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还珠

作品数:25 被引量:64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8篇降水
  • 6篇热带
  • 4篇副热带
  • 4篇副热带高压
  • 3篇强降水
  • 3篇涡度
  • 3篇西太平洋
  • 3篇副高
  • 3篇暴雨
  • 2篇动力诊断
  • 2篇上空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数值预报模式
  • 2篇西太平洋副热...
  • 2篇梅雨
  • 2篇降水量
  • 2篇降水预报
  • 1篇东西向
  • 1篇动力结构

机构

  • 13篇国家气象信息...
  • 11篇中国气象局
  • 4篇中国气象科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培...
  • 1篇长江科学院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中国气象局北...

作者

  • 25篇刘还珠
  • 4篇吴国雄
  • 4篇姚秀萍
  • 4篇赵声蓉
  • 3篇张绍晴
  • 2篇王式功
  • 2篇曾晓青
  • 2篇王秀荣
  • 2篇滕俏彬
  • 2篇王宏
  • 1篇刘屹岷
  • 1篇陈德辉
  • 1篇黄卓
  • 1篇张胜军
  • 1篇李莉
  • 1篇王在文
  • 1篇曹晓钟
  • 1篇杨晓霞
  • 1篇郑永光
  • 1篇马旭林

传媒

  • 6篇高原气象
  • 3篇气象
  • 3篇应用气象学报
  • 3篇气象学报
  • 2篇大气科学
  • 1篇广西气象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3年7月淮河流域一次暴雨过程中干冷空气的侵入
2003年7月3日至6日淮河流域出现一次暴雨过程,它是2003年淮河流域整个降水过程中的一次。此次暴雨过程在中高纬度表现为强而稳定的两脊一槽型,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极锋偏南,西南季风输送的暖湿气流和偏北风引导的干冷空气不...
姚秀萍于玉斌刘还珠
关键词:淮河流域暴雨干冷空气
文献传递
北京降水及其与西太平洋副高关系的统计特征
运用北京地区20个测站1975-2004年降水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定义的西太平洋副高各项指数资料,对北京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与西太平洋副高的统计关系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地区降水空间分布不均,降...
王秀荣王维国刘还珠王宏
关键词:副热带高压强降水
文献传递
NMC第二代中期数值预报系统误差的动力诊断被引量:1
1999年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第二代中期数值预报模式计算了1月和7月的预报诊断量。计算结果表明,新一代模式在动力外强迫作用、辐射通量和对流参数化等物理过程方面的改进,使该模式的预报比第一代模式有了较大的改善,模式预报的系统误差明显减小。通过对角动量、热量和水汽的经向输送和收支平衡的分析,认为该模式在地形处理、陆面过程、云辐射和积云对流参数化等物理过程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刘还珠滕俏彬
关键词:动力诊断中期数值预报
江淮梅雨锋强暴雨中尺度系统的数值模拟
利用美国新一代中尺度天气研究和预报(WRF)模式,采用高分辨率的细网格距和适当的物理方案,对2003年7月4日~5日的江淮梅雨锋强暴雨中尺度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很好地说明了本次暴雨过程及其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
马旭林刘还珠
关键词:WRF模式数值模拟中尺度系统江淮梅雨
文献传递
非地转湿Q矢量分解在暴雨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34
2006年
利用非地转湿Q矢量对山东省春秋季两次罕见的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期间都有较强的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产生上升运动,形成暴雨。这一结果也表明凝结潜热加热对暴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进一步把非地转湿Q矢量分解为平行于等位温线和垂直于等位温线两部分。揭示在这两场暴雨过程中,虽然都有中尺度和大尺度辐合上升运动作用的叠加,但在春季暴雨的个例中,垂直于等位温线的非地转湿Q矢量的辐合与总的非地转湿Q矢量的辐合相接近,暴雨以中尺度上升运动为主。而在秋季暴雨的个例中,平行于等位温线的非地转湿Q矢量的辐合与总的非地转湿Q矢量的辐合在形状上相似,在强度上偏强,暴雨的上升运动以大尺度为主,中间夹杂着中小尺度的上升运动,降水以混合型为主。
杨晓霞沈桐立刘还珠薛德强万丰
关键词:非地转湿Q矢量
统计降尺度方法在青海省冬季最低温度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09年
利用2003—2007年国家气象中心T213L31全球中期数值预报模式逐日输出产品与青海地区25个气象站的观测数据作为试验资料,利用相关系数和逐步回归进行因子选择,并以单隐层神经网络和多元回归作为降尺度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用2003 2006年间的11月1日~次年3月1日的资料作为训练样本,以数值预报产品和前一日观测的最低温度作为因子,建立青海省25个气候站的冬季最低温度的24,48,72 h预报模型,并且以2006年12月和2007年的1、2月作为24,48,72 h逐日最低温度预报试验时段。试验表明,对于青海地区来说,青海北部地区的预报命中率总体好于南部高原地区;在4种对比方案中,以选择数值预报资料结合前一日地面观测的最低温度作为主要因子的方法相对较优,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24 h历史实况的作用逐渐减弱;对于所有台站来说,这4种方案各有优缺点,没有一种方案可以完全代替其他所有方案;在实际业务运行中,对不同的台站应采用不同的预报方案进行实际业务预报。
曾晓青王式功刘还珠尚可政
关键词:统计降尺度神经网络最低温度命中率
与2003年梅雨期西太副高东西向运动有关的热带上空东风带扰动的结构和演变特征被引量:11
2008年
利用NCEP/NCAR 1 000~10 hPa 2.5°×2.5°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东西进退相关系的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简称EV)的结构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西太副高与其南侧的东风带扰动存在同时西进的过程,当西太副高南、北两侧的东、西风带上的扰动在相向运动中抵达同一经度上时,西太副高出现异常东退。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为中高层天气系统,它从对流层中层伸展到50 hPa高度附近,在200 hPa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在热力场上表现出"上暖强下冷弱"的垂直分布特征;在西太副高东退时,东风带扰动东西侧的辐散效应和垂直运动的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东风带扰动中心附近的垂直速度场出现从上升运动到向下下沉运动转化的过程。
姚秀萍吴国雄刘还珠
关键词:结构特征
分类与集成方法在降雨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08年
介绍一种利用数值预报产品进行降雨预报的方法。该方法按照人工智能分类与集成的思想,利用前馈神经网络将T213、日本、德国的数值预报产品集成在一起,构成一个集成型的预报系统。在此基础上,利用高度场的天气形势和预报区域近低层流场和温湿条件,采用自组织神经网络进行天气分型,并针对不同的天气类型选用不同的预报因子,建立不同的预报模型。按照上述方法,选用江淮流域68个站点2003—2005年的5—9月数据,逐站建模,用2006—2007年5—9月的数据进行分级降水试报。各级降水预报结果表明,集成多家数值预报信息好于仅用单一模式的信息,采用天气分型建模优于不分型的建模。因此,多模式(型)预报结果的综合集成方法的研究,是数值预报解释应用中很值得探索的方向。
曹晓钟闵晶晶刘还珠赵声蓉王式功
关键词:降水神经网络
NMC与HLAFS降水预报的比较被引量:11
1998年
建立了一套既适用于对预报员降水预报评估,又适用于对数值预报模式降水预报评估的客观检验方法。从对1996年7-9月检验的结果分析表明预报员对大雨预报Ts评分高于HLAFS,并且除西北地区外,其它区的24小时大雨预报都超过气候概率,表现为大于0的技巧评分。预报员和HLAFS对大雨预报的漏报率多于空报率,而对小雨和中雨的预报相反,两者都是空报多于漏报。预报员对西北地区的降水预报漏报较多。
刘还珠黄卓
关键词:降水预报HLAFS降水量
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个例分析被引量:17
2007年
利用NCEP/NCAR1000—10hPa2.5°×2.5°日平均和每日4次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3年6月19—25日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西向进退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从对流层中低层伸展到50hPa高度附近,在200hPa上表现最为明显,在热力场上表现出“上暖强,下冷弱”的垂直分布特征。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北侧的东/西风带上的扰动在相向运动中抵达同一经度上时,对应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东退。垂直涡度方程的诊断分析表明:在东风带扰动附近,涡度倾向效应贯穿于对流层整层到50hPa高度上,在200hPa高度附近表现最显著,当高层东风带扰动东/西侧的负/正变涡增强时,当东/西风带扰动在相向移动过程中,它们涡度倾向正值区在130°E南北打通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出现突然东撤。涡度方程分析还表明,对于涡度倾向变化的贡献中,水平涡度平流的贡献最大、β效应的贡献最小;当东风带扰动附近的水平涡度平流和β效应增强时、且由β效应所引起的东/西风带扰动中的南、北风分量在130°E附近南北同相迭加出现“正压发展”时,有显著的正涡度增长,对应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东撤。
姚秀萍吴国雄刘屹岷刘还珠
关键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涡度方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