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吡非尼酮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间质病变的二例报告被引量:2
- 2021年
- 本文报道2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所致肺间质病变的肺癌患者,在糖皮质激素、乙酰半胱氨酸的治疗后,肺间质病变未能进一步吸收好转,参考既往文献报道的吡非尼酮治疗结缔组织病(CTD)相关肺间质病变的相关数据,联合吡非尼酮治疗后,通过CT、患者症状、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实验室检查来评价吡非尼酮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表明加用吡非尼酮可能获益,起效较快且比较安全。
- 李超高婷聂鑫武晓楠周宁刘焱程刚许焱李琳
- 关键词:吡非尼酮
- 尿多酸肽对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分泌TNF-α功能的影响
- 2006年
- 目的分析尿多酸肽注射液和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在其作用下产生的细胞因子两者浓度之间的关系,探讨尿多酸肽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有明确病理诊断的肿瘤患者和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查体者各30例,抽取其静脉血,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用10%胎牛血清1640培养液将其浓度调成1×106/m l,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尿多酸肽注射液,在37℃的二氧化碳培养箱(浓度5%)中培养72 h后,收集细胞悬液-70℃冻存,经反复冻融、离心收集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肿瘤患者PBMCs在加入不同浓度的尿多酸肽培养72 h后上清液中TNF-α的含量分别为(383±133)pg/m l,(377±143)pg/m l,(375±138)pg/m l和(367±149)pg/m l,健康人则分别为(474±161)pg/m l,(469±175)pg/m l,(481±163)pg/m l和(461±183)pg/m l。在相同尿多酸肽浓度下,肿瘤组的TNF-α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TNF-α含量不随培养液中尿多酸肽浓度的变化而发生明显变化。结论肿瘤患者PBMCs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TNF-α低于健康人;尿多酸肽对单核巨噬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可能无明显影响。
- 刘焱周美珍满咏
- 关键词:生物应答调节剂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
- 甲泼尼龙合用昂丹司琼防治顺铂引起的急性、迟发性恶心呕吐
- 2003年
-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 (methylprednisolone,甲强龙 )合用昂丹司琼 (恩丹西酮 )治疗以顺铂为主联合化疗引起的呕吐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方法。 47例患者中 2 3例第 1周期先用甲泼尼龙 80mg和昂丹司琼 8mg ,第 2周期单用昂丹司琼 8mg ;2 4例第 1周期单用昂丹司琼 8mg ,第 2周期用甲泼尼龙 80mg和昂丹司琼 8mg。以上药物均于化疗前 2 0分钟静脉给予 ,每天 1次。每一患者两周化疗药及其剂量相同 (其中顺铂80mg/m2 ) ,止吐药使用天数相同 (一般 2~ 3天 )。结果 :甲泼尼龙合用昂丹司琼和单用昂丹司琼治疗急性呕吐的有效率分别为 93 6 %和 70 2 % (P <0 0 1 ) ,治疗迟发性呕吐的有效率分别为 85 1 %和 65 9% (P <0 0 5) ;对由患者按线性分级计分所得的恶心、食欲、精神状态的疗效合用组明显优于单用组 (P <0 0 1 )。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且合用组程度较轻。结论 :甲泼尼龙能加强昂丹司琼治疗由大剂量顺铂引起的急性和迟发性呕吐的止吐疗效 ,且能使患者恶心、食欲、精神状态得到明显改善 ,副作用较轻 。
- 张永强武晓楠刘焱陈岩伍建宇李文举程刚周美珍
- 关键词:甲泼尼龙合用昂丹司琼顺铂急性恶心呕吐
- 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效果好
- 2014年
-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国际癌症中心统计,2000年我国肝癌年发病30.6万,死亡30万,肝癌的年死亡率为20.4/10万,占全世界肝癌发病人数的42.5%,死亡人数的54.6%,死亡率占我国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18.8%,列各大肿瘤死亡率的第2位,在农村次于胃癌,在城市次于肺癌。中国肝癌地理分布特点:沿海高于内地,东南和东北部高于西北、华北和西南部,沿海岛屿和江河海口又高于沿海其他地区。
- 刘焱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年死亡率沿海岛屿恶性肿瘤肿瘤死亡率地理分布
-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MLH1和PMS2错配修复基因表达情况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MLH1和PMS2错配修复基因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对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医院诊治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按照MLH1和PMS2基因表达缺失情况分MLH1组(65例)和PMS2组(80例),比较两组与MLH1和PMS2基因正常表达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MHL1蛋白表达缺失患者中,男性、女性相似,少部分(16.9%)患者有肿瘤家族史,病理提示病变多为中分化(63.1%)和低中分化(24.6%),T分期多为T4(44.6%)和T3(27.7%),N分期多为N0(61.5%),M分期多为M0(89.2%),TNM分期多为Ⅲ期,病变多位于升结肠(61.5%)。与MHL1正常表达的患者比较,MHL1蛋白表达缺失组的年龄较小[(74.6±8.8)岁比(77.3±6.2)岁,t=-2.072,P=0.040],但肿瘤最长径较大[(5.7±2.3)cm比(4.4±1.3)cm,t=3.753,P<0.001],两组的病变分化程度、T分期和肿瘤部位均有明显差别(均P<0.05)。结论老年MLH1和PMS2基因表达缺失的结直肠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早、肿瘤进展快,分化程度低,且与病理分期有关。
- 刘焱杨重庆李文举张帅李琳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基因表达调控
- 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在肿瘤临床的应用被引量:2
- 2005年
- 刘焱
- 关键词:细胞因子肿瘤生物治疗
- 老年人肺腺癌回肠转移一例被引量:1
- 2005年
- 刘焱杨重庆
- 关键词:肠转移纵隔淋巴结肿大肺占位性病变支气管开口局部放疗门诊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