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振红

作品数:35 被引量:119H指数:6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输血
  • 6篇消毒
  • 6篇红细胞
  • 5篇SARS
  • 4篇肝病
  • 4篇肝移植
  • 3篇血浆
  • 3篇粘附功能
  • 3篇天然免疫
  • 3篇细胞
  • 3篇免疫黏附
  • 3篇红细胞天然免...
  • 3篇红细胞天然免...
  • 3篇肝硬化
  • 3篇HBV
  • 3篇传染
  • 2篇毒效
  • 2篇医院感染
  • 2篇移植前
  • 2篇乙型

机构

  • 33篇解放军第30...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第30...
  • 2篇武警四川总队...
  • 2篇解放军第三○...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88...
  • 1篇解放军第三〇...

作者

  • 35篇刘振红
  • 14篇王海滨
  • 12篇文翠容
  • 9篇冯艳青
  • 7篇崔恩博
  • 7篇刘佳
  • 6篇鞠连才
  • 6篇毛远丽
  • 5篇杨静
  • 4篇吕平
  • 4篇李永利
  • 4篇刘志国
  • 4篇马洪滨
  • 4篇杨玉琴
  • 4篇郭静霞
  • 4篇曾珍
  • 3篇李可萍
  • 3篇张继万
  • 3篇洪炜
  • 3篇王淑英

传媒

  • 4篇中国消毒学杂...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白求恩军医学...
  • 2篇传染病信息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北京医学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解放军医院管...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人民军医
  • 1篇武警医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解放军检验医...
  • 1篇第二届中华医...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7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5
  • 2篇2004
  • 7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癌患者红细胞CD44s数量变化与循环透明质酸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采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研究肝癌患者红细胞CD44s数量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戊二醛固定的1.2×106红细胞定量“液相包被”于V型板中,加入抗CD44s鄄碱性磷酸酶标记复合体,加底物显色,移显色液于比色孔,在405nm比色,计算其吸光值(A405),研究123例肝癌患者的红细胞CD44s数量进行测定,血清透明质酸(sHA)采用进口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晚期肝癌和已经发生转移的肝癌患者其红细胞CD44s数量显著低于早期肝癌和未发生转移的肝癌患者,并显著低于正常人群(P<0.01)。肝癌患者红细胞CD44s的数量下降与血清sHA含量的升高关系密切。[结论]红细胞CD44s数量的变化可能与肝癌病情的发展及转归存在密切的关系。
王海滨刘振红刘佳
关键词:红细胞CD44S肝肿瘤
医用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效果的监测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考核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质量,确保其灭菌效果。方法采用生物监测方法,对本医院引进的环氧乙烷灭菌器实际灭菌效果进考核。结果共监测样本727份,合格708份,总合格率为97.39%。2005年度监测159次,年度合格率为89.94%;但2007年度监测全部合格。结论环氧乙烷灭菌设备存在灭菌失败的可能性,加强生物监测可确保灭菌质量。
文翠容刘振红杨玉琴
关键词:环氧乙烷灭菌生物监测
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检测在评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病情发展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4年
王海滨姜平曾珍范荣毛远丽鞠连才刘佳李永利刘振红杨静刘志国洪炜张晶郭静霞崔恩博刘立明刘庆峰程炳立马洪滨付体权
关键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情评估免疫球蛋白
SARS人群易感性的机制研究
研究SARS患者、家庭聚集感染人群及密切接触者感染和未感染医务人员的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erythrocyte innate immune adhesion function,EIIAF)补体Ⅰ型受体(CR1)数量、...
王海滨刘西秦周先志毛远丽鞠连才马洪滨姜平陈小倩崔恩博洪炜刘佳杨静刘志国史佳彬程炳立付体权刘振红张晶
关键词:SARS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
文献传递
医院感染与医院消毒效果回顾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回顾分析了某军队医院院内感染与医院消毒效果情况,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连续常规监测和现场抽样监测的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2月某军队医院院内感染情况与灭菌质量进行了检测。结果:2003年1月-2008年12月医院感染率由5.3%逐年下降至3.6%,感染病死率由13.7%下降至2.2%,感染漏报率为1.3%~2.0%。使用中的消毒液、无菌物品和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合格率均达100%。结论:医院感染控制效果良好。
文翠容李绍旦庄英杰刘振红杨静李可萍
关键词:医院感染消毒
卡式检测法快速检出抗-E所致配血不合1例被引量:2
2002年
文翠容李娅冯艳青刘振红
关键词:配血试验抗-E病例报告
乙肝患者肝移植前后血清病毒指标的变化及意义分析
2008年
目的观察乙肝患者肝移植术后血清5项指标及HBV DNA含量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07年3月在解放军第302医院施行肝移植术且术前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的35例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测定手术前、后血清5项指标,采用荧光PCR法测定血清HBV DNA含量变化。选择拉米夫定治疗前HBV DNA高于10000U/ml的45例乙肝患者作为对照,测定用药前和用药2周后血清乙肝5项指标和HBV DNA。结果35例肝移植患者中移植后第2天,除1例术前、术后乙肝5项和HBV DNA无明显变化外,其余34例肝移植患者的血清HBsAg和HBV DNA全部转阴,HBsAb全部转阳。其中11例大三阳患者的HBeAg全部转阴,6例发生从HBeAg到HBeAb的血清学转换,但移植前后血清HBcAb均无变化。45例拉米夫定对照患者均未发生HBsAg阴转和HBsAb阳转的现象,11例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下降到500U/ml以下,29例血清HBV DNA含量下降,但持续高于1000U/ml,5例患者的HBV DNA无明显变化。在34例大三阳患者中,有29例患者HBeAg转阴但未发生HBeAb阳转现象。结论肝移植术外加抗病毒和免疫学的综合治疗方案,可使97%的乙肝患者彻底清除血清HBV DNA,并发生HBsAg、HbeAg的血清转换。
史佳彬王海滨李永利刘振红吕平徐军王雪飞马洪滨
关键词:肝移植HBV
血浆吸附灌流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观察血浆吸附灌流(plasma perfusion,PP)联合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的组合型人工肝方法治疗肝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PP和使用少量血浆的PE联合在1次治疗模式(联合组)中完成,治疗51例66例次肝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检测治疗前、结束时及治疗结束48h时患者血总胆红素、总胆汁酸、PTA、ALB及WBC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同期进行的36例79例次单纯PE治疗患者(PE组)做对照。结果①联合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87%,高于PE组的52.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患者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48h时血清总胆红素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联合组治疗结束时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幅度高于PE组(P<0.05);③2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血清总胆汁酸均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2组治疗结束时PTA值均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⑤同治疗前比较,联合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48h时血清ALB、GLO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PE组则明显减少(P均<0.05);⑥同治疗前比,2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48h时血WBC总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结束时血PLT总数均明显减少(P均<0.05);⑦联合组平均使用血浆量明显少于PE组;⑧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建立的PP联合PE的人工肝方法血浆用量少,治疗肝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
邢汉前高登莲赵鸿张彬洪艳清刘振红刘俊微钟志芳吕平赵军
关键词:血浆置换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人工肝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多态性及数量表达的变化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I型分子(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数量表达及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PCR和Hind Ⅲ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多态性,采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实验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粘附活性。结果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其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表达及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健康人群(P<0.01),失代偿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CR1分子数量明显低于代偿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P<0.05),但肝功正常的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及活性缺陷可能是后天因素引起;测定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对临床病情判断及发展预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张继万王海滨周建丽刘同发何鹏飞张晓芳赵志勇刘振红崔恩博
关键词:肝硬化红细胞CR1基因多态性
SARS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建立SARS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的快速检测方法,探讨天然免疫清除功能在评估SARS病情发展变化中的意义。方法 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快速检测方法:将lμl离心沉淀的红细胞和100μ1自身血浆与150μl定量的靶细胞混合,37℃水浴30min。1个结合5个或以上红细胞的靶细胞为一个粘附功能单位,计算粘附率。结果 临床确诊为SARS的病人在收住院一周内其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即不同程度地下降,并且随病情的加重持续降低,随病情好转开始回升,在完全恢复期出现一过性地高于正常人平均水平。随后稍有下降;死亡前病人的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全部消失。结论 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快速检测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可作为临床动态观察SARS病情发展变化、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王海滨曾珍鞠连才刘振红刘佳杨静刘志国洪炜
关键词: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