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樵

作品数:18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6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血管
  • 6篇缺血
  • 5篇短暂性
  • 5篇短暂性脑缺血
  • 5篇短暂性脑缺血...
  • 5篇脑缺血
  • 5篇脑缺血发作
  • 5篇脑血
  • 4篇血管造影
  • 4篇造影
  • 4篇脑血管
  • 3篇动脉
  • 3篇血管狭窄
  • 3篇全脑
  • 3篇全脑血管
  • 3篇全脑血管造影
  • 3篇全脑血管造影...
  • 3篇卒中
  • 3篇脑血管造影
  • 3篇脑血管造影术

机构

  • 14篇解放军第30...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三○...

作者

  • 18篇吴樵
  • 15篇蔡艺灵
  • 12篇杜娟
  • 9篇崔永强
  • 7篇吴铮
  • 5篇王贵平
  • 5篇刘丽
  • 2篇李薇
  • 2篇段文博
  • 2篇张小峰
  • 1篇杜娟
  • 1篇曾亚伟
  • 1篇张磊
  • 1篇陈兴明
  • 1篇李科
  • 1篇丛玉隆
  • 1篇胡志慧
  • 1篇郑冬
  • 1篇金真
  • 1篇张小峰

传媒

  • 6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总装备部医学...
  • 1篇第一届华北地...
  • 1篇第十四届全军...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灌注成像对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后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价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使用CT灌注成像(CTP)评价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脑血流灌注的变化。方法前瞻生纳入31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将其分为3组:无症状组,7例;脑梗死组,11例;TIA组,13例。均经DSA确诊单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无症状组一侧狭窄率>70%,另一侧狭窄率<30%,脑梗死、TIA组患侧狭窄率均>50%)。对全部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共置入支架33枚。对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7d,行脑CTP检查。分别比较3组术前、术后7 d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及相对达峰时间(rTTP)。结果①同组术前、术后比较:无症状组术后rTTP(1.01±0.02)缩短,其余灌注指标变化不显著;TIA组的rTTP(1.10±0.06)、rMTT(1.06±0.04)较术前缩短,rCBF(0.96±0.02)增加;脑梗死组的rTTP(1.11±0.05)、rMTT(1.06±0.04)较术前缩短,rCBF(0.96±0.02)增加。均P<0.05;rCBV均无明显变化。②3组比较:术前3组rTTP、rMTT、rCBF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组rTT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rMTT、rCBF、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P可以相对准确地反映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状况.可成为头颈部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无创性评价方法。rTTP是评价早期缺血以及侧支循环代偿能力非常敏感的指标。
蔡艺灵杜娟郑冬崔永强吴樵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血流动力学灌注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管狭窄及侧枝循环的临床与影像分析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动脉狭窄以及侧枝循环的关系,为治疗方案提供证据.方法:对158例前、后循环TIA患者的DSA资料进行分析,对颅内外动脉狭窄以及侧枝循环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158例患者中,12...
杜娟蔡艺灵吴铮崔永强王贵平吴樵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理机制医学影像
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分析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危险因素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首发急性青年脑梗死患者(年龄≤45岁)65例的临床资料,经影像学及其他病因学检查确定诊断。依据新版治疗急性卒中试验(NEW-TOAST)分型标准,确定患者的脑梗死病因分型。经统计学分析其分型构成比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结果①65例青年脑梗死病因呈多样化,根据NEW-TOAST分型构成,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占33.8%(22/65),其中颅内动脉狭窄占72.7%(16/22)、颅外动脉狭窄占27.3%(6/22);小动脉闭塞型卒中占30.8%(20/65),心源性脑栓塞型占1.5%(1/65),其他原因型卒中占12.3%(8/65),原因不明缺血性卒中占21.5%(14/65)。②危险因素的暴露率最高的为血脂异常,占58.5%(38/65);其次为吸烟,占56.9%(37/65);以下依次为高血压(52.3%,34/65)、糖尿病(35.4%,23/65)及饮酒(30.8%,20/65)。卒中分型的组间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血脂异常(90.9%,χ2=37.276,P<0.01)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患者中增高最显著。③NEW-TOAST分型各组预后较差的是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组(37.5%疗效差)以及小动脉闭塞型组(35%疗效差)。结论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分型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动脉闭塞型卒中所占比例较高,颅内动脉狭窄较颅外动脉狭窄更为常见,以血脂异常和吸烟的暴露率为高。
杜娟蔡艺灵崔永强李薇刘丽吴樵
关键词:脑梗死青年预后病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管狭窄及侧枝循环的临床与影像分析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动脉狭窄以及侧枝循环的关系,为治疗方案提供证据。方法:对158例前、后循环TIA患者的DSA资料进行分析,对颅内外动脉狭窄以及侧枝循环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158例患者中,...
杜娟蔡艺灵吴铮崔永强王贵平吴樵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全脑血管造影术侧枝循环
文献传递
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机制。方法:应用3T MR扫描仪对6例脑卒中患者失语后及康复后分别进行两次图片命名任务的BOLD fMRI扫描。实验采用组块设计方案,利用SPM5软件的总体线性模型(Generallinear model,GLM)进行后处理产生激活脑区图像。并对所有患者在发病后与康复后的脑内激活分布、大小、强度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在失语后左侧大脑半球语言相关脑区激活部分出现激活,其中3例右侧Broca’s镜像区出现激活。而在康复后所有患者的左侧大脑半球语言相关脑区激活增多,激活强度增加,其中左侧Broca’s区均出现激活,右侧Broca’s镜像区激活减弱。结论:失语后优势半球丧失功能的语言区移至对侧镜像区和优势半球未受累语言区的功能重组这两种机制都参与了语言功能恢复的过程,近期以右侧半球为主,远期左侧半球发挥更重要作用。
李科金真张磊曾亚伟张小峰吴樵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
急性脑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评估研究
本研究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急性脑梗死(24h内发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脑梗死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反映了病人病情变化的过程,但机理尚未完全明确。脑梗死急性期甲状腺功能异常,进展性卒...
杜娟蔡艺灵吴铮吴樵段文博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甲状腺激素病理诊断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2008年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期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3例急性期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患者经静脉输注尿激酶50~150万U,并进行溶栓前、溶栓后即刻、6h、24h、7d、14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个月时进行MRS评分以评定预后。结果13例患者在溶栓前NIHSS评分平均为(17.46±6.19)分,溶栓后评分呈下降趋势,溶栓后即刻为(11.77±6.47)分,溶栓后6h为(10.31+5.65)分,24h为(7.92±6.43)分,7d为(6、58+5.41)分,14d为(6.50±5.56)分。溶栓后24h后的时间段N1HSS评分与溶栓前相比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中有3例死亡,2例预后不佳,8例预后良好。4例出现出血并发症.其中脑出血2例。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期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症状和预后。
刘丽蔡艺灵杜娟吴樵李薇崔永强孔祥锴胡志慧
关键词:静脉溶栓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卒中
美白化妆品致汞中毒1例
2008年
杜娟蔡艺灵刘丽孔祥锴吴樵
关键词:慢性汞中毒美白化妆品神经营养腱反射治疗无效下肢疼痛
花生四烯酸和二磷酸腺苷浓度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浓度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47例门诊体检健康志愿者静脉血标本,枸橼酸钠抗凝,离心后分离富血小板血浆(PRP)和贫血小板血浆(PPP),AA(0.4,0.5,0.7,0.8,1.0,1.5和2.0mmol/L)或ADP(2.5,5,7.5,10,15,20,40和100μmol/L)各浓度上机,采用血浆比浊法测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在诱导剂AA浓度在0.4~2.0mmol/L时,血小板聚集率为(53.9±29.5)%~(64.0±14.5)%(F=5.19,P〈0.05);在诱导剂ADP浓度在2.5~100/μmol/L时,血小板聚集率为(51.5±8.7)%~(74.9±7.1)0A(F=78.44,P〈0.05)。AA诱导血小板聚集在AA0.7mmol/L时血小板聚集率最高,随AA浓度进一步增高,聚集率有降低的趋势;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随ADP浓度逐渐增高而增高,ADP浓度与血小板聚集率呈线性相关(P〈0.05,r=0.7649)。结论诱导剂浓度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明显,在PRP血小板浓度250×10-9/L左右时,诱导剂AA0.7mmol/L和ADP10μmol/L为诱导血小板聚集的适宜浓度。
陈兴明吴樵李祖兰黄永娣冯熹文王红霞张艳萍万璐郭研丛玉隆
关键词:血小板血小板聚集富含血小板血浆花生四烯酸二磷酸腺苷比浊法
全脑血管造影术围检查期并发症临床分析
2010年
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因其是有创性检查,降低造影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处理恰当,将为获得诊断依据提供安全保证。我们将解放军第三0六医院神经内科2005年1月—2009年6月,连续实施的569例脑血管造影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的情况回顾性分析如下。
杜娟蔡艺灵吴铮孔祥锴吴樵张小峰段文博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