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原旭涛

作品数:22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10篇病理
  • 9篇肿瘤
  • 6篇腺癌
  • 6篇免疫
  • 4篇乳腺
  • 4篇临床病理
  • 4篇淋巴
  • 4篇癌组织
  • 4篇病理特征
  • 4篇病理学
  • 3篇预后
  • 3篇肉瘤
  • 3篇乳腺癌
  • 3篇乳腺肿
  • 3篇乳腺肿瘤
  • 3篇组织化学
  • 3篇胃癌
  • 3篇胃肿瘤
  • 3篇细胞肉瘤

机构

  • 16篇解放军第15...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5...
  • 1篇解放军第15...
  • 1篇解放军205...

作者

  • 22篇原旭涛
  • 12篇王长松
  • 12篇王仰坤
  • 7篇印剑
  • 7篇吕学霞
  • 7篇贠田
  • 3篇乔亮
  • 3篇高春芳
  • 2篇李红
  • 1篇范乃军
  • 1篇陈燕平
  • 1篇马洪星
  • 1篇徐正顺
  • 1篇代爱军
  • 1篇杨海霞
  • 1篇姜波
  • 1篇钱婀娜
  • 1篇郑国宝
  • 1篇高春芳
  • 1篇张轶

传媒

  • 4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癌变.畸变....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国际病理科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转移性成釉细胞瘤1例报道被引量:1
2017年
成釉细胞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占牙源性肿瘤的59.3%~63.2%[1]。成釉细胞瘤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和较高的复发率,远处转移少见,但是近几年文献中有成釉细胞瘤远处转移的报道。本文报道1例成釉细胞瘤术后多年发生肺部转移的病例,结合文献对肺转移性成釉细胞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进行讨论。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7岁。
吕学霞王长松李富林蒙念龙原旭涛
关键词:成釉细胞瘤组织病理学
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常规病理学技术观察5例OBC的病理形态学特征,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免疫表型。4例行乳腺癌根治术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例手术方式不详。1例根治术前实施了化疗,4例根治术后实施了化疗。结果5例OBC的平均年龄55.8(34~78),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周至1年。病变在左腋窝4例,右腋窝1例。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表达C-erbB-2,GCDFP-15,CK7,CK19和E-cadherin100%阳性,ER60%阳性,PR40%阳性,CK5/6和CK20均为阴性。除1例在乳腺内发现2.0 cm×1.0 cm×0.5 cm结节2枚外,其余4例在乳腺内未发现原发灶。2例在腋窝处查到6~12枚淋巴结,均未见癌组织浸润,1例查到6枚淋巴结均见癌组织浸润,1例未查到肿大的淋巴结。5例均有完整的随访结果,随访3例5~10个月存活,1例全身化疗后12个月死亡,1例经短期化疗后,随访30个月后死亡。结论OBC的发病特点与常规乳腺癌类似;联合应用免疫组化指标有助于OB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部分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仍无法查见原发灶。
王长松高春芳印剑原旭涛陈燕平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表型
发生于皮肤的Langerhans细胞肉瘤一例被引量:1
2009年
患者男,41岁。双侧腹股沟及左腰部肿块半年余,破溃2周。包块初起质软,逐渐增大变硬,疼痛。近2周包块表面出现破溃。血常规正常,血糖偏高。给予抗生素治疗,包块仍红肿,术中见包块位于皮下,与周围界限较清楚,但黏连严重,肿块内部分区域坏死。病理检查示真皮及皮下组织中肿瘤细胞弥漫成片排列,大部分细胞体积较大,细胞形态多样;胞浆较丰富、嗜酸性;胞核不规则形,较大,呈分叶状或有凹痕,有的可见一纵向核沟,核仁突出,可见大量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瘤细胞S-100蛋白、CD1a和波形蛋白阳性,溶菌酶弱阳性,CD68部分细胞阳性;CD20、CD3、CD30、CKpan、Actin、EMA、AFP、LCA、CD21、HMB45均阴性。诊断Langerhans细胞肉瘤。患者经放疗联合化疗,疗效不明显。于诊断后一年死亡。
王长松印剑原旭涛王仰坤陈燕平
关键词:病理学预后
胃癌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组织增生关系及其与预后的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新生血管和淋巴管以及淋巴组织增生的分布特点与预后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82例胃癌组进行D2-40、VEGFR-C及受体VEGFR-3检测微淋巴管密度(MLD);CD3、CD20、CD57、S-100检测T、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树突状细胞(DC)的浸润。结果胃癌中心区有较少闭锁的条索状淋巴管;癌周边区淋巴管增多,并且管腔多呈扩张状态。胃癌中心区的淋巴管密度(32.1±13.6)与癌周边区(54.4±23.8)比较显著性减弱(P<0.01)。胃癌中心区有散在或小灶性分布的少量淋巴细胞浸润,DC-NK细胞偶见;癌周边区有密集分布的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尤其是癌周1个低倍视野(10倍)内淋巴组织增生显著,DC-NK细胞数量多,多呈大片块和条索状分布,且多围绕肿瘤细胞巢。癌中心区淋巴细胞浸润的数量与癌周边区的比较,显著性减弱(P<0.01)。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分布和数量的差异与微淋巴管类似。结论胃癌组织中新生淋巴管、血管、淋巴细胞三者的分布主要是癌组织的前缘;胃癌周边区扩张的微淋巴管和微血管增多,而淋巴组织增生减少,包括DC-NK细胞显著减少,其预后差;反之预后好。
王仰坤马洪星原旭涛蒙念龙
关键词:胃肿瘤血管生成淋巴管生成淋巴组织增生免疫组织化学
胃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
2019年
目的探讨胃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胃IMT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5例胃IMT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12~41岁。肿瘤直径1.6~13.2 cm,平均4.3 cm。大体所见肿瘤界限清楚,但多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主要由梭形肌纤维母细胞、纤维母细胞和炎症细胞构成,炎症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组织学上不同的区域显示不同的特点,肥胖或梭形肌纤维母细胞疏松排列,大量血管和浆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类似肉芽组织性病变;增生的梭形细胞紧密束状排列,伴有不同程度的黏液样和胶原化区域,类似纤维瘤病;2例梭形肌纤维母细胞围绕血管或突入管腔,类似婴儿型肌纤维母细胞瘤病。细胞学形态大部分较温和,较少的细胞轻度异型,核分裂相1~2个/10 HPF。免疫表型:5例Viment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阳性表达,Ki-67阳性表达5%~15%;4例局灶细胞角蛋白(广谱)[cytokeratin(pan),CKpan]、desmin和calponin阳性表达;3例局灶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阳性表达;2例局灶CD34阳性表达;S-100、DOG1和CD117均为阴性。随访时间24~44个月,局部复发1例。结论胃IMT少见,具有独特组织病理学改变,表现低度恶性或交界性肿瘤特点,需要与多种梭形细胞肿瘤及瘤样病变鉴别。
蒙念龙王海利贠田原旭涛宋攀龙姜波李从洋王仰坤
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存活素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被引量:2
2008年
背景与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组织中存活素(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和凋亡活性的关系,以及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可能的作用途径。材料与方法: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TUNEL)法及免疫组化技术分别对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结甲)、10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瘤、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2例甲状腺滤泡状癌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AI)、细胞增殖核抗原增殖指数(PCNA-LI,PI)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甲状腺癌组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甲和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甲状腺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且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的AI和PI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2和-0.80,P均<0.01);分别比较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的AI及PI,两组间AI和PI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urvivin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关系密切,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钱婀娜徐正顺王仰坤蒙念龙原旭涛乔亮杨海霞张洛
关键词:凋亡增殖
胃黏膜活检组织中腺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胃黏膜活检组织中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和随访的方法对52例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腺瘤的标本进行研究。结果胃腺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核间变,表现为核的体积增大及形态不规则,并出现1或多个核仁,核分裂≤2/10HPF。腺体结构变化:腺瘤的腺管多比较一致,偶有腺体的大小及轮廓不规则,可伴有肠上皮化生。当核体积增大明显,核分裂〉2/10HPF,腺体出现不规则的扭曲、分枝状结构,提示腺瘤有发展。免疫表型:不同分子量角蛋白和肿瘤相关糖类抗原均有较高的阳性表达。CDX-2、APC、PTEN和CEA高表达与腺瘤的形成密切相关。黏蛋白Muc-2高表达与黏蛋白Muc-1低表达呈负相关,两种结合有助于判断胃腺瘤的进展情况。survivin、bcl-2和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三者结合对胃腺瘤的恶性转化的判别有重要意义。Ki-67阳性细胞数在20%~40%之间,可作为细胞增殖程度,评价预后的有用指标。37~45月随访结果发现,治愈42.3%(22/52)、仍有腺瘤样增生38.5%(20/52)、有发展显示异型增生15.4%(8/52)、发展为黏膜内癌者3.8%(2/52)。结论胃腺瘤出现核体积明显增大,核分裂〉2/10HPF,腺体不规则的扭曲、分枝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survivin、bcl-2、PTEN、p53蛋白阳性表达增强,细胞增殖指数Ki-67〉40%,提示有癌变倾向,应内镜下黏膜切除。
王仰坤高春芳吴英超吕学霞蒙念龙原旭涛
关键词:胃黏膜活检腺瘤
完全性Peutz-Jeghers综合征1例被引量:3
2013年
患者女童,14岁。因腹痛、停止排气排便2天人院。2天前患者无诱因出现腹部隐痛,阵发性加剧,肛门无排气排便。无发热、恶心、呕吐、里急后重、便血等症状。ET示左侧结肠扩张,考虑肠套叠。
吕学霞蔡丰波贠田蒙念龙原旭涛王仰坤
关键词:PEUTZ-JEGHERS综合征病例报道
双侧肺腺癌合并胃原发性腺癌1例被引量:1
2010年
肺腺癌较为常见,但双侧腺癌(肺泡样腺癌)不多见,合并胃原发性腺癌就极为罕见了,尤其是有肺腺癌病史的患者,症状往往误导临床首先考虑胃转移性的腺癌。本例胃腺癌术前诊断明确,术后经病理免疫组化证实为原发性的腺癌,现将此例报道如下。
印剑王长松王仰坤原旭涛乔亮蒙念龙
关键词:肺腺癌胃腺癌多重癌
ASPP蛋白家族成员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p53凋亡刺激蛋白(apoptosis-stimulating protein of p53, ASPP)家族成员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115例CRC组织中ASPP蛋白家族成员(ASPP1、ASPP2、iASPP)的表达,并应用统计学方法检验ASPP的表达与CR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ASPP1在115例CRC组织中均无表达,ASPP2的表达率为91.3%(105/115),iASPP的表达率为22.6%(26/115)。ASPP2的表达在≥50岁与<50岁组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Ⅰ期CRC中的表达与Ⅲ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深度上,Tis+T1组与T3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分组,N0与N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ASPP在淋巴结转移分组N0组与N1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PP2和iASPP的表达与CRC的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相关性。结论 ASPP家族成员在CRC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ASPP2可用于判断CRC患者的预后。
王长松蒙念龙吕学霞李富林范乃军贠田原旭涛王志成
关键词:P53ASPP结直肠癌病理特征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