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芳
- 作品数:32 被引量:20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王素梅教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临证经验的数据化整理
- 在采用传统名老中医临床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以导师王素梅教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所建立的科研病历为依据,有机结合计算机数据库挖掘技术等现代研究手段进行研究,对收集的病历进行数据整理与挖掘,再通过与导师的深度访谈,总结导师治疗...
- 刘晓芳王素梅张润顺卫利张雯李珉景金洪
- 关键词: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药治疗临床病历
- 文献传递
- 健脾止动汤对Tourette综合征模型鼠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2年
- 目的研究健脾止动汤对多发性抽动症(Ts)模型鼠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DAT)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ICR小鼠分成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泰必利组、健脾止动汤组。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小鼠腹腔注射亚氨基二丙腈建立Ts小鼠模型。除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外,其余2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4周后采用博士德公司的小鼠DATmRNA原位杂交试剂盒检测小鼠脑组织DATmR-NA的表达和分布。结果Ts模型鼠表现出抽动症特征性的运动行为和刻板行为。模型组、泰必利组以及中药组小鼠纹状体部DATmRNA的表达[分别为(0.17±0.017),(0.20±0.021),(0.24±0.022)]分别比空白对照组(0.30±0.036)减少13%、10%和16%。结论健脾止动汤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DAT基因表达,进而抑制多巴胺神经元功能亢进,达到抗抽动的效果。
- 刘晓芳王素梅卫利刘岩王道涵李莉
- 关键词:多发性抽动症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
- 王素梅教授从病因病机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被引量:27
- 2016年
- 多发性抽动症是儿科较复杂的一种疾病。王素梅教授根据其多年的临床经验,从病因病机的角度出发,认为该病由感受外邪及情志、饮食因素引起,以脏腑失调、脾虚肝亢为本,风痰鼓动、流窜经络为标,应从肝脾论治,提出了扶土抑木的治疗方法,运用此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
- 刘晓芳卫利张雯王素梅
- 关键词:抽动症病因病机临证经验
- 健脾止动汤对Tourette综合征模型大鼠自主活动及纹状体多巴胺突触囊泡蛋白表达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研究健脾止动汤对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模型大鼠自主活动及纹状体内多巴胺(dopamine,DA)突触囊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周龄雄性SD大鼠,采用亚氨基二丙腈腹腔注射法建立TS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中药组、泰必利组,每组10只,另取体质量相匹配的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中药组、泰必利组大鼠分别给予健脾止动汤(1.6 g/100 g)和硫酸泰必利混悬液(2.1 mg/100 g)灌胃干预,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1次/d,持续4周。采用自主活动程控仪监测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纹状体DA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DAT)、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2,VMAT2)以及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4组大鼠自主活动次数比较,时间和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184.354,P<0.001)。灌胃1~4周,模型组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中药组和泰必利组大鼠自主活动次数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且中药组和泰必利组在灌胃1~4周的自主活动次数均较造模后减少(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4组大鼠纹状体的α-syn(H=29.098)、DAT(F=54.632)及VMAT2(H=18.98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中药组和泰必利组大鼠α-syn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0.39(0.36,0.51),0.39(0.36,0.50),0.62(0.50,0.70)](均P<0.05);中药组DAT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且低于泰必利组[(0.37±0.06),(0.26±0.07),(0.49±0.09)](均P<0.05),VMAT2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显示,4组大鼠纹状体D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370,P<0.001)。模型组DA水平高于对照组[(7.65�
- 李钰萍薛小娜陈自佳王道涵林绿萍刘晓芳
- 关键词:TOURETTE综合征Α突触核蛋白多巴胺转运蛋白
- 儿童抽动障碍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健脾止动汤抗抽动的机制研究
- 王素梅卫利崔霞郝宏文陈自佳王道涵刘晓芳
- 该项目属于医疗卫生领域。儿童抽动障碍因易反复、共病多、缺乏特异治疗而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单胺类递质失衡是抽动障碍病机研究的重点,建立理想的抽动障碍动物模型,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课题组以此为契...
- 关键词:
- 关键词:复方中药动物实验
- 健脾止动汤对亚氨基二丙腈致抽动障碍大鼠皮质及纹状体区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健脾止动汤对亚氨基二丙腈(IDPN)致抽动障碍(TS)大鼠皮质及纹状体区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8只。各造模组予腹腔注射IDPN[250 mg/kg,1 mL/(kg·d)],连续7天,空白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模型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西药组予盐酸硫必利片(商品名:泰必利)混悬液,中药组予健脾止动汤溶液,每天灌胃1次,连续8周。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留取标本。ELISA法检测皮质及纹状体区4种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4种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组4种因子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中药组比较,西药组4种因子水平升高更为显著(P<0.05)。4种因子表达情况在皮质和纹状体区基本一致。结论健脾止动汤可促进IDPN致TS大鼠皮质及纹状体区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升高。
- 王道涵王素梅赵荣华卫利刘晓芳
- 关键词:多发性抽动症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
- 王素梅教授临证经验举隅
- 王素梅教授辨治小儿诸病,重视调畅肝脾,不论咳嗽、腹痛、便秘等常见病,还是自闭症、多发性抽动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难治病,主张以扶土、抑木立法,临证加减论治诸病证,疗效确切。
- 卫利杜彦云刘晓芳金洪王素梅
- 关键词:临证经验
- 文献传递
- 以“目连眨”为核心的类抽动障碍疾病的中医古籍文献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查找中医儿科古籍中有目连眨表现的类抽动障碍疾病,明确其病因及相关病机,为抽动障碍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中医资源网”网站,搜索记载有目连眨与肢体抽动同时出现的中医儿科著作50部,按疾病、病机予以分类归纳,相关方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共检索出28个方剂、72味中药,其中频次≥5的药物20味,占药物总频次73%;将频次≥5的药物通过聚类得出5类药物群;运用复杂网络分析得出白术、茯苓、柴胡、白芍、人参、栀子、川芎、当归、陈皮为核心药物。结论类抽动障碍疾病的病机为肝风,病理因素与风、火、痰、虚相关,治疗以补脾、化痰、益气养血、清肝火、息肝风为主,核心药物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代谢发挥作用。
- 高旭林绿萍刘晓芳
- 关键词:抽动障碍
- 小儿咳喘灵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Meta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观察评价孟鲁司特钠联合小儿咳喘灵颗粒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使用计算机对中英文数据库(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Web of Science)进行文献检索,收集建库至2023年5月22日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双人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分析数据。结果 共纳入9个试验,912例患儿。孟鲁司特钠联合小儿咳喘灵颗粒组对比对照组的Meta分析结果:症状消失时间[MD=4.04,95%CI(4.49,3.60),P<0.000 01]、总有效率[RR=1.28,95%CI(1.20,1.36),P<0.000 01]、FEV1%[MD=7.99,95%CI(7.30,8.69),P<0.000 01]、复发率[RR=0.29,95%CI(0.16,0.54),P<0.000 01],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率[RR=1.00,95%CI(0.30,3.37),P=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组和对照组的安全性相近,但鉴于联合组的疗效更佳,因此临床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可选择孟鲁司特钠联合小儿咳喘灵颗粒。
- 林绿萍高旭姜晓红刘晓芳
- 关键词: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孟鲁司特钠小儿咳喘灵颗粒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 从痰瘀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被引量:18
- 2019年
- 发性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时期起病的神经精神性疾病,易反复发作,且病情复杂,阻碍了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已被众多临床工作者高度关注。笔者在辨证治疗小儿抽动症的过程中,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病因为内生痰浊、痰凝气滞、痰阻络脉、瘀阻不通,继而痰浊瘀血交阻,而形成痰瘀阻络。痰浊闭阻清窍脉络,瘀血滞遏经脉,与风气相搏结,随风气走窜经络而见面部、四肢抽动不休,阻塞气道故见喉间吭吭有声。痰瘀入络,络脉不畅,痰瘀固着,病邪更盛,日久痰瘀阻滞络脉,形成恶性循环,顽疾怪病丛生,致使多发性抽动症更加缠绵难治。治疗方面,应从"痰""瘀"辨证入手,以祛痰通络,化痰熄风为主。
- 薛小娜卫利刘奕王素梅刘晓芳
- 关键词:多发性抽动症痰瘀互结化痰熄风临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