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恩允

作品数:54 被引量:52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临沂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农业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文化科学
  • 5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6篇教育
  • 15篇高校
  • 9篇教师
  • 8篇社会
  • 7篇道德
  • 6篇文化
  • 5篇生命
  • 5篇教学
  • 4篇大学文化
  • 4篇德育
  • 4篇生命教育
  • 4篇视阈
  • 4篇通识
  • 4篇通识教育
  • 4篇人格
  • 4篇课程
  • 4篇价值观
  • 4篇高等教育
  • 3篇道德价值
  • 3篇道德价值取向

机构

  • 33篇临沂师范学院
  • 16篇临沂大学
  • 13篇山东师范大学
  • 7篇苏州大学
  • 1篇天津市教育科...

作者

  • 54篇刘恩允
  • 5篇梅小珊
  • 4篇杨诚德
  • 3篇薄存旭
  • 2篇吴玉书
  • 1篇杨秀英
  • 1篇张世爱
  • 1篇王毓珣
  • 1篇周川
  • 1篇邱玉江
  • 1篇李昌真
  • 1篇杨超
  • 1篇周云玲
  • 1篇郭婉君
  • 1篇吴仁英
  • 1篇韩延明
  • 1篇李桂芳
  • 1篇张震

传媒

  • 6篇临沂师范学院...
  • 4篇教育探索
  • 4篇江苏高教
  • 4篇山东师范大学...
  • 4篇临沂大学学报
  • 3篇黑龙江高教研...
  • 2篇教育发展研究
  • 2篇高等教育研究
  • 2篇山东教育科研
  • 2篇辽宁教育研究
  • 2篇当代教育科学
  • 2篇山东省团校学...
  • 1篇成人教育
  • 1篇齐鲁学刊
  • 1篇中国成人教育
  • 1篇高等工程教育...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煤炭高等教育
  • 1篇世界教育信息
  • 1篇中国德育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9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7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教师人格对学生影响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3
2003年
 教师人格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探讨教师人格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学生的影响程度,结果发现教师人格与学生人格发展的相关程度并不高,教师人格的影响力量有所减弱,针对该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加强教师教育,塑造教师健全人格的建议。
刘恩允杨诚德
关键词:教师人格学生人格
自由与创新:我国通识教育与大学文化的关系探析
2012年
通识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自由文化精神理解的教育,其所提倡的自由、独立、追求卓越等精神正是大学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点。但是通识教育在移入我国时却变了质,不仅被窄化为一般意义的通识必修课程,而且还表现为大学通识课程对通识教育精神的偏离,致其在大学文化创新中的作用不足。为此,大学必须回归通识教育之本质,实现自由与创新的积极互动,更好地发挥其对大学文化创新的作用。
梅小珊刘恩允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文化
中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刘恩允
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管理对策课堂教学
中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基本特征的调查研究
2000年
人们对道德主体与客观事物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出是否具有道德价值的判断时,总持有一定的内在尺度,这就是道德价值观,它回答的是“应不应该”的问题,因此它具有重要的取向特征。该研究试图以问卷调查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山东省部分中学生的测试与考察,探讨中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以期为中学生道德教育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刘恩允
关键词:学生道德社会取向道德价值观道德价值取向道德判断
“我—它”关系对话“我—你”关系的必要与可能——兼论我国理工科专业人文精神的缺失及补救
2011年
长期以来,我国理工科大学人文精神缺失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它是一种片面地重实用或片面地把万物归结为使用对象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的表现。要在哲学领域或精神层面倡导把他人他物看作是和自己一样的主体性存在,实现从"我—它"关系到"我—你"关系的转变,最终实现二者的融合,并以此引导我国理工科大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同源、共生、互融。
杨秀英刘恩允
关键词:理工科专业人文精神
浅析美国社会文化变迁中的道德教育被引量:1
2001年
杨超刘恩允
关键词:道德教育社会文化环境
高等教育外部质量评价机制探讨——兼论中介性评估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被引量:14
2003年
包括质量评价在内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分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外部质量保证体系。以政府和社会为评价主体的外部质量评价体系存在诸多矛盾和冲突 ,中介性评估组织以其独立、公正、公平、权威的特点可以协调这种矛盾 ,发挥重要的评估功能。基于我国高等教育中介性评估组织尚未真正建立的事实和原有评估体系的特点 。
刘恩允
高校生命教育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基于社会主义“和谐”观的视角
2010年
从生命教育的角度入手,通过反思"和谐"观所包含的生命主题要素及其作用,寻求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根据生命实现自我超越的四个归宿点,可以在精神和组织层面分别找到生命教育的主题,并以此作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基本依托,即通过爱己实现个体生命内在的超越性和谐,通过爱人实现生命主体间的人际和谐,通过爱国实现生命主体间的社会和谐,通过爱天下实现生命主体间的世界和谐。
梅小珊刘恩允
关键词:高校生命教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论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被引量:31
2003年
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其质量观亦有更加丰富的内涵。根据什么要求进行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即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原则,则成为其核心内容。因为科学合理的评价原则对于正确有效的质量评价进而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导向、鉴定、激励和促进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本文从多元化、个性化、时代性,开放性四个角度予以探讨。
刘恩允
关键词:高考教育教育评价教育质量
欠发达地市高校在农村人才培养中的角色认知和问题探析
2005年
 东部欠发达地市高校由于其嵌于并辐射广大农村地区的区位特点,在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尤其是农村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地市高校受传统办学模式和发展惯性的影响,存在定位不准、定向不当、定能不足、缺乏特色等问题,制约了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适销对路"人才的应有职能的发挥。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以寻解决对策。
刘恩允
关键词:地市高校欠发达角色认知建设小康社会区位特点办学模式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