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雅
-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海洋微藻对游离氨基酸的利用特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3年
- 分别以4种游离氨基酸——丙氨酸、甘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为唯一氮源,采用实验室一次性培养的方法,研究典型赤潮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球形棕囊藻(Phaeoecystis globosa)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及常见种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的生长特性、光合特征及对氨基酸的吸收动力学特征,以无机氮源硝氮、氨氮作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在无菌条件下,东海原甲藻和球形棕囊藻可以利用多种游离氨基酸快速生长,而米氏凯伦藻和中肋骨条藻在以游离氨基酸为唯一氮源条件下不能维持生长.东海原甲藻和球形棕囊藻在丙氨酸中的生长速率最高,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次之,甘氨酸最低.氨基酸处理组的Fv/Fm值在培养后期降幅小、降速慢,且高于无机氮处理组.东海原甲藻和球形棕囊藻对丙氨酸的最大吸收速率和半饱和常数分别为3.32、0.41pmol·cell-1·h-1和6.99和20.54pmol·L-1.因此,海洋微藻对游离氨基酸的吸收利用具有显著的种间差异,东海原甲藻和球形棕囊藻具有更广的氮营养生态位,在近海有机污染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更容易形成优势甚至暴发赤潮.
- 徐宁刘静雅赖海燕胡章喜段舜山
- 关键词:海洋微藻赤潮溶解游离氨基酸生长速率FV吸收动力学
- 环境因子对东海原甲藻生长及脲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以我国东南沿海大规模赤潮原因种东海原甲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环境因子对其生长及脲酶活性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东海原甲藻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而25℃下脲酶活性最高。在光强2μmol m-2s-1条件下细胞密度显著下降(P<0.05),但仍能维持较高的脲酶活性(9.405 fmol h-1个-1)。在盐度20—40范围内,东海原甲藻能够维持快速生长和较高的脲酶活性。氮源组成对东海原甲藻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对脲酶活性影响较大。具体而言,东海原甲藻脲酶活性与尿素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无机氮源NH+4和NO-3对其脲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氮缺乏条件下脲酶活性明显增强。东海原甲藻脲酶活性对环境温度、光照、盐度和营养的响应特征可能是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生态适应策略,使其在无机氮源不足时得以转而利用有机氮源,从而在资源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 蔡雨刘静雅秦俊莲孙树刚段舜山徐宁
- 关键词:东海原甲藻脲酶活性尿素环境因子
- 双胞旋沟藻对共存浮游植物的化感效应及机制研究
- 双胞旋沟藻(Cochlodinium geminatum)是我国新记录赤潮原因种类,近年来在珠江口海域频繁暴发单种赤潮,并且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目前,关于双胞旋沟藻的个体生态学和赤潮形成机制仍不清楚。本论文以珠江口双胞旋沟...
- 刘静雅
- 关键词:赤潮浮游植物化感效应
- 文献传递
- 生长阶段及环境因子对东海原甲藻氨基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以中国沿海典型赤潮藻东海原甲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生长阶段以及温度、光照和氮源对其氨基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氮条件下东海原甲藻显示较高的氨基酸氧化酶活性。在15-30℃温度范围均检测出氨基酸氧化酶活性,较低温度下(15-20℃)的氨基酸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高温处理组(25-30℃)(p<0.05),其中20℃时的酶活最高。在50-100μmol/(m2.s)的光强下,氨基酸氧化酶活性较高(0.38-0.47 fmol/(h.cell)),而在2μmol/(m2.s)的低光强下,虽然酶活受到显著抑制,但仍达到0.28 fmol/(h.cell)。氮源组成对氨基酸氧化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以丙氨酸为唯一氮源时的酶活最高(0.44fmol/(h.cell)),NH4++丙氨酸为氮源时的酶活最低(0.22 fmol/(h.cell))。研究显示,光照、温度和氮源是东海原甲藻氨基酸氧化酶活性的关键调控因子。东海原甲藻不仅能够有效利用游离氨基酸,而且适应较广的温度和较低的光照条件,这可能是东海原甲藻赤潮形成和持续的重要原因。
- 刘静雅赖海燕徐宁段舜山
- 关键词:东海原甲藻溶解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有机氮环境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