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振芳

作品数:8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老年
  • 4篇疾病
  • 3篇阻塞性
  • 3篇慢性
  • 3篇慢性阻塞性
  • 3篇康复
  • 2篇中风
  • 2篇日常生活活动
  • 2篇偏瘫
  • 2篇卒中
  • 2篇阻塞性肺疾病
  • 2篇疗效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脑卒中
  • 2篇呼吸操
  • 2篇疾病患者
  • 2篇肺疾病
  • 2篇肺疾病患者
  • 2篇病患

机构

  • 8篇北京医院

作者

  • 8篇刘振芳
  • 4篇高霞
  • 4篇顾新
  • 3篇李玉明
  • 2篇宋小燕
  • 1篇姚莉
  • 1篇张香娟
  • 1篇孙宁
  • 1篇李艳
  • 1篇王梅
  • 1篇褚德发
  • 1篇赵禾欣
  • 1篇刘明
  • 1篇张洁
  • 1篇李红英
  • 1篇宋小燕
  • 1篇李晶

传媒

  • 3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华理疗杂志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第四届全国康...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199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活动能力与站立稳定性的相关研究被引量:6
1999年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站立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对20 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检查,下肢运动功能用 Fu Lg - Meyer 运动功能评测方法,下肢活动能力用功能独立性评测,站立稳定性用重心动摇检测仪测定。结果:20 例能够行走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在18 分以上,下肢运动功能积分与站立稳定性各参数间均不相关,| r| = 0 .06 ~0 .21 , P> 0 .05 。功能独立性评测活动项和转移项均与站立稳定性各参数值显著相关,| r| = 0 .83 ~0 .57 , P< 0 .01 。结论:脑卒中患者下肢伸肌痉挛程度和分离运动程度对静态站立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而下肢活动能力与站立稳定性明显相关。
高霞刘振芳张洁王梅
关键词:中风
老年慢阻肺患者呼吸操前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目的通过比较老年慢阻肺(COPD)患者做呼吸操前后的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探讨呼吸操对老年慢阻肺患者通气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18例老年男性COPD患者(年龄为73~89岁,平均年龄为83±4.43岁),测定20天中每位患者做...
宋小燕刘振芳
文献传递
中风偏瘫康复治疗疗效的动态观察
<正>目的:通过对30例中风偏瘫患者6个月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了解我国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进程。资料与方法:30例中风偏瘫患者缺血性26例,出血性4例,年龄41-74岁,平均60.27岁,男19例,女11例,伴发高血...
高霞刘振芳李玉明顾新
文献传递
老年病物理治疗的经验与体会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了解物理治疗在老年病中的应用情况及前景。方法回顾性总结20年1228例老年人理疗的疾病种类和治疗效果。结果骨关节病的治愈显效率为36.9%,有效率为94.0%;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的治愈显效率为94.6%,有效率99.8%;注射硬结、静脉炎、褥疮的治愈显效率74.9%,有效率99.4%。结论物理疗法治疗老年病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开展与研究。
李晶顾新李艳刘明李笑菊刘振芳
关键词:物理疗法疾病老年人
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疗效的动态观察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通过对中风偏瘫患者6个月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了解中风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进程。方法:对30例患者于急性期至病程6个月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ADL评测选择FIM方法中反映上下肢功能的亚项,评测分别于治疗前、病程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进行,比较各阶段康复疗效。结果:上肢、腕、手、下肢运动功能和上、下肢ADL各阶段均有显著改善(P<0.01),FM各阶段恢复程度比较,上肢、手、下肢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腕活动P<0.05,第二阶段优于第一阶段。第二、三阶段下肢恢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上肢、腕、手恢复明显较前一期减弱(P<0.01)。ADL各阶段改善程度比较:下肢第二阶段改善明显优于第一、三阶段(P<0.01),上肢第三阶段提高明显减慢。结论:中风偏瘫康复治疗上、下肢运动功能及相关ADL在前6个月持续明显改善,运动功能提高前3个月明显优于后3个月,但下肢改善无减弱趋势。
高霞刘振芳李玉明顾新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日常生活活动
呼吸操及耐力训练对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观察
目的观察呼吸操锻炼、上肢肌力训练及身体耐力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0例老年患者(61~90岁)先进行肺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6分钟行走评测,随后进行呼吸操、上肢肌力及身体耐力训练,...
刘振芳宋小燕
文献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机械通气期间肢体功能锻炼的研究被引量:28
2003年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发作、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肢体功能锻炼的状况 ,探讨通过采取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体能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试验组是在对照组的常规监护和护理的基础上 ,给予有计划的 7d上肢和下肢功能锻炼。结果 :虽然对照组与试验组身体周径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但试验组患者上肢的握力增加 ,下肢的抬腿时间延长 ,锻炼也未影响呼吸功能 ,呼吸机的参数也是趋向撤离呼吸机的方向。结论 :肢体功能锻炼能保持和提高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的体能 ,使患者尽早脱离呼吸机 ,减轻其经济负担 ,提高生活质量。
赵禾欣姚莉李红英张香娟孙宁宋小燕刘振芳褚德发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肢体功能锻炼护理
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COPD患者34例,病程5年以上,康复治疗前及康复治疗6—9个月后分别进行肺功能测定。康复治疗包括健康宣教、呼吸操、运动平板及踏车等有氧器械运动。结果34例COPD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测定显示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出量(FEV1)、用力呼气高峰流速(PEFR)、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25)比治疗前增加(P<0.05);残气量(RV)、残气/肺活量%(RV/TLC)比治疗前减低(P<0.05)。结论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肺功能。
李玉明顾新高霞刘振芳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康复治疗老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