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梅

作品数:8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科普
  • 2篇环保
  • 2篇环境科学
  • 1篇对接
  • 1篇学术
  • 1篇融媒体
  • 1篇少年
  • 1篇条例
  • 1篇条例修订
  • 1篇普惠
  • 1篇青少年
  • 1篇资源对接
  • 1篇媒体
  • 1篇竞争力
  • 1篇科技学术
  • 1篇科普工作
  • 1篇公共
  • 1篇公共安全
  • 1篇服务平台

机构

  • 8篇天津市科学技...

作者

  • 8篇刘梅
  • 5篇李婧
  • 3篇袁玮
  • 2篇李雅丽
  • 2篇李娜
  • 1篇安冈
  • 1篇周潮洪
  • 1篇陈佳
  • 1篇高志贤
  • 1篇鲍小星
  • 1篇刘新村
  • 1篇王飞
  • 1篇穆萍
  • 1篇刘晓年
  • 1篇陈化然
  • 1篇刘宗兴
  • 1篇宋文华
  • 1篇叶缘民
  • 1篇金勇进

传媒

  • 4篇江苏科技信息
  • 1篇农业环境与发...
  • 1篇环境卫生工程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3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天津市公民科技素质工程建设研究
叶缘民袁玮李婧刘宗兴李雅丽金勇进安冈刘梅王飞刘新村鲍小星
该课题参照2003年全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问卷进行指标设计,开展了2003年天津市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调查采用社会学和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分层抽样抽出我市9个区县,采集调查样本量2030个,开展了入户问卷调查,针对不同性别、年...
关键词:
融媒体背景下科技学术普刊发展探索
2022年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机遇更带来了挑战。科技普刊是科技期刊的重要成员,新形势下普刊追逐期刊内容质量提升的同时,也在追求自身形式上的变革。在分析科技普刊特征的基础上,文章论述了融媒体时代普刊所进行的探索以及失败的原因,提出了科技普刊发展的方向和措施。作为普刊编辑,需要提升个人能力,加强内容建设,与时俱进地丰富传播形式,培养更多致力于“为他人做嫁衣”的青年编辑,提升编校质量,在编辑稿件的时候更用心,提升作者论文的水平,进一步推动期刊发展。
刘梅
关键词:融媒体
提升科技信息管理工作水平 促进科技快速发展被引量:5
2007年
通过对科技信息管理内涵的阐述,总结出科技信息管理的重大意义,分析目前我国科技信息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刘梅
关键词:竞争力
加强公共安全领域科技进步的对策研究
袁玮宋文华刘晓年高志贤周潮洪李雅丽陈化然穆萍李婧刘梅
该项目按照建立完善的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需要,科学分析了我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领域的公共安全问题现状,调查了国内外公共安全科技现状与趋势,指出了我市公共安全科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公共安全科技...
关键词:
关键词:公共安全
社区居民环境科学素质达标要求探讨被引量:1
2013年
在剖析社区居民人群构成与学习行为特点的基础上,以成年人的具体经验为起点,紧密结合衣、食、住、行、用、文娱等日常生活环节,选择对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和工作能产生实际指导意义的环境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环境科学行为能力与环境科学意识导向等内容,对社区居民提出了具体的环境科学素质达标要求。
李娜刘梅陈佳
科普资源对接服务平台——科普惠的研发与推广被引量:1
2020年
文章开发了科普惠科普资源对接服务平台,平台将电子商务的经营形式引入科普领域,改变了以往点对点的传统科普模式,形成了多对多的科普服务网络化模式,将科普服务机构、科普用户和科普工作管理部门三方互相联系起来,形成互通互联的网络,为科普工作的推广、科普服务的提升、科普资源的获取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平台。平台的开发将推动天津市科普氛围的提升,推动科普工作进入互联网+时代,更好地为民众进行科普服务。
李婧刘梅
关键词:资源对接
关于提升青少年环境科学素质的研究
2013年
加强环境科学知识普及,提高青少年对环境科学的认识,是提高未来全体公众的环境科学素质的基础。通过调研分析了青少年环境科学素质的现状,针对结果进行了方案设计,提出了提升青少年环境科学素质的对策。
刘梅李娜李婧
关键词:青少年环保
修订《天津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必要性研究
2013年
文章基于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对科普工作的新要求,全面调查《天津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的落实情况,研究修订的必要性,提出制订《科普条例》应服务于创新型城市建设,进一步丰富科普内涵,促进科普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并要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
刘梅李婧袁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