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蕊

作品数:18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房
  • 4篇心率
  • 4篇血管
  • 3篇调搏
  • 3篇心动过速
  • 3篇心房调搏
  • 3篇心室
  • 3篇血管迷走性
  • 3篇预激
  • 3篇晕厥
  • 3篇直立倾斜试验
  • 3篇食管
  • 3篇食管心房
  • 3篇食管心房调搏
  • 3篇迷走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室预激
  • 2篇心脏
  • 2篇血管迷走性晕...

机构

  • 18篇河南省人民医...
  • 2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作者

  • 18篇吴蕊
  • 9篇徐金义
  • 8篇王文涛
  • 7篇邱妍妍
  • 7篇闫菲
  • 6篇王瑶函
  • 5篇冯义静
  • 4篇杨蕊珂
  • 4篇陈琼
  • 4篇乔鹏
  • 4篇李涵
  • 4篇王庆义
  • 3篇杨丽红
  • 3篇王亚青
  • 3篇王淑辉
  • 3篇张强
  • 2篇张娜
  • 2篇倪占玲
  • 2篇王焕霞
  • 2篇孙汝平

传媒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康复运动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的影响及临床价值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减速力(DC)和连续心率减速力(DRs)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于华中阜外医院就诊的老年AMI患者62例,剔除失访者2例,最终纳入60例,年龄60~75岁,所有入选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术后无严重并发症,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按常规采用“药物+PCI”治疗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由专业的心脏康复医师评定后,给予为期6个月的康复运动治疗,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康复运动前后两组患者DC、DRs及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各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康复运动前两组24h R-R间期标准差(SDNN)、24h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h 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DC、DRs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运动后研究组SDNN、RMSSD、DC、DR2、DR4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DR8值治疗前后的差值进行比较,研究组DR8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无MACE事件发生。结论心脏康复运动能显著提高老年AMI患者PCI术后DC与DRs值,改善其自主神经功能,相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闫菲吴蕊韩雅琪王文涛林松
食管心房调搏宽 QRS 波与隐性心室预激的相关性
2014年
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调搏宽QRS波与隐性心室预激的相关性。方法将77例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TEAP)的患者根据心电图结果不同分为两组,Ⅰ组45例患者心电图正常,经心内电生理检查(EPS)排除存在隐性心室预激;Ⅱ组32例患者心电图显性心室预激,并经EPS证实。Ⅰ组患者TEAP显示电脉冲波( S波)后间断或连续呈宽 QRS 波群图形,并测量 SR 间期,同时与Ⅱ组患者的 TEAP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Ⅰ组患者中20例(ⅠA组)为心室起搏,TEAP究其图形显示S波后紧随宽大QRS波群呈右束支阻滞图形,SR为0 s;25例(ⅠB组)SR间期不固定,SR为(0.07±0.01)s,S波与QRS波无关,为室性期前收缩,QRS波群形态据期前收缩起源点不同而不同。(2)Ⅱ组患者TEAP检查过程中S波后有紧密相关的心房除极P波,经过较正常缩短的房室传导时间后出现起始有预激波的宽大 QRS波群,SR间期固定,SR为(0.08±0.03)s,同时不同部位旁道QRS波群有不同形态特征。(3)ⅠA组与ⅠB组、Ⅱ组SR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3.02,均P<0.05);而ⅠB组与Ⅱ组SR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6,P>0.05)。结论当食管心房调搏检查起搏宽QRS波群时,应综合分析,不应盲目认为是隐性预激旁道,避免给患者带来误诊治。
徐金义吴蕊王庆义王文涛李涵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心室预激综合征
血管迷走性晕厥与自主神经调节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类型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探讨其VV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经直立倾斜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368例(Ⅰ组)和健康体检者418例(Ⅱ组)的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Ⅰ组患者按试验诊断标准分为血管抑制型(Ⅰa组)211例,混合型(Ⅰb组)125例,心脏抑制型(Ⅰc组)32例。将4组窦性心率震荡中的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和动态心率震荡(turbulence dynamic-ity,TD)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Ⅰ组患者中TO、TS、TD异常发生率高于Ⅱ组;Ⅰa、Ⅰb、Ⅰc组患者中TO、TS、TD异常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数值分别与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Ⅰa、Ⅰb、Ⅰc组患者的TO、TS、TD值相比较,TO值(Ⅰa组>Ⅰb组>Ⅰc组),TS值(Ⅰa组<Ⅰb组<Ⅰ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动态心电图显示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异常,同时不同类型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对窦性心律反应一致,从而窦性心率震荡可辅助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
徐金义张强乔鹏王文涛杨蕊珂吴蕊邱妍妍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心率震荡自主神经
一种直立倾斜试验身高自适应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立倾斜试验身高自适应装置,直立支撑台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液压站,液压站通过导线与底座主机相连接,在液压站内侧安装有液压伸缩杆,液压伸缩杆内侧安装有侧面活动支撑板,支撑平板的底部侧面开设有两条滑槽,通过可以...
杨丽红徐金义乔子豪张强王庆义李涵王淑辉邱妍妍王瑶函陈琼王伯乐李帅兵张娜闫菲吴蕊王文涛冯义静李秋楠杨蕊珂廉湘琳王亚青王吉静韩雅琪张雯雯乔鹏
文献传递
一种直立倾斜试验药物滴速简易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立倾斜试验药物滴速简易控制器,上部连接头的底部连接有上部连接管,上部连接管的底部设置有上部控流仓,在上部控流仓上设置有上部刻度线,在上部控流仓下部设置有控流装置,在控流装置的底部连接有下部控流仓,下部...
杨丽红徐金义乔子豪张强王庆义李涵王瑶函王淑辉邱妍妍王文涛吴蕊陈琼闫菲王伯乐冯义静李秋楠王亚青王吉静韩雅琪杨蕊珂廉湘琳张雯雯乔鹏
文献传递
倾斜试验药物激发顺序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药物激发顺序在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直立倾斜试验600例晕厥患者,根据药物激发顺序随机分为两组,硝酸甘油组与异丙肾上腺素组各300例,两组均采用倾斜三步试验法。结果 1异丙肾上腺素组第二步、第三步试验阳性反应时心率及收缩压下降程度优于硝酸甘油组(P<0.05);两组第二步、第三步阳性反应时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程度均优于对应组第一步(P<0.05),但两组第二步、第三步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各阶段血流动力学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异丙肾上腺素组第二步及第三步试验的阳性率高于硝酸甘油组(P<0.05)。结论单种药物刺激激发试验较基础倾斜试验阳性率高,而两种药物联合激发试验阳性率又高于单种药物激发试验,且异丙肾上腺素组阳性率要高于硝酸甘油组。
孙汝平牛吉攀邱妍妍吴蕊徐金义
关键词:药物激发试验血管迷走性晕厥血流动力学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心律失常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及EH并左心室肥厚(LVH)患者运动诱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EH患者158例,分为非LVH组(93例)、LVH组(65例)及健康对照组(98例),采用Bruce运动方案行极量目标心率平板运动试验,同步监测12导联心电图及血压,记录运动前、运动中及恢复期的心电图及血压。结果:非LVH与对照组诱发心律失常总例数分别为25例(26.88%)和8例(8.16%),室上性心律失常分别为11例(11.83%)和4例(4.08%)、室性心律失常分别为14例(15.05%)和4例(4.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与非LVH组诱发心律失常总例数分别为49例(75.38%)和25例(26.88%)、室性心律失常分别为35例(53.84%)和14例(15.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上性心律失常分别为14例(21.54%)和11例(11.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H患者运动诱发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正常健康人,且LVH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非LVH患者,以室性心律失常为著。
王焕霞王瑶函倪占玲陈琼冯义静吴蕊秦巧云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左心室肥厚
替米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心脏变时性功能(CR)的特点、变时性不全(CI)的发生率及替米沙坦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EH患者44例及健康对照组40例,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测记峰值心率、增加心率、血压、运动时间、峰值代谢当量(METsmax);并由此计算2级运动的变时指数、峰值收缩压与心率乘积(RPPmax)和峰值心肌耗氧量(MVO2max)。然后给老年EH患者替米沙坦80mg/d,治疗12周后再次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测量并计算上述参数。在EH患者未服药以及服药情况下,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变时指数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前EH组患者峰值心率[(135.2±13.3)比(149.2±9.1)次/min]、增加心率[(52.3±17.8)比(68.5±12.1)次/min]、变时指数[(0.65±0.24)比(0.93±0.21)]、运动时间[(7.5±2.9)比(8.7±2.4)min]及METsmax[(7.1±2.4)比(8.7±2.3)]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变时指数<0.8发生率[36.4%比10.0%]、RPPmax[(26.9±3.6)比(24.2±3.1)及MVO2max[(31.3±7.9)比(26.6±7.3)]高于对照组(均P<0.05)。替米沙坦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峰值心率[(148.1±9.4)比(135.2±13.3)次/min,P<0.05]及增加心率[(68.2±12.5)比(52.3±17.8)次/min,P<0.05]均增高,变时指数[(0.92±0.22)比(0.65±0.24),P<0.05]增大,变时指数<0.8发生率[13.6%比36.4%,P<0.05]减少;运动时间[(8.6±2.3)比(7.5±2.9)min]及METsmax[(8.6±2.2)比(7.1±2.4)]增高(均P<0.05),而RPPmax[(24.7±3.2)比(26.9±3.6)]和MVO2max[(26.8±7.1)比(31.3±7.9)]均降低(均P<0.05)。经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服药前后峰值收缩压、静息收缩压、增加心率、METsmax为变时指数的影响因素(分别服药前β=-3.497,-2.329,3.098,2.207,服药后β=-3.123,-2.220,3.218,2.764,均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改善老年EH患者CR,降低CI发生率,提高运动耐量。
王焕霞吕雪秦巧云高赟吴蕊徐金义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老年心脏变时性功能替米沙坦运动耐量
C反应蛋白与心率恢复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评价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心率恢复(HRR)对2型糖尿病患者新发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方法:检测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根据检测结果分为hsCRP正常组、hsCRP异常组;再于当日或一周内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根据运动后HRR情况分为HRR正常组、HRR异常组;并根据血清hsCRP正常、异常和HRR正常、异常进行交叉组合分成4组:Ⅰ组为hsCRP正常、HRR正常,Ⅱ组为hsCRP正常、HRR异常,Ⅲ组为hsCRP异常、HRR正常,Ⅳ组为hsCRP异常、HRR异常。每半年收集1次新发心血管事件的情况,随访2年~3年。结果:1、发生心血管事件52例,总发生率33.3%。2、hsCRP正常组、异常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4%和46.1%,两者间有显著差异;将hsCRP异常作为预测标准,其相对危险度为2.8。3、HRR正常组、异常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2%和53.8%,两者间有显著差异;将HRR异常作为预测标准,其相对危险度为16.9。4、Ⅰ组、Ⅱ组、Ⅲ组、Ⅳ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9%、31.3%、3.6%、65.6%,4组间有显著差异。其中,Ⅰ组与Ⅲ组间无显著差异,Ⅰ组、Ⅲ组与Ⅱ组、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组与Ⅳ组间有显著差异。Ⅱ组、Ⅲ组、Ⅳ组相对于Ⅰ组的相对危险度分别是10.9、1.3、23。结论:HRR异常及hsCRP异常均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预测指标,且HRR异常的预测价值更高;联合应用hsCRP与HRR两项指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血管事件的筛查,可进一步提高对风险评估的准确率,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孙汝平倪占玲徐金义杜娟娟吕雪冯义静邱妍妍吴蕊鲁平吕亚峰
关键词:糖尿病C反应蛋白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心率恢复心血管事件
肺功能检查在诊断大气道阻塞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查在诊断大气道阻塞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为大气道阻塞疾病的150例患者,对其常规肺功能及脉冲振荡(IOS)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大气道阻塞的肺功能表现。结果常规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F-V曲线异常者121例(81.00%),表现为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者91例,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者11例,混合性肺通气功能障碍者10例,正常38例。IOS检查结果显示,呼吸总阻抗(Zrs)增高、共振频率(Fres)、中心气道阻力(Rc)及周边气道阻力(Rp)增高的患者分别占76.00%、87.33%、84.67%、84.00%。频谱分析图显示,132例(88.00%)患者的X曲线呈弓背抬高或平台样改变。肺通气功能及IOS检查阳性率比较(81.00%比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检查可早期发现大气道阻塞病变,F-V曲线特征及脉冲震荡检查对诊断大气道阻塞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且脉冲震荡法的敏感性更高。
闫菲韩雅琪吴蕊王文涛王瑶函
关键词:肺功能检查大气道阻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