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晗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唐鱼
  • 2篇对转
  • 2篇基因
  • 1篇毒性
  • 1篇毒性研究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安全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适合度
  • 1篇水产
  • 1篇死亡率
  • 1篇转基因
  • 1篇转基因鱼
  • 1篇基因工程
  • 1篇观赏鱼
  • 1篇繁殖
  • 1篇孵化

机构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大连海洋大学

作者

  • 4篇姜鹏
  • 4篇吴晗
  • 4篇白俊杰
  • 1篇郁二蒙
  • 1篇杨叶欣
  • 1篇张莉莉
  • 1篇樊佳佳
  • 1篇刘海涌
  • 1篇刘超
  • 1篇罗建仁
  • 1篇于凌云
  • 1篇叶星
  • 1篇简清
  • 1篇劳海华
  • 1篇王海英
  • 1篇胡隐昌
  • 1篇夏仕玲
  • 1篇马冬梅
  • 1篇陈敏
  • 1篇李胜杰

传媒

  • 1篇海洋渔业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转基因鱼类生态安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转基因鱼类在商业化进程中进行生态安全的评估。本研究介绍了生态安全的概念,并以两类进入到生态安全评估阶段的转基因鱼为例,从转基因鱼在模拟环境下对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遗传改良后自身适合度的变化两方面探讨其对生态安全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阐述了为防止转基因鱼逃逸所采取的一些应对措施。
吴晗姜鹏白俊杰
关键词:转基因鱼生态风险生物多样性适合度
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的构建、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安全性研究
白俊杰简清叶星姜鹏樊佳佳胡隐昌夏仕玲王海英陈敏刘超郁二蒙吴晗劳海华刘海涌李胜杰罗建仁马冬梅杨叶欣于凌云张莉莉
“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的构建、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安全性研究”项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完成。该项目采用显微注射技术成功培育出可稳定遗传的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品系(红金丝),已繁殖至F13代;通过经典遗传学和...
关键词:
关键词:观赏鱼基因工程
pH对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孵化率和仔鱼存活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在水温为(25±0.5)℃条件下,比较了不同pH (3.5~5.5,8.5 ~10.5)时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和野生型唐鱼受精卵的孵化率及其仔鱼在24、48、72、96 h的存活率,并测定了pH为4.5 ~9.5时两种初孵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表明:野生型唐鱼孵化率略高于转基因唐鱼,二者孵化的适宜pH为5.0~8.5;转基因唐鱼仔鱼的96 h存活率略高于野生型唐鱼,而野生型唐鱼初孵仔鱼的SAI则高于转基因唐鱼.综合分析认为:两种仔鱼适宜生存的pH为5.0~9.0,各pH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种类型的唐鱼对pH的耐受力没有明显差异.
吴晗白俊杰姜鹏
关键词:转基因唐鱼PH
非离子态氨对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的毒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水体中氨氮是影响鱼类生存的重要环境胁迫因子。利用静水法测定水体中非离子态氨对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和野生唐鱼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效应。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转基因唐鱼的非离子态氨24、48、72、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2.43、2.12、1.82、1.72 mg·L-1)分别比野生唐鱼相应时间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2.40、2.10、1.76、1.67 mg·L-1)略高,但无显著性差异;慢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非离子态氨(0.02、0.18、0.35、0.53、0.70 mg·L-1)胁迫下,转基因唐鱼和野生唐鱼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评价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潜在生态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吴晗白俊杰姜鹏
关键词:死亡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