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杨
-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教师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与2008年汶川地震余震序列的比较研究
- 1999年9月21日发生在台湾集集的M7.6地震是20世纪台湾岛内破坏性最大的地震,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汶川县的M8.0地震是21世纪初影响中国大陆最大的地震。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断裂带上。龙门山断裂...
- 刘杨朱守彪
- 关键词:余震序列集集地震汶川地震
- 文献传递
- 1999年集集地震前后台湾地区地应变率场的分布及其动力学成因被引量:4
- 2011年
- 利用集集地震震前(1990—1995年)及震后(2003—2005年)的GPS观测资料,对台湾及附近地区的地应变率场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集集地震前后,台湾地区的应变率场分布格局基本一致,最大主压应变率的最大值位于台湾东部的海岸山脉地区,方向与台湾岛倾斜相交;主压应变由东向西迅速衰减,在中央山脉地区主压应变率小于主张应变率,呈现拉张的应变状态;在台湾西部平原主压应变率很小。同时,计算的主应变率方位与台湾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中的P、T轴方向基本一致。最大剪应变率的高值区分布在海岸山脉地区,该地区面膨胀为负,其数值在整个台湾地区为最大;但沿着中央山脉的南北两侧面膨胀率为正值。这些计算结果说明海岸山脉地区是台湾与吕宋弧碰撞的中心地带,碰撞后物质分别向东北和西南两个方向逃逸。集集地震4年后的2003—2005年,最大剪应变率在主震及余震区比震前明显增大,这可能是地震后震源区介质物性变化造成的;同时也说明在这些地区介质还没有完全恢复到主震前的状态。
- 朱守彪赵晓燕刘杨缪淼
- 关键词:应变率集集地震
- 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与2008年汶川地震余震序列的比较研究
- 为了对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与2008年汶川地震这两大强震的余震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本研究利用观测的余震资料,从时间、空间分布的角度比较这两个地震的余震序列的异同之处,分析大森公式中的P值以及G-R关系中的b值与余震区应力...
- 刘杨朱守彪
- 关键词:地震灾害应力分析余震序列
- 大陆内部长余震序列及其对地震风险评估的启示被引量:19
- 2009年
- 板块构造学说的最有力的特征之一,是已知的板块运动让我们对板块边界未来大地震的发震位置和平均复发间隔有更清晰的认识。然而,板块构造学说却不能预测板块内的地震何时何地发生,因为理想的板块内部是不会变形的。因此,板块内部的地震风险评估过于依靠如下假设:从有限的历史记录中得到的小地震发震位置能够反映出连续变形的地区,而变形将诱发未来大地震[1]。然而,本文将要说明的是,最近许多这样的小地震很可能是几百年前发生过的大地震的余震。文中将给出一个简单的模型,并由此模型得出:余震序列的长度和断层加载速率呈反比关系。发生在缓慢变形的大陆内部的余震序列,其持续时间与在快速加载的板块边界所观测到的典型的10年尺度余震序列相比要长得多。因为这些预测与观测结果相符,所以将大陆内部地震看作稳态地震活动的一般做法高估了目前地震活跃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而低估了其他地区的地震风险。
- Seth SteinMian Liu刘杨朱守彪(校)
- 关键词:余震序列风险评估大地震板块构造学说
- 海地地震之后:一场经验教训的讨论
- 2010年
- 2010年1月12日的海地大地震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图1)。在本周的Eos会刊中,3位著名地震学家以新闻圆桌的形式回答了Eos高级撰稿人Randy Showstack的问题。PaulMann,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地球物理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刚刚结束了他和一名同事在海地对断层破裂的考察工作回到美国;他们正在计划不久的将来进行一次近海断层勘察。Glen Mattioli,阿肯色大学费耶特维尔(Fayetteville)分校地球科学教授,曾参加过在海地开展的GPS勘测工作。该小组致力于测量海地地震后的陆地形变,并架设了一组连续的GPS站点来调查震后滑移、黏弹性弛豫和震间形变回复时间(图2)。Mann、Mattioli及其同事的研究工作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快速反应研究(RAPID)议案提供给普渡大学的拨款资助的,EricCalais是这个项目的首席研究员。Carol Prentice,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地震灾害项目工作组的地震学家,自1991年起致力于加勒比海地区活断层的古地震学研究,包括对伊斯帕尼奥拉岛、波多黎各、特立尼达岛和牙买加等地区开展的研究项目。更多背景信息,请参阅刊登在Eos(91(4),30-31,26 January2010)上的一篇文章,题为:"海地地震彰显更好地利用地震信息的必要性"(见《国际地震动态》2010年第3期译文—编者注)。另外,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设立了一个博客来支持对最近发生的地震的科学方面和政策方面话题的讨论(http://www.agu.org/blog/Haiti/)。反映海地地震中部分科学家的工作的另一个博客,请登录http:∥haitigps.wordpress.com/。
- 刘杨左玉玲
- 关键词:大地震地震学家EOS撰稿人
- 苏门答腊地震的构造控制因素探讨
- 2011年
- 最近,在苏门答腊俯冲带展开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海上及陆地研究,重点针对印度尼西亚2004年和2005年的板块边界地震破裂。这项由英国(英国苏门答腊联盟)、印度尼西亚、美国、法国和德国的科学家联手开展的研究计划旨在对这一边缘的地壳结构进行成像,
- Henstock TMcNeill LDean S刘杨左玉玲
- 关键词:苏门答腊地震地震破裂地壳结构俯冲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