者年龄较轻,多伴有疼痛症状,较少合并免疫功能低下。14例行空芯针穿刺,12例确定为慢性炎症。27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乳腺慢性炎症、乳腺组织坏死并慢性炎症、肉芽肿性乳腺炎和浆细胞性乳腺炎。手术方法包括病灶完整切除,创面开放引流或置管冲洗,患者均痊愈。结论外周非哺乳期乳腺慢性炎症易与乳腺癌混淆,空芯针穿刺活检是确诊本病的有效手段。与传统术式比较,对有感染灶残留的病灶切除后置管冲洗引流可缩短病程。 李玺 刘仁斌 邱万寿 黄勇 姜华 刘瑞磊 吴珏堃 黄泽楠关键词:乳腺癌 手术治疗 乳腺硬化性腺病的外科治疗分析(附8例报告) 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乳腺硬化性腺病的临床特征、病理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为该疾病的正确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及附属第一医院近15年收治的8例硬化性腺病的临床特点、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合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外科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8例患者B超、钼靶均未能正确诊断,5例患者标本的病理形态与乳腺癌较为相似,需要经免疫组化方能鉴别。1例不能触及肿物的患者经钼靶下钢丝定位获得准确、完整切除。全部病灶经过手术切除,随访0.5~4.0年均无复发。结论B超、钼靶等影像学方法对于诊断硬化性腺病的敏感性较差;免疫组化染色肌上皮标记SMA、P63是鉴别乳腺硬化性腺病与乳腺癌的重要指标;对于不能触及病变的⒉化性腺病可采⒚钼靶摄片下钢丝定位后外科切除。 刘瑞磊 刘仁斌 吕伟明 黄勇 唐录英关键词:乳腺疾病 硬化性腺病 病理学 外科 乳腺癌树突状细胞瘤苗对自体CIK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树突状细胞瘤苗(DCs)对自体CIK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取诱导7d的活化DCs瘤苗和诱导7d的自体CIK细胞混合培养(DC-CIK细胞),同期自体CIK细胞为对照组。检测2、8、14d的DC-CIK细胞CD3与CD56表型、培养上清液IL-12的水平及测定混合培养8d时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细胞毒效应。结果混合培养14d的DC-CIK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1),但CD3和CD56表型无显著变化(P>0.05)。DC-CIK细胞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特异性溶解率和细胞毒活性均高于CIK细胞(P<0.01);CIK细胞强烈刺激DCs分泌IL-12,混合培养2d时,DCs的IL-12p40分泌水平达到高峰。结论乳腺癌DCs瘤苗与自体CIK细胞混合培养后(DC-CIK细胞),进一步促进了DCs的成熟并增强了CI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 何劲松 郭良峰 陈伟财 王敏 吴恢升 王媛 王先明 刘仁斌关键词:乳腺癌 树突状细胞 瘤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