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刚

作品数:30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业与信息化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破冰船
  • 9篇科考
  • 7篇科考船
  • 4篇船舶
  • 4篇船型
  • 3篇圆管
  • 3篇数值模拟
  • 3篇重型
  • 3篇冰区
  • 3篇值模拟
  • 2篇吊舱
  • 2篇调查船
  • 2篇动响应
  • 2篇对流换热
  • 2篇水下
  • 2篇碰撞
  • 2篇稳性
  • 2篇换热
  • 2篇海冰
  • 2篇船型特征

机构

  • 30篇中国船舶及海...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大连理工大学
  • 4篇中国船级社
  • 4篇中国极地研究...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中国舰船研究...
  • 1篇上海中船船舶...

作者

  • 30篇吴刚
  • 4篇张东江
  • 4篇王燕舞
  • 3篇秦琦
  • 3篇刘志兵
  • 2篇吴刚
  • 2篇吴刚
  • 2篇苏楠
  • 2篇徐义刚
  • 1篇周豪杰
  • 1篇王刚
  • 1篇倪宝玉
  • 1篇李志军
  • 1篇李朗
  • 1篇周耀华
  • 1篇唐文勇
  • 1篇刘俊
  • 1篇李源
  • 1篇刘俊
  • 1篇王庆凯

传媒

  • 7篇船舶工程
  • 6篇船舶
  • 3篇舰船科学技术
  • 2篇船舶力学
  • 2篇中国造船
  • 2篇船舶与海洋工...
  • 1篇海洋世界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水下无人系统...
  • 1篇前瞻科技
  • 1篇第十届长三角...
  • 1篇上海市船舶与...

年份

  • 9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7
  • 4篇2014
  • 1篇201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极地海洋装备的发展探索与技术需求
2024年
极地海洋装备是人类参与极地活动的主要载体。该文提出了极地海洋装备体系的划分建议,并结合我国极地海洋装备的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同类装备的对比分析,找出我国未来极地海洋装备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同时提出了极地船舶的9个技术学科方向并结合重型破冰船的工程研发现状,重点举例并阐述了主要技术需求,为后续我国开展相关装备技术研究提出了指导方向和参考建议。
吴刚周豪杰沈悦秦琦
极地气候下水平圆管自然对流换热分析
2023年
电伴热是极地工程装备的一种保温和防冻方式,自然对流是影响电伴热系统换热的关键因素。论文针对极地装备的圆管构件,基于传热学理论设计和建立极地气候环境模拟实验室,用于测量极地环境下的水平圆管自然对流换热,其温度范围为-51.7~0.7℃,加热功率范围为0.5~21.1 W。采用恒热流加热方式,分析加热功率和环境温度对自然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并基于试验数据提出了瑞利数Ra在3790~111000范围时它与努塞尔数Nu的函数表达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水平圆管自然对流换热系数随着加热功率的升高和环境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与试验数据整体误差在±20%以内。
于东玮吴刚刘志兵张大勇
关键词:自然对流换热保温
极地船型冰区强弱构件冰载荷分配
2024年
为了探究极地船型冰区结构横骨架式次要构件(骨材)与主要支撑构件(PSM)之间连接构件处的冰载荷分配规律,提出适用于骨材与PSM间连接构件处载荷的工程实用化计算方法。基于国际船级社协会极地船级规范中的设计冰载荷,提出横骨架式构件在设计冰载作用下由骨材承载分配至PSM处的载荷的工程实用化计算方法;将《散货船和油船共同结构规范》(HCSR)中的强弱构件间载荷分配方法拓展应用于极地船型冰区骨材与PSM间冰载荷分配中,在某极地科考船舯部冰带区有限元模型外板上施加设计冰载荷,根据舷侧横骨架式典型节点的应力计算出骨材与PSM间连接构件处的冰载荷值。计算结果表明,通过数值计算得到的载荷值与采用工程实用化计算方法得到的载荷值基本一致,HCSR中强弱构件间载荷分配方法可应用于极地船型中,横骨架式由骨材承载分配至PSM处的冰载荷工程实用化计算方法有效,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极地船型冰区结构连接构件结构设计提供设计输入。
苏楠徐义刚王燕舞詹蓉王维昊吴刚
极地海洋工程装备圆管结构的对流换热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电伴热是极地海洋工程装备防寒主要措施,而热平衡是对流换热的关键问题.以圆管构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仿真软件Fluent数值仿真与模型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圆管构件在风速为0~40 m/s、温度为-40~0℃的极地环境条件下对流换热系数变化情况;基于数值仿真数据建立了电加热圆管构件对流换热系数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增大风速和降低温度都会增加圆管构件的对流换热系数;温度低于-30℃或风速大于25 m/s且温度低于-20℃时,温度对圆管的对流换热系数影响增大;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操太春吴刚孔祥逸于东玮吴琳张大勇
关键词:对流换热数值模拟实验测试
科考型自主无人潜航器在极地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被引量:2
2024年
随着极地科考朝更广范围、更深空间、更多数据的方向发展,无人装备开始高频出现在各国的极地科考队中,帮助科研人员对极地环境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知。自主无人潜航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AUV)凭借其自主无人且功能全面的优点,在新世纪逐渐成为了极地水下科考不可或缺的装备,故有必要对应用在极地的科考型AUV进行梳理并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文中首先对AUV进行了基本的介绍;然后总结了全球范围内30次极地AUV任务,分析了AUV在极地的主要用途和优势;而后叙述了AUV在极地应用时所遇到的挑战,并结合这些挑战对适用于极地的科考型AUV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同时也对适配AUV等无人装备的新一代极地科考母船的设计提出了思考。
陈驰吴刚贾洞洞秦琦李源
国内外海洋调查船能力差异及融合性分析
2024年
海洋调查船是进行海洋科学研究、获取海洋环境信息的主要设备,尤其是在远海、深海和极地等特殊海洋环境调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开展海洋环境调查的涉海用户众多,各高校、研究院所、涉海管理机构等对海洋调查船的调查需求存在差异,导致建设的海洋调查船实际能力并不相同。文章从海洋环境调查内容出发,针对国内外不同用户海洋调查船的调查能力差异及调查需求,进行差异性分析,讨论不同用户之间海洋调查船作业能力差异与融合性,为提升已有海洋调查船使用效能,分析新建海洋调查船设计与管理趋势提供有益参考。
陈颖佟寅吴逸舟吴刚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的自主设计及验证被引量:4
2014年
通过对已成功交付的"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自主开发的船型介绍,结合试验验证总结科考船的设计亮点和关键技术。
吴刚
关键词:科考船
重型破冰船规范研究
2024年
针对我国重型破冰船设计建造缺少自主专用规范的问题,采用目标型规范方法制定重型破冰船规范。分析极地环境风险及破冰船特点,总结破冰船目标及功能要求。制定符合破冰船特点的极限状态并以此建立结构强度要求,分析规范冰载荷并采用离散元方法建立破冰船操作场景的冰载荷直接计算,研究破冰船冰阻力并制定主机功率简化计算公式,建立吊舱冰载荷及强度要求。通过规范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可满足破冰船新颖化、重型化发展需求。
曹晶王刚吴刚吴刚
关键词:主机功率
海洋综合科考船的船型特征及发展综述
面对当前国内外海洋科考船的快速发展,结合海洋调查船历史上的两个重要发展时期,列举了有代表意义的典型船型并分析总结了符合当时技术特征的船型特点和应对当前需求的不足.通过引入现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的定义,阐述了其发展由来和船...
吴刚
关键词:船型特征
电力推进科考船总体设计要点综述被引量:14
2013年
结合几个实船项目,对所用电力推进系统的设备配置及技术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电力推进船舶船型总体设计需研究的技术要点及处理方法。
吴刚
关键词:科考船电力推进系统吊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