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
- 作品数:27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5-羟色胺载体蛋白基因和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智商的交互作用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5-羟色胺(5-HT)系统中5-HT载体蛋白(5-HTT)基因和5-HT2A受体(5-HTR2A)基因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智商的交互作用。方法对233例中国汉族ADHD患儿进行韦氏智力测查,并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检测5-HTT基因第2内含子(Stin2)17bp的可变数目顺向重复(VNTR)多态性(Stin2.VNTR)和5-HTR2A启动子区-1438A/G多态性。结果5-HTT基因和5-HTR2A基因交互作用对全量表智商(FSIQ)和操作智商(PIQ)有明显的预测作用(F=7.011,P=0.009;F=10.246,P=0.002)。在所有基因型组合中,10R12R-GG基因型可提示最高智商(FSIQ:113.0±4.5,95%CI:104.2~121.8;PIQ:111.2±4.7,95%CI:101.9~120.6),10R12R-GA/AA基因型提示最低智商(FSIQ:91.9±2.9,95%CI:86.3~97.5;PIQ:89.2±3.0,95%CI:83.2~95.2)。5-HTR2A的-1438A/G与患儿的FSIQ、PIQ和言语智商(VIQ)存在关联(F=20.941、18.319、15.365,Pa=0.000);5-HTT的Stin2.VNTR与智商无关联(F=0.001,P=0.978;F=0.561,P=0.455;F=0.586,P=0.445)。结论5-HTT基因Stin2.VNTR多态性和5-HTR2A的-1438A/G多态性对中国汉族ADHD患儿的智商(FSIQ和PIQ)存在基因交互作用。
- 钱秋谨王玉凤李君杨莉陈芸吉宁刘璐
-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基因智力5-羟色胺
- 6~8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精细动作发展的追踪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学龄儿童2年间精细动作的发展特点,为促进ADHD儿童动作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4—6月,从北京市某普通公立小学,由2名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专业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专业人员诊断,筛查出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诊断标准的31名6~8岁ADHD儿童(ADHD组),并从同年级招募年龄、性别、总智商相匹配的31名正常发育儿童(正常对照组)。采用儿童动作协调能力标准评估工具(MABC-2)中手部精细操作子测验测查精细动作特点并于2021年4—6月进行随访。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儿童精细动作发展变化。结果基线与2年后追踪ADHD组儿童手部精细动作总得分(7.4±3.0,8.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P>0.05),正常对照组儿童手部精细动作总得分(9.5±2.1,10.5±2.4)有小效应量的提升(t=-2.12,效应量=0.38,P<0.05)。2年后追踪,ADHD组与正常对照组儿童惯用手投硬币/插钉得分均提升(7.0±3.3,9.5±3.2;8.4±2.8,11.6±1.6)(t值分别为-3.74,-6.33,P值均<0.01;效应量分别为0.67,1.14),ADHD组的提升幅度更小;ADHD组与正常对照组穿珠/线得分均下降(7.9±2.4,5.8±3.1;9.2±1.1,8.2±1.9)(t值分别为3.89,2.78,P值均<0.01;效应量分别为0.70,0.50),ADHD组的下降幅度更大。结论6~8岁ADHD儿童精细动作发展速度缓慢,持续落后于正常发育儿童。应密切监测ADHD儿童精细动作发展,必要时实施针对性干预。
- 范碧瑶朱笑彤任园春宋以玲姜稳陆双莫大鹏李心社毕小羽王芳刘靖吉宁
- 关键词: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精神卫生病例对照研究儿童
- 中国精神残疾的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
- 目的 描述我国各类精神残疾的流行强度和分布特征,以及各类精神残疾对六项基本功能的损害程度及致残等级,为制定精神残疾的预防控制和残疾人康复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
- 吉宁黄悦勤马亚婷李恒刘肇瑞刘云涛张婷婷董问天刘靖姚贵忠
- 我国儿童和青少年孤独症归因残疾率及其分布的现况调查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描述我国孤独症归因残疾率及其分布特征,为制定残疾康复相关的政策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获得的2~17岁儿童青少年585 679人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2~3岁88 716人,4~6岁84 411人,7~17岁412 552人。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我国孤独症归因残疾率及其人群和地区分布特征。结果:共诊断孤独症患者124例,其中2~3岁17例,4~6岁46例,7~17岁61例。孤独症归因残疾率为2.12/10 000,2~3岁、4~6岁和7~17岁年龄组孤独症归因残疾率为1.92/10 000、5.45/10 000、1.48/10 000。男性孤独症归因残疾率显著高于女性(2.81/10 000vs.1.48/10 000,P<0.001)。城镇与农村的孤独症归因残疾率(2.11/10 000 vs.2.13/10 000)、不同民族的孤独症归因残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17岁的精神残疾患者中,归因于孤独症者占11.8%。在2~3岁和4~6岁的精神残疾患者中,归因于孤独症者分别占22.1%和22.4%。结论:孤独症是我国学龄前期人群精神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增加重视程度。
- 吉宁黄悦勤李恒刘肇瑞
-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精神残疾描述性流行病学
- 汶川地震对移居日照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及追踪研究
- 王玉凤帅澜刘豫鑫杨蕊廖振发廖淑珍吉宁陈芸安莉刘璐
- 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认知功能的关联研究
- 李海梅钱秋谨王玉凤陈芸吉宁李泽华刘璐杨莉
- 多巴胺D4受体基因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执行功能的关联研究
- 刘璐帅澜陈芸吉宁钱秋谨杨莉李海梅王玉凤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关系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6265、rs7103411和rs11030104多态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及其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中ADHD诊断标准,共收集1 842例散发ADHD病例及其组成的1 271个ADHD家系和957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家系和病例对照研究。在美国生物系统公司生产的7900 HT型荧光定量PCR仪提供的技术平台上完成等位基因分型试验,采用遗传分析统计软件Haploview 4.2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2χ检验和单体型分析对ADHD及其表型进行关联分析,并对P值进行置换检验的校正。结果 BDNF基因的SNP位点rs6265/C、rs11030104/A、rs7103411/T以及CAT单体型在女性单纯ADHD家系中过度传递,在女性单纯ADHD患者中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a<0.05)。BDNF基因rs6265/T和TT基因型、rs11030104/G及GG基因型、rs7103411/C及TT基因型和TGC单体型在男性单纯ADHD混合型(ADHD-C)家系中有过度传递趋势,在男性ADHD-C亚型患儿中频率有高于健康对照组的趋势。结论 BDNF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异可能与ADHD的病理机制有关,可能是作用于较精细的同质性较高的ADHD亚组,且这种作用机制存在性别差异。
- 李海梅钱秋谨王玉凤杨莉陈芸吉宁刘璐李泽华
-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性别差异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智商与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及其它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Val158Met(rs4680)多态性及其它相关因素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智商的影响。方法对238例ADHD男性患儿进行韦氏智力测评和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的检测。比较高活性COMT基因型(ValVal)组和中低活性基因型(ValMet和MetMet)组间智商的差异,同时对影响智力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高活性基因型组的总智商(FIQ)和操作智商(PIQ)明显高于中低活性基因型组(t=1.98,P=0.049;t=1.99,P=0.048)。按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相应地将患儿分为3组:初中及以下组(第1组),高中以上组(第2组),大学本科及以上组(第3组)。结果显示,以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分组时,3个患儿组FIQ及VIQ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6,P=0.04;F=4.33,P=0.01);以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分组时,3个患儿组FIQ、VIQ及PIQ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69,P=0.001;F=7.41,P=0.001;F=4.95,P=0.008)。结果显示,随父母文化程度升高患儿的IQ升高。经多因素分析,COMT基因型和母亲受教育程度进入回归方程,二者对患儿的FIQ有影响(P值为0.04和0.03)。结论提示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及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与ADHD男性患儿的智商相关,尚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
- 钱秋谨王玉凤杨莉管丽丽陈芸吉宁刘璐
- 关键词: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基因智力多巴胺
- 中国精神残疾的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
- 目的描述我国各类精神残疾的流行强度和分布特征,以及各类精神残疾对六项基本功能的损害程度及致残等级,为制定精神残疾的预防控制和残疾人康复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 吉宁黄悦勤马亚婷李恒刘肇瑞刘云涛张婷婷董问天刘靖姚贵忠
- 关键词:精神残疾抽样调查残疾率精神病性障碍残疾者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