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伟利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低剂量
  • 1篇低剂量辐射
  • 1篇电离辐射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上皮
  • 1篇支气管上皮细...
  • 1篇人支气管上皮
  • 1篇人支气管上皮...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细胞
  • 1篇生物学
  • 1篇气管
  • 1篇气管上皮
  • 1篇气管上皮细胞
  • 1篇稀盐酸
  • 1篇细胞
  • 1篇模化
  • 1篇颗粒粒径
  • 1篇基因
  • 1篇基因组

机构

  • 3篇复旦大学

作者

  • 3篇刘伟利
  • 1篇邵春林
  • 1篇涂文志
  • 1篇董忱
  • 1篇余学斌
  • 1篇潘燕

传媒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电离辐射的非靶效应及研究进展
2014年
经典辐射生物学认为,电离辐射直接引起的DNA损伤是辐射遗传效应的基础,即DNA是电离辐射遗传效应的靶分子。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发现,射线与DNA相互作用并非产生辐射效应的必要条件,还存在辐射的非靶效应,包括辐射诱导的基因组不稳定性( radiation induced genomic instability, RIGI)、旁效应( bystander effect, BE)、适应性反应( adaptive response, AR)等,这些效应的存在对利用传统线性无阈理论评估低剂量辐射致癌风险性产生了挑战。近年来,在辐射非靶效应方面已获得大量研究成果,但其分子机制、不同非靶效应之间的联系、个体和细胞系间非靶效应的差异等方面还存在许多未知,特别是对低剂量和中等剂量电离辐射对人类健康的长期影响的研究还不深入。
刘伟利董忱潘燕涂文志邵春林
关键词:DNA损伤基因组不稳定性EFFECT辐射生物学
一种纳米红磷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纳米红磷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制备磷的胺溶液;制备纳米红磷。其中,通过调节稀盐酸的浓度,控制纳米红磷的颗粒粒径:稀盐酸浓度为0‑1.0 mol/L,纳米红磷的颗粒粒径为20‑50...
余学斌刘伟利
文献传递
长期低剂量α粒子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转化潜能的研究
目的:随着核能的发展和核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活动中与辐射接触的机会日益增多。低剂量辐射(LDR)(<0.1Gy)的致癌风险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其相关分子机制仍然并不明确。本论文研究了长期低剂量α粒子...
刘伟利
关键词:Α粒子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