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伟

作品数:27 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苏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苏州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建筑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9篇活性炭
  • 7篇太湖
  • 6篇饮用水
  • 5篇臭氧
  • 4篇饮用
  • 4篇水质
  • 4篇污染
  • 3篇东太湖
  • 3篇应急
  • 3篇有机物
  • 3篇生物活性炭
  • 3篇水厂
  • 3篇水处理
  • 3篇水源地
  • 3篇酸盐
  • 3篇太湖流域
  • 3篇浊度
  • 3篇溴酸盐
  • 3篇粒径
  • 3篇流域

机构

  • 27篇苏州市自来水...
  • 8篇河海大学
  • 5篇同济大学
  • 1篇苏州立升膜分...
  • 1篇苏州市水务局

作者

  • 27篇华伟
  • 13篇蒋福春
  • 7篇张雪
  • 7篇张璐
  • 5篇林涛
  • 5篇陈卫
  • 4篇陈玲瑚
  • 4篇董坚
  • 3篇董秉直
  • 2篇李伟英
  • 2篇陶辉
  • 2篇胡翔
  • 2篇管闻
  • 2篇张兰芳
  • 2篇陈惠
  • 1篇李琴
  • 1篇陆俊宇
  • 1篇何欢
  • 1篇陈杰
  • 1篇何畅

传媒

  • 6篇中国给水排水
  • 5篇供水技术
  • 4篇给水排水
  • 2篇水处理技术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城镇供水
  • 1篇净水技术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水工业市场
  • 1篇第六届海峡两...

年份

  • 1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8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再生活性炭在太湖流域某水厂中的应用实践被引量:7
2016年
在运行近3.5年后,太湖流域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某水厂对一格炭池中的活性炭进行了热再生,并对比研究了再生活性炭的应用情况。经热再生后活性炭的碘值、亚甲蓝值和比表面积的恢复率分别达到85.9%、98.6%和87.7%,但活性炭强度下降了7.0%。在运行的前1年,再生活性炭的碘值、亚甲蓝值等吸附性能指标下降较快,分别下降了46.2%和41.5%,运行两年后其碘值和亚甲蓝值恢复至再生前的水平。再生活性炭经4周后即可完成挂膜过程,炭上生物量和生物活性分别达到186 nmol P/g和30.3 U/g;挂膜结束后炭上生物量略小于旧炭,但微生物活性与旧炭的一致。再生活性炭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与旧炭类似,出水氨氮一般在0.1 mg/L以下。在运行前期,再生活性炭出水CODMn含量低于1.5 mg/L,明显优于旧炭;但运行两年后出水CODMn与旧炭接近。
蒋福春董坚华伟张阳凯徐峰陶辉
关键词:饮用水再生活性炭
粉末活性炭粒径对其吸附水中土臭素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粉末活性炭吸附去除水中土臭素(GSM)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利用小试研究了粉末活性炭粒径对GSM吸附速率和吸附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粒径越小,对GSM的吸附速率越快,吸附效果也越好,这与活性炭自身的性质有关,活性炭粒径越小,比表面积和微孔数量越大,吸附能力越强,向其内部径向扩散路程越短,吸附速率越快;在80mg/L的投加量下,粒径为(80~90)、(90~100)目的活性炭对GSM的吸附基本可以在10min内完成,且吸附效果非常好:在10mg/L的投加量下,粒径为(100~200)、(200~300)、(300~320)和〉320目的活性炭对GSM的吸附效果都比较理想,90min后对GSM的去除率均在96%以上;活性炭对GSM的吸附容量随着粒径的减小而逐渐增大,粒径〉320目的活性炭对GSM的吸附容量达到最大值,为408.17μg/g;粒径在(200~300)、(300~320)和〉320目区间内的活性炭对GSM的吸附容量值非常接近。
陶辉徐春燕杨嘉玮陈卫蒋福春华伟
关键词:粉末活性炭粒径土臭素吸附速率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去除AOC和有机物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2
2014年
对某水厂深度处理各段工艺出水水质进行了分析,重点考察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太湖原水AOC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深度处理工艺对DOC和UV254去除效果良好,去除率分别为35.76%和57.58%;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AOC去除效果有限。
王继萍华伟蒋福春赵世瑕何畅何欢董秉直
关键词:深度处理工艺生物稳定性可同化有机碳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臭氧化阶段溴酸盐生成影响因素的响应面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响应面方法,对臭氧化过程中BrO3-和其他含溴类物质(HOBr/OBr-)生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低初始溴离子(Br-)质量浓度、臭氧投加量、接触时间或pH值均可减少BrO3-生成量;自由溴生成含量亦受Br-质量浓度、臭氧投加量和pH的显著影响,而接触时间对其影响则不明显;当初始Br-质量浓度小于300μg/L时,降低臭氧投加量对BrO3-生成影响最大,可使其生成量降低达80%;当初始Br-质量浓度大于300μg/L时,pH调节则最多可降低50%的BrO3-生成,同时可使相对臭氧投加量降低.
陈卫周悦华伟陈玲瑚
关键词:饮用水臭氧溴酸盐溴离子
西塘河应急水源工程建设与运行被引量:2
2010年
介绍了苏州市西塘河应急水源工程的概况、应急泵站水泵和管道的布置情况以及应急水源的水质。工程建成后组织的两次生产试运行实践表明,西塘河作为应急水源启用,能够有效满足相城水厂正常出厂水水量和水质的要求,切实保障苏州市区北部的饮用水安全。
尢志磊蒋福春华伟
关键词:应急泵站水量水质
西塘河应急水源工程建设与运行
近年来,太湖水源所受的有机污染日趋严重,蓝藻爆发、太湖腐朽底泥泛起的问题在气候适宜的条件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针对苏州市区各主力水厂供水水源地单一的现实情况,市政府有关部门规划建设了西塘河应急水源工程,应对水源灾害。工程建...
尢志磊蒋福春华伟
关键词:应急水源泵站运行饮用水
文献传递
苏州市西塘河应急水源地水质特性研究
2011年
应急水源水质特性研究对于应对水质突发事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西塘河与太湖水质对比监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浊度、色度、耗氧量、氨氮、总磷、碱度等14类水质参数的变化特性和水厂工艺调试运行规律。结果表明:西塘河水源浊度在30 NTU左右波动,色度基本保持在25度;耗氧量变化规律与太湖水类似,为3.28~5.76 mg/L,平均耗氧量为4.73 mg/L;氨氮及硝酸盐呈明显的W型变化规律,氨氮及硝酸盐年平均含量分别为太湖水源的4与6.29倍;TP含量远高于太湖,在0.04~0.14 mg/L之间变化;碱度高于太湖水源,在73~151 mg/L之间变化;硬度与太湖水相当,氯化物含量要高于太湖水,呈V型规律变化;氰化物、六价铬与挥发酚含量较低,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Ⅰ类水质要求;但耗药量高于太湖水源,制水工艺较太湖水源复杂。
伏俊奕张雪华伟郭安蒋福春
关键词:应急水源地水质应急供水
太湖某饮用水源突发性藻类污染的应急处理技术选择被引量:2
2008年
本文针对太湖水源夏季突发性藻类污染问题,研究了投加高锰酸钾预氧化、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氧化助凝、聚丙烯酰胺(PAM)、投碱调整pH值、聚硫氯化铝(PACS)混凝及助凝等几种处理方法。生产性试验表明,投加高锰酸钾预氧化对藻类和CODMn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84.3%和23.1%;小试结果表明,厂区内采用PAM强化混凝、投碱调整pH值和PPC氧化助凝三种方法对含藻水的处理效果较好。通过研究,高锰酸钾预氧化(取水头部)+PAM强化混凝(厂区)组合技术作为应急工艺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有效等特点,符合饮用水应急预案的基本条件。
蒋福春华伟陈玲瑚董坚胡翔
关键词:藻类污染高锰酸钾
南方某水厂活性炭吸附降解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结合南方某水厂生物活性炭滤池两年多的生产经验,研究了活性炭脱离水源介质的时间对其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效果及出水pH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对含氮有机物去除效果取决于其内部自养型细菌与异养型细菌的生物作用程度,如后者发挥主导作用,活性炭主要起氨化作用,水中含氮有机物将被氨化,滤后水氨氮升高。在低温气候条件下,活性炭滤池的停运时间一旦超过10 d,生物降解作用将逐渐降低,滤池出水效果也将受到影响。
尢志磊蒋福春华伟张雪
关键词:活性炭氨氮生物量硝化
不同颗粒活性炭去除微污染水中有机物的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随着饮用水水质标准的不断提高,颗粒活性炭在水净化工艺中得到了广泛关注。选用不同类型的颗粒活性炭对去除微污染水中有机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筛选出合适的活性炭炭种;然后,通过动态吸附实验考察了该活性炭在不同滤速下对于原水中COD_(Mn)、UV_(254)及浊度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山西的煤质颗粒活性炭在滤速15.59 m/h时去除效果显著。
陆俊宇李伟英陈清陈杰华伟
关键词:颗粒活性炭滤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