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卓鹏
- 作品数:43 被引量:16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颅内压监测在高龄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高龄颅脑外伤患者救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4—2016-06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治疗的高龄颅脑外伤患者85例。观察组45例于受伤24h内行ICP监测,平均监测时间(6.14±1.5)d;观察组ICP持续>20mmHg时应用脱水治疗,若持续>25mmHg,应用脱水药物效果不明显,且患者意识进行性下降、连续头部CT显示脑内血肿增加或脑水肿加重的患者施行手术。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根据经验决定脱水和手术方案。比较2组脱水药物用量及预后。结果观察组人均甘露醇使用剂量为(30.4±16.3)g/d,较对照组的(45.8±15.3)g/d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死率较对照组低,植物生存状态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可提高高龄颅脑外伤患者的疗效,并可评估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凌聪叶卓鹏侯博蔡梅钦
- 关键词:颅内压监测高龄颅脑外伤脑内血肿预后
- 尼莫地平不同给药途径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评价尼莫地平不同给药途径对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流的影响以及治疗效果。方法:68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对照组,(B)尼莫地平静脉给药组,(C)尼莫地平术野灌洗组,术中采用TCD探测病变侧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分析尼莫地平对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术后CT评价脑梗死情况,半年后进行GOS评分。结果:(1)C组脑血流速度在尼莫地平灌洗后明显下降(P<0.05),A、B组则无明显变化;(2)术后A、B、C3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20%,13.6%,7.69%,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3组患者GOS评分比较:B、C2组比A组预后更佳(P<0.05)。结论:尼莫地平术中灌洗安全、有效,可以显著缓解颅内血管痉挛,结合术后静脉输注,能够降低术后脑梗死发生率。
- 王辉李文胜梁朝峰何海勇石德金叶卓鹏秦峰郭英
- 关键词:尼莫地平术中灌洗重型颅脑外伤脑梗死
- 3D-CTA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探讨被引量:18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取代DSA,作为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依据的可能性。方法42例患者行3D-CTA与DSA检查,两者对照研究并以术中发现为准评估图像质量。结果本组动脉瘤35个,3D-CTA准确检出32个,DSA准确检出34个,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小动脉瘤诊断上3D-CTA尚不及DSA;根据术中发现,3D-CTA在瘤壁钙化、载瘤动脉的显示、瘤周解剖标志等方面,明显优于DSA(P<0.05)。结论随着CT机及软件的更新,3D-CTA可能取代DSA成为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的首选。
- 王辉郭英李文胜叶卓鹏石德金梁朝峰龚瑾
- 关键词:三维CT血管成像颅内动脉瘤外科手术
-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并发复发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并发复发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采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反复感染且常规治疗无效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CT显示脑积水均缓解,5例脑室缩小,3例脑室形态无明显改变,但间质水肿消失。平均11(5-18)个月随访无复发。结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可明显提高交通性脑积水并发难治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治愈率。
- 龚瑾叶卓鹏李文胜王辉
- 关键词:交通性脑积水
- 颈段椎管内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 报道颈段椎管内肿瘤显微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颈段椎管内肿瘤32例,均采用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术后22例进行颈椎稳定性重建。结果肿瘤全切26例,占81.25%,肿瘤大部分切除6例(包括3例星形细胞瘤,3例包裹并紧密粘连椎动脉的哑铃形神经鞘瘤),占18.75%。按George的方法评估,恢复良好23例(71.88%),症状改善6例(18.75%),无明显改善3例(9.38%),无手术死亡。30例随访3个月~3年。26例术后3个月MR检查未见肿瘤残存或复发,1例神经鞘瘤维持术后大小未增大.3例星形细胞瘤复发。术后X线检查其中4例出现颈椎不稳,26例稳定性良好。结论早期显微手术是颈段椎管内肿瘤的关键治疗手段,术后重建椎管的稳定性对患者的远期恢复意义重大。
- 王辉石德金李文胜梁朝峰何海勇秦峰叶卓鹏郭英
- 关键词:颈椎脊髓肿瘤显微手术稳定性
- 矢状窦旁孤立性纤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总结分析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cSFT)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2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矢状窦旁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磁共振成像(MRI)、病理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并作文献复习。患者因进行性左下肢乏力1年余入院,MRI显示右侧额顶部大脑镰旁巨大占位,与硬脑膜相连,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并侵犯上矢状窦。结果对患者右侧额顶部马蹄形切口,骨窗跨过中线,术中见肿瘤与脑组织边界清楚,血供非常丰富,与硬脑膜、上矢状窦及大脑镰黏连紧密,并侵犯上矢状窦,大小约6.0 cm×6.0 cm×6.0 cm,不规则,呈灰红色,质韧。分块完全切除肿瘤,术后未见并发症。病理显示肿瘤由梭形和短梭形细胞弥漫增生构成,呈分叶状,部分区域细胞密集,部分区域细胞稀疏,稀疏区见较多胶原纤维,其内血管有玻璃样变性,密集区灶性区域有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少见,免疫组化vimentin(+)、CD34(+),S100(-),EMA(-);随访1年,左下肢肌力基本恢复,未见复发。结论 MRI影像上cSFT很难与颅内脑膜瘤鉴别;免疫组化对cSFT的诊断有极其重要意义,cSFT呈vimentin、CD34、CD99及bcl-2阳性,而S100、EMA阴性;手术完全切除是治疗cSFT的最佳方案,是否全切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应做长期密切随访。
- 叶卓鹏王辉秦峰蔡梅钦郭英
-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组织化学
- 基于PDCA循环的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管理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QCI)小组,制订活动方案,按照PDCA 4个阶段10个步骤,观察医院神经外科PDCA实施前后同期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从术前准备、术中处置、术后护理3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及对策拟定与实施,进行为期6个月的持续质量改进。[结果]PDCA实施前后,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由6.0%降至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达标率为127.3%,进步率93.3%;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自信心等均有较大改善(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质量改进,可有效降低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保证医患安全。
- 刘玉霞王胜文叶卓鹏陈华丽欧阳倩刘慧於雪英黄师菊李晓玲
- 关键词:手术部位感染
- 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43例疗效的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自1997年7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43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术前综合性评估、围手术期处理、显微手术技巧对疗效的影响。结果肿瘤全切除40例(93%),手术死亡1例(2.3%),神经功能障碍加重2例(4.7%)。43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纤维细胞型12例、内皮细胞型7例、混合型7例、砂粒体型6例、过渡细胞型4例、恶性脑膜瘤5例;有39例得到术后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9年,肿瘤复发3例(7.0%)结论术前综合性评估、重视显微手术技巧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并利于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
- 郭英石德金李文胜叶卓鹏王辉秦峰梁朝峰何海勇刘明旺史志东
- 关键词:矢状窦脑膜瘤显微手术术前评估
- 内质网应激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凋亡的机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索内质网应激(ER stress)通过抑制PI3K/AKT/m TOR信号通路诱导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肿瘤干细胞(GSC)凋亡的机制。【方法】临床获取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肿瘤组织标本,剪碎、胰酶消化、过滤、去除红细胞后,培养GSC;免疫荧光技术检测GSC抗原CD133、GFAP、Nestin、A2B5的表达;caspase3/7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衣霉素(Tun)和毒胡萝卜素(Thap)对GSC的凋亡作用及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同时Western blot分析凋亡蛋白caspase3,ER stress标志蛋白C/EBP同源性蛋白(CHOP)及PI3K/AKT/m TOR信号通路标志蛋白AKT、m TOR表达水平;使用si RNA沉默CHOP基因后,检测上述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1周后肿瘤干细胞球形成,并可以表达CD133、GFAP、Nestin、A2B5等GSC抗原。ER stress激活后,可诱导GSC凋亡及降低细胞增殖活性,CHOP表达上调而p-m TOR、p-AKT(Ser473)、p-AKT(Thr308)表达下调;相反,沉默CHOP基因后,ER stress被抑制,上述效应减弱。【结论】ER stress可能通过负性调节PI3K/AKT/m TOR信号通路诱导GSC凋亡。
- 张保豫侯博何海勇李文胜梁朝峰叶卓鹏郭英
- 关键词: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肿瘤干细胞内质网应激凋亡
- 急性脊髓炎恢复期突发同一脊髓节段的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1例并文献复习
- 叶卓鹏凌聪何海勇罗伦蔡梅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