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岩峰

作品数:36 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面上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卒中
  • 9篇基因
  • 9篇急性
  • 8篇脑梗
  • 8篇脑梗死
  • 8篇梗死
  • 7篇多态
  • 7篇多态性
  • 7篇血性
  • 7篇缺血
  • 6篇抑郁
  • 6篇脑卒中
  • 6篇基因多态性
  • 6篇急性缺血
  • 6篇急性缺血性
  • 5篇血管
  • 5篇色氨酸羟化酶
  • 5篇缺血性脑卒中
  • 5篇人格障碍
  • 5篇羟化酶

机构

  • 30篇南京医科大学...
  • 12篇南京医科大学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东南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同济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连云港市第二...
  • 1篇芜湖市第四人...
  • 1篇湖州市第三人...
  • 1篇盐城市第三人...
  • 1篇安徽省芜湖市...
  • 1篇宿迁市人民医...

作者

  • 36篇吴岩峰
  • 12篇刘庆萍
  • 7篇刘梅
  • 7篇丁红
  • 7篇陈亮
  • 6篇丁桂兵
  • 6篇吴晋
  • 5篇谭钊安
  • 5篇王辉
  • 4篇潘凤华
  • 3篇王小泉
  • 3篇柯晓燕
  • 3篇袁勇贵
  • 3篇朱明跃
  • 3篇刘元标
  • 2篇许正强
  • 2篇张建平
  • 2篇茆正洪
  • 2篇郑大同
  • 2篇丁新生

传媒

  • 3篇中华行为医学...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中国卒中杂志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祝您健康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精神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治疗方案对大面积脑梗死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大面积脑梗死(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MCI)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MCI患者,其中15例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为研究组;26例采用脱水降颅压、脑保护、稳定斑块等治疗为对照组,并分析年龄、性别、脑卒中危险因素(心房纤颤、高血压、糖尿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经溶栓治疗后24h(12.20±5.51和17.95±5.58,t=-3.13,P=0.004)及7d(10.00±5.26和15.00±6.32,t=-2.48,P=0.02)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格掌握好溶栓适应症可以改善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神经功能评分。
丁红刘庆萍刘梅许正强吴岩峰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静脉溶栓抗凝治疗神经功能评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栓成分的组织病理学与多模式影像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机械取栓治疗大大提高了大血管闭塞的再通率,改善了预后。多模式影像技术以及机械取栓术中的血栓的病理学研究可以辅助诊断脑血管病的病因,预测临床预后。本文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栓成分的影像学与组织病理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李清华徐昕媛吴国秀顾晓卿陈承志吴岩峰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栓机械取栓组织病理学
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双支架取栓技术治疗的应用体会
2018年
目的急性颈内动脉颈内动脉末端闭塞预后差,本研究旨在观察双支架取栓技术在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6年9月~2018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采用双支架取栓技术治疗的6例心源性栓塞导致的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患者。所有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使用Solitaire AB(6×30mm)支架,大脑前动脉闭塞使用Solitaire AB(4×20mm)支架。结果 5例(5/6)例取栓后再通成功,mTICI达到3级;1例血栓负荷太大向远端前移未成功,mTICI 1级。穿刺到再通时间为58~126min,中位时间90min;术中新发远端栓塞1例,大面积脑梗死脑疝形成死亡2例,其中1例行去骨瓣减压术。随访3个月期间无新发脑卒中、短暂性脑血缺血发作及死亡等事件,无再次闭塞发生。结论使用双支架取栓技术治疗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安全可行,能够取得较高的开通率。
丁桂兵吴岩峰陈亮吴晋
关键词:有效性安全性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前应用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在应用阿替普酶(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前预先使用依达拉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纳入2014~2018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卒中登记系统中接受rt-PA静脉溶栓及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共135例。依据应用rt-PA静脉溶栓和依达拉奉的前后顺序,将病人分为依达拉奉前治疗组(67例)和依达拉奉后治疗组(对照组,68例)。分析2组病人在rt-PA静脉溶栓24 h、7 d后NIHSS评分,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溶栓后颅内出血和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以及7 d、90 d死亡率等。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治疗后90 d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2组24 h及7 d 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7±8.55)分比(11.88±8.30)分;(5.08±5.35)分比(8.60±7.91)分]。2组90 d良好预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73%比27.94%)。溶栓后,依达拉奉前治疗组脑出血发生率(9.1%比18.3%,P<0.01)、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2.0%比8.7%,P<0.01)明显低于依达拉奉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7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比4.9%),依达拉奉前治疗组90 d死亡率明显低于依达拉奉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比12.5%,P=0.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前治疗为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OR=0.28,95%CI0.14~0.58)。结论在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中,rt-PA静脉溶栓前使用依达拉奉对90 d后神经功能改善效果优于溶栓后使用,同时可明显降低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
丁桂兵吴岩峰陈亮吴晋张鹏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阿替普酶预后
色氨酸羟化酶2基因多态性与反社会人格障碍及其冲动行为的关联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色氨酸羟化酶2(Tryptophan Hydroxylase-2,TPH2)基因多态性与反社会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ASPD)及其冲动行为的关系.方法 选取TPH2基因启动子上游多态-703G/T(rs4570625),采用PCR-RFLP基因分型技术测定117例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和142名健康人的TPH2基因启动子上游多态-703G/T分布,运用Barratt冲动量表(BIS-11)评估其冲动行为.结果 ASPD组TPH2-703G/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和对照组间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为x2=7.73,P<0.05;x2=5.12,P<0.05).基因型GG和等位基因G与ASPD间存在显著正关联[分别为比数比(OR)=1.458,95%可信区间(95%CI)=1.080~1.968;OR=1.479,95% CI=1.045~2.094].ASPD患者GG、GT、TT三组基因型间BIS总分、注意因子、运动因子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无计划因子差异无显著性.两两分析显示GG基因型组BIS-11总分及各因子分[分别为(71.28±7.50)分,(19.60±3.41)分,(25.73±4.92)分,(25.95±4.77)分]均高于GT基因型组[分别为(66.23±8.06)分,(17.79±3.02)分,(23.06±3.84)分,(25.38±4.97)分]和TT基因型组[分别为(66.55±8.49)分,(18.50±3.35)分,(23.45±4.08)分,(24.97±4.90)分],其中BIS-11总分、注意因子、运动因子差异有显著性(P<0.05).G等位基因组BIS-11总分及各因子分[分别为(69.38±8.04)分,(18.92±3.36)分,(24.73±4.69)分,(25.73±4.82)分]均高于T等位基因组[分别为(66.41±8.22)分,(17.98±3.26)分,(23.27±3.94)分,(25.15±4.89)分],其中BIS-11总分、注意因子、运动因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TPH2-703G/T多态性可能与ASPD存在遗传关联,G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G可能与ASPD正关联,并且和冲动行为相关.
吴岩峰郑大同谭钊安柯晓燕张建平茆正洪曾彦英
关键词:反社会人格障碍基因多态性冲动行为
5-HT系统候选基因多态性、家庭环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与反社会人格障碍关联研究
目的反社会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ASPD)的发生既受遗传因素的作用,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检测5-HT转运体(5-Hydroxytryptamine trans...
吴岩峰
关键词:反社会人格障碍单胺氧化酶A冲动行为单体型
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6年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lteplase,rt-PA)是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最有效的治疗药物,然而,静脉溶栓也伴随着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的增加,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甚至死亡。因此,研究静脉溶栓治疗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提高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有着重大意义。
吴岩峰刘庆萍丁红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有效性安全性
双支架取栓技术在颈内动脉末端高负荷栓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急性颈内动脉颈内动脉末端闭塞的血栓具有核心质地坚韧、体积较大、成形血栓或纤维化血栓成份较长、血栓向两端弥漫性延伸导致血栓总体负荷体积较大等特点,这时单支架取栓往往效果较差,反复多次仍取栓失败,延长开通时间,增加开通...
吴岩峰丁桂兵陈亮吴晋
色氨酸羟化酶2基因多态性与晚发性抑郁症及其疗效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色氨酸羟化酶2(TPH2)基因多态性与晚发性抑郁症(LOD)及其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PCR-RFLP)法完成191例晚发性抑郁症(研究组)和162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TPH2基因rs4290270、rs7305115两个位点多态性的测定。研究组在基线及治疗后6周评定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1)TPH2基因rs4290270和rs7305115两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倍型分析显示,rs4290270-rs7305115两位点单倍型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第6周末达痊愈组和非痊愈组及与对照组的TPH2基因rs4290270、rs7305115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有效组和无效组及与对照组的rs4290270、rs7305115两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H2基因rs4290270,rs7305115多态性可能与晚发性抑郁症及抗抑郁剂疗效无明显关联。
王小泉吴岩峰袁勇贵王祖森
关键词:色氨酸羟化酶晚发性抑郁症基因多态性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基因多态性与晚发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
目的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除情绪障碍外,还伴有认知功能损害,而遗传因素在认知功能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探讨晚发性抑郁症(LOD)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
王小泉吴岩峰袁勇贵侯正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