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疗效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非小细胞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肺癌
  • 1篇单抗
  • 1篇蛋白
  • 1篇一线治疗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因素
  • 1篇预后因素分析
  • 1篇治疗疗效
  • 1篇腮腺
  • 1篇腮腺癌
  • 1篇术后
  • 1篇术后辅助
  • 1篇术后辅助治疗

机构

  • 4篇南昌大学第一...

作者

  • 4篇刘钰
  • 4篇郭银芳
  • 3篇陈少卿
  • 3篇汪小浪
  • 3篇黎军和
  • 2篇孙哲
  • 2篇张凌
  • 2篇李勇
  • 2篇游震宇
  • 1篇梅金红
  • 1篇张战民
  • 1篇汤声波

传媒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103例腮腺癌的治疗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分析术后辅助治疗对腮腺癌的疗效,探讨腮腺癌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腮腺癌患者103例,分析其生存率、预后因素、比较单纯手术和术后辅助治疗的局控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析各因素与局控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单纯手术患者和术后辅助治疗患者5年局控率、5年无复发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1.90%vs.81.96%、59.52%vs.78.69%及68.50%vs.88.12%(均P<0.01)。治疗方式、T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与5年局控率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相关(均P<0.01)。治疗方式、分化程度、T分期及颈部淋巴结转移与生存相关(均P<0.01)。结论:术后辅助治疗能提高腮腺癌的5年局控率、5年无复发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分化程度、T分期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是腮腺癌预后高危因素。
陈少卿刘钰黎军和郭银芳孙哲游震宇汪小浪
关键词:腮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疗效预后因素
Oct-2、Ki67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亚型中的表达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Oct-2、Ki67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型、非生发中心型两组亚型中的表达差异以及二者相互关系,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分型的辅助方法。方法选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60例,分为2个亚型组:生发中心型组32例,非生发中心型组28例;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Oct-2蛋白、Ki67蛋白在这2组亚型淋巴瘤中的表达,比较分析Oct-2蛋白、Ki67蛋白在这两组亚型淋巴瘤中的表达差异以及二者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 1)Oct-2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型有23例阳性细胞表达率≥20%,占71.88%(23/32);非生发中心型有9例阳性细胞表达率≥20%,占32.14%(9/28),2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Ki67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型有25例阳性细胞表达率≥20%,占78.13%(25/32);非生发中心型有23例阳性细胞表达率≥20%,占82.14%(23/28),2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结论 1)Oct-2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型阳性细胞表达率高于非生发中心型,可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分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2)Ki67在2组的表达无差异,不能作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分型的依据;3)Oct-2与Ki67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型中的表达无差异,而二者在非生发中心型中的表达有差异。
刘钰梅金红郭银芳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KI67免疫组织化学
艾迪注射液联合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25例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联合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A组(25例)和B组(38例)。A组采用艾迪注射液联合GP方案治疗。艾迪注射液50~10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第1-15天。GP方案为:吉西他滨1 000mg.m-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30mg.m-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第1-3天,每21d重复。B组采用GP方案,GP方案使用方法同A组。观察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恶心呕吐、发热、流感样症状、乏力、口腔黏膜炎、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耳毒性)情况。结果 A组有效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流感样症状、乏力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恶心呕吐、发热、口腔黏膜炎、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耳毒性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不能提高近期疗效,可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强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
陈少卿黎军和汪小浪李勇张凌刘钰郭银芳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艾迪注射液
含铂两药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2012年
目的观察含铂两药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评价贝伐珠单抗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对16例非鳞型NSCLC患者采用含铂两药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6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并随访,观察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化疗过程中,记录患者的毒副作用。结果 16例患者均完成6个周期的治疗,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1例(6.3%),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7例(43.8%),稳定(stable disease,SD)5例(31.2%),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3例(18.7%);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50.0%(8/16);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81.3%(13/16)。PFS 7.0个月(95%CI5.4~8.5个月)。OS 12.1个月(95%CI10.2~14.1个月)。所有患者对毒副作用均可耐受,且多为Ⅰ度和Ⅱ度,无一例患者因为不可耐受化疗反应而终止治疗,未出现蛋白尿、胃肠穿孔、缺血性事件、静脉血栓栓塞事件、肺出血及致死性肺出血。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标准化疗方案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且没有增加严重毒副作用的发生,其安全性较高。
陈少卿刘钰黎军和李勇张凌张战民汤声波游震宇孙哲郭银芳汪小浪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