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逸群
- 作品数:20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晚期或复发性口腔(口咽)癌的救治性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 2024年
- 口腔(口咽)癌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种类型,相当数量的患者就诊时已为临床晚期,多需外科结合放化疗等综合手段治疗。许多患者在接受首次外科或放化疗后,会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再次治疗更为困难,且预后不良。如何合理有效地治疗这些晚期或复发性口腔(口咽)癌患者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然而针对如何开展救治性外科治疗,尚无依据可循,非规范诊疗也比较常见。本文整合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同时经全国口腔颌面头颈外科领域专家研讨商议,在晚期或复发性口腔(口咽)癌救治性外科治疗的定义、适应证、围术期评估、手术分级、辅助治疗、功能康复等领域达成共识,供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及头颈外科医师参考。
- 何悦祝奉硕马春跃贺捷王延安李劲松刘冰蒋灿华侯劲松彭歆何培杰张东升王军刘习强杨宏宇陈超刚吴逸群姚原苏立新刘峰马玉波朱凌温红梅黄秋雨
- 关键词:口腔癌口咽癌
- 动眼神经鞘瘤一例报道被引量:1
- 2009年
- 樊宝华程华怡吴逸群
- 关键词:动眼神经神经鞘瘤
- 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评价
- 目的初步评价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探索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原因,总结内镜下的操作技术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自2003年11月至2005年6月我科对5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了微血管减压术,其中男性1...
- 张伟杰陈敏洁杨驰张志愿吴逸群余强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内镜
- 文献传递
- 经蝶鞍脑膜脑膨出的外科治疗
- 目的经蝶鞍脑膜脑膨出极为罕见,其的发病率估计仅为新生儿的1.4/百万。与其他部位的脑膜脑膨出不同,由于其从颅内疝出的组织可以包括具有重要功能的脑垂体;垂体柄;下丘脑和视神经;视交叉以及大脑前动脉等,因此其外科治疗存在极大...
- 吴逸群
- 关键词:蝶鞍脑膜脑膨出外科治疗口腔
- 文献传递
- 颅底—颞下颌关节区骨巨细胞病变的切除及修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发生于颅底—颞下颌关节区的骨巨细胞病变的手术切除特点及修复原则。方法:1994年3月~2007年7月共手术治疗颅底—颞下颌关节区骨巨细胞病变18例,12例行颅颌联合手术。15例病变全部切除,3例近全切除,仅1例切除部分硬脑膜并修补。对于术后缺损,17例用邻近带蒂组织瓣如颞肌系统瓣、胸锁乳突肌瓣修复,1例用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4例用钛板重建颧弓,6例用钛网重建颅底,2例分别用人工关节和游离髂骨重建颞下颌关节。3例近全切除者加用术后放疗。结果:除1例术后第3天发生脑脊液漏,经保守治疗康复,其余无并发症。所有18例术后外形基本对称,术前各种症状明显改善。16例在随访期间(6个月~10a)未出现复发,2例失访。结论:对发生于颅底-颞下颌关节区的骨巨细胞病变,应力求根治性切除,硬脑膜缺损应予修补。用邻近的带蒂组织瓣修复软组织缺损,钛板或钛网修复骨组织缺损,可获得满意的外形,较大的缺损可用游离组织瓣修复。
- 沈毅孙坚李军吴逸群竺涵光杨驰张陈平
- 关键词:根治性切除
- 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部位和MVD手术短期疗效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责任血管的部位和微血管减压手术(MVD)短期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原发性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MVD手术中责任血管的部位和手术后短期疗效。结果 40例单纯背侧血管压迫患者MVD手术后全部缓解。6例单纯腹侧血管压迫患者MVD手术后,1例缓解。4例需服药1 w左右缓解。1例出院后需继续服药。结论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部位不同(背侧和腹侧),缓解率存在显著差异。
- 程华怡吴逸群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手术短期疗效
- 拔牙后“牙痛”为何反加重
- 2017年
- 牟阿姨退休多年,马上就要70岁了,但身体硬朗得很,每天跳跳广场舞,在股市里看看行情,和朋友聊聊天,或者和好友们旅游放松心情、品尝美食,日子过得十分惬意。可是最近几个月,牟阿姨像变了个人似的,—直待在家里不出门.广场舞不跳了,股票行情不看了,买、洗、烧也统统交给了老伴,整天用手捂着脸满面愁容。
- 吴逸群
- 关键词:拔牙后牙痛行情
- Matas与TBO二者脑血液动力学不同的表现
- 目的比较压颈试验(Matas 试验)与颈内动脉球囊暂时阻断(TBO)试验脑血流代偿的不同表现,为无创;简便阻断颈动脉手术提供较安全;可靠的依据。材料与方法 64例患者,女27例,男37例,平均年龄51.1岁,最大77岁,...
- 王秉玉吴逸群樊宝华
- 关键词:TCD脑血流
- 文献传递
- 永久性球囊阻断术在头颈肿瘤累及颈动脉近颅段切除中的价值
- 2010年
- 目的:探讨在头颈肿瘤累及颈动脉近颅段的外科根治中术前应用永久性球囊阻断技术的价值。方法:2002年3月-2005年12月,对10例术前成功耐受暂时性球囊阻断(TBO)试验的头颈部肿瘤侵犯高位颈动脉患者,行颈内动脉永久球囊阻断(PBO),并于PBO术后2~14d内行颅颌联合根治术(3例)、颅外扩大根治术(7例);术后缺损区行远位或邻近组织瓣修复,其中游离背阔肌皮瓣4例、带蒂胸大肌皮瓣3例、颞肌筋膜组织瓣1例、邻近组织瓣2例。结果:10例患者术前均成功耐受TBO,其残端动脉压(SP)≥50mmHg,均值为61.4mmHg。10例患者行颈内动脉PBO术后,1例于阻断后24h内出现脑梗死症状,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2例患者于阻断后24~48h内出现短暂脑缺血症状;其余7例患者阻断后均无脑供血不足表现。10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所有移植组织瓣移植均存活,伤口一期愈合。10例患者手术后非阻断侧上、下肢体肌力评价9例均为5级;另1例上肢为4级,下肢为5级。10例患者随访6~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无颅神经症状。结论:对于头颈肿瘤累及高位颈动脉的患者,采用颈内动脉颅内段永久性球囊阻断技术,不仅能有效控制出血,而且能简化手术,降低风险,并安全地实施肿瘤根治性切除。
- 李军孙坚吴逸群叶为民翁雁秋沈毅马宏涛罗剑
- 关键词:头颈肿瘤颈动脉根治性切除
- 颅颌面切除术治疗累及颅底的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单中心10年回顾性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10年颅颌面联合切除手术资料的基础上,探讨对该类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2003年2 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共行颅颌面联合切除术治疗累及颅底的肿瘤116 例,根据CT及MRI 冠状位所示的颅底受肿瘤侵犯情况分为3 类,Ⅰ型为肿瘤紧邻颅底但尚未破坏颅底骨质(n= 45)、Ⅱ型为肿瘤破坏颅底骨质但硬脑膜完整(n= 30)、Ⅲ型为肿瘤侵犯硬脑膜但未侵犯脑实质(n= 41)。 116 例患者的肿瘤均行颅颌面联合切除手术,并根据缺损情况分别采用邻近局部或区域组织瓣(n= 62)和游离血管化组织瓣(n= 54)修复缺损。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颅颌面联合切除手术,未发生术中并发症。组织瓣转移成功率为 98.3%,游离组织瓣转移成功率为96.4%。3 例分别因术后颅内感染(n= 2)和颈内动脉出血(n= 1)死亡。围手术期的并发症率为14.7% ,死亡率为2.6% 。94例患者随访6 月~11年,36例发现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总复发及转移率为38.5% 。肿瘤复发转移所致的死亡率为17.7% ,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死亡率为23.2% 。结论:对于颅颌面联合切除术应严格把握其适应证,注意肿瘤根治和术后功能、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之间的平衡,即注重功能和外形、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供区和受区、重要功能和次要功能之间的平衡。
- 李军沈毅吴逸群竺涵光张陈平张志愿孙坚
- 关键词:颅底肿瘤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