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国周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科技创新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玉米
  • 2篇积雪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温度
  • 1篇多时相
  • 1篇雪深
  • 1篇预警
  • 1篇预警系统
  • 1篇灾害
  • 1篇灾害评估
  • 1篇散射
  • 1篇散射系数
  • 1篇森林草原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农田
  • 1篇农业
  • 1篇农业气候
  • 1篇农业气象
  • 1篇农业气象灾害
  • 1篇扑火

机构

  • 7篇内蒙古自治区...
  • 2篇内蒙古生态与...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浙江省气象局

作者

  • 9篇吴国周
  • 5篇张超
  • 3篇宋海清
  • 2篇那顺陶格陶
  • 1篇于轶
  • 1篇王永利
  • 1篇刘朋涛
  • 1篇贾成朕
  • 1篇朝鲁门
  • 1篇李云鹏
  • 1篇王海梅
  • 1篇武荣盛
  • 1篇陈素华
  • 1篇杨丽萍
  • 1篇云文丽
  • 1篇王永利
  • 1篇张德龙
  • 1篇李秀娟
  • 1篇张立
  • 1篇刘芳

传媒

  • 1篇内蒙古科技与...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气象科技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森林草原防扑火监测预警暨应急气象服务平台
那顺陶格陶王永利娄玉贵吴国周宋庆武赵可新朝鲁门云文丽赵朝霞杨铁刚李秀娟白志康李学红王敏芝温建伟张立张德龙刘朋涛张超郑洪玉马建李银枝乔文斌王晓光刘芳
项目组在平台开发过程中,完整地体现了自治区气象局对防扑火服务灾前、灾中、灾后全过程、系列化服务理念,形成灾前风险区划、火险等级监测预报与火点遥感监测,灾中气象监测、火场天气预报及火势蔓延模拟,灾后损失评估和动态监测,形成...
关键词:
ERA-Interim/Land积雪资料在内蒙古的初步评估被引量:3
2017年
利用第三代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陆面变量全球再分析ERA-Interim/Land积雪资料和内蒙古地区的日积雪深度数据,对比分析了ERA-Interim/Land积雪资料和观测资料的差异,并从时空变化特征和积雪模拟趋势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ERA-Interim/Land资料能较好地再现内蒙古雪深的时空变化特征,其中西部模拟最好,与观测的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都最小,中东部模拟能力次之;ERA-Interim/Land资料在东部地区积雪模拟趋势最好、相关系数较高,但积雪日数和积雪的初终日有偏差,普遍低估了雪深,并且在积雪的初终日模拟偏差较为显著,其中东部地区偏差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刘昊宋海清张超吴国周王琳
关键词:积雪深度
呼伦贝尔东部农田区动态融雪过程及其影响因子
2024年
春季融雪过程不仅是陆面过程与冰雪水文研究领域的关键一环,更直接指示了气候、物候及其变化特征。受气候条件以及观测数据的限制,呼伦贝尔中高纬农田地区积雪消融过程及其变化规律长期被忽略。本文以呼伦贝尔东部农田区域两个野外雪深自动观测站2021—2022年小时级雪深数据以及同步气温、地表温度等气象观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呼伦贝尔农区积雪消融过程及其敏感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在呼伦贝尔高纬农区积雪持续期一般始于10月中旬并终于次年3月上旬,其中,2022年的积雪期长达116 d。秋冬季节积雪较浅,雪深一般处于5~9 cm,春季雪深大多超过10 cm以上。积雪融化期始于3月上旬,完全融化需5~18 d。(2)年融雪过程表现为先逐渐减少后迅速融化的前稳后急特征。日融雪过程则开始于每日9:00—10:00,最大融雪速率通常出现于11:00—16:00。(3)气温和雪面温度对积雪融化影响显著,但融雪与土壤温度相关最为显著,9:00—17:00地表0 cm的温度是融化速率快慢的主导影响因子。(4)不同类型融雪过程对比表明,呼伦贝尔市高纬农区动态融雪特征与草地、林地不同覆盖条件下融雪过程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融雪过程主要决定于热量条件的差异,不同土地覆盖与利用类型条件下的融雪过程差异性小。
黄坤琳吴国周徐维新李利东王海梅李航李自翔司荆柯刘洪宾吴成娜
关键词:积雪农田
基于FARSITE的森林火蔓延模拟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分析了基于FARSITE的森林火势蔓延模拟的可行性,并利用ArcGIS平台对森林火势蔓延模拟和火行为的时空格局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森林防扑火部门提供预测信息和决策参考。
那顺陶格陶吴国周代海燕苏东玉
关键词:森林火GIS
基于CLDAS温度适宜度指标空间化方法被引量:12
2017年
为了避免站点观测数据空间插值误差,提高玉米温度适宜度指标空间化精度,本文利用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逐小时气温同化数据,基于内蒙古玉米动态适宜度计算方法,利用GIS空间分析和建模功能,构建逐日温度适宜度指标的空间化计算模型。该模型根据温度适宜度动态模型计算指定日期的"三基点"温度指标空间分布;结合CLDAS日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利用条件函数实现适宜度指标分段空间化计算。以2015年5—8月为例,进行常规气象站点误差检验,结果表明:常规站检验最大绝对误差0.156,90%的站点绝对误差小于0.1;最大相对误差36.9%,70%的站点相对误差不足8%;CLDAS数据很好的把握了5月高温、8月低温的不利影响,适宜度为0。基于CLDAS气温拟合数据的温度适宜度模型流程清晰实用,适宜度指标空间化精度较高。
张超吴国周宋海清武荣盛
关键词:MODELBUILDER
NCAR/CLM系列陆面模式对内蒙古地表温度的模拟评估被引量:3
2017年
地表温度是影响陆-气之间能量和物质交换的重要地球物理变量,对调节全球气候系统能量循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探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AR)公共陆面模式(Community Land Model,CLM)对地表温度的模拟能力,利用1948—2004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大气强迫场和NCAR陆面模式CLM3.0、CLM3.5、CLM4.0和CLM4.5对内蒙古地区1981—2004年的地表温度进行off-line模拟,并与观测地面温度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NCAR/CLM系列陆面模式模拟地表温度都能较好地再现内蒙古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台站观测有着较好的一致性,其中CLM4.5在内蒙古地区模拟能力最好,与观测的相关系数最高、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都最小,这主要得益于CLM4.5对粗糙度计算的改进;不同版本CLM模拟地表温度普遍较观测数值偏低,在冬季各版本CLM模拟结果与观测值之间的平均偏差达到最小,在夏季的偏差增大,尤其是在东部地区,夏季偏差3℃以上,说明对最高地表温度的模拟能力东部和中部地区明显低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各个版本差别并不如东部和中部地区明显,这与CLM4.0和CLM4.5改进了雪模式和水文过程有关。综上,CLM4.0和CLM4.5在内蒙古地区有较好的适用性,且模拟值均低于实测地表温度,冬季偏差较小,夏季偏差增大,东部地区偏差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张超宋海清吴国周李云鹏
关键词:NCEP地表温度数值模拟
基于多时相Sentinel-1A SAR数据草原地区降水量反演被引量:1
2017年
水资源对草原地区牧草生长至关重要,准确获取降水量信息对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降水过程前后土壤含水量变化引起的介电常数变化,会导致后向散射系数变化这一事实,提出了基于多时相SAR数据反演降水量的方法。以二连浩特和锡林浩特2个观测站点为例,利用降水过程前后Sentinel-1A SAR数据和降水量数据进行研究及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降水过程前后后向散射系数差值与降水量的回归关系较好;采用该方法可以获得植被覆盖度较低地区真实的降水量空间分布;二连浩特地区2015年9月21日的降水量空间分布与考虑影像获取时间和大气运动后的MODIS大气可降水量产品数据空间分布一致性较高。
章钊颖鲁奕岑吴国周王永利
关键词:SAR后向散射系数多时相降水量
基于遥感技术的沙坨草甸交错带玉米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评估农业气象灾害对沙坨草甸交错带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13年灾后在科尔沁左翼后旗进行实地测产,结合遥感估产和生态分类的方法,以遥感图像数据为主,地面测试数据为辅,获取农作物受灾面积,进而对科尔沁左翼后旗玉米进行灾害评估。结果表明,科尔沁左翼后旗农业区各镇玉米地受气象灾害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为:双胜镇>金宝屯镇>查日苏镇,其绝产面积分别达到669.87、55.23和6.77 hm2。玉米产量受损主要受气象灾害影响,除此还与土壤类型、玉米生育期、地形地貌等因素有关。利用玉米长势衰减表现在光谱响应特征差异的特性,估测玉米不同受灾程度的受灾面积成为可能,对于农业上遥感估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李丹陈素华吴国周杨丽萍贾成朕于轶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玉米
内蒙古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研究思考被引量:1
2016年
文章详细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至今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在中国的发展进程,划分3个研究阶段:理论提出阶段、理论完善阶段和应用研究阶段。分析列举各时期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方法,并对内蒙古地区的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研究提出展望,认为要扩大应用研究区域、加强建立设施农业作物的隶属函数并且与WOFOST模型相结合,更好的实现动态、定量评价各生育阶段的气象适宜程度。
吴国周张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