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
- 作品数:16 被引量:47H指数:5
-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11例小结
- 1993年
- 本文报告采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11例,经3个月至4年的观察,其中8例获得良好的光学治疗效果,3例症状消失或减轻,认为此术式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良好方法。
- 张煜辰周伟
- 关键词:角膜移植角膜疾病
- 人工角膜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09年
- 本文较详尽地介绍了人工角膜的研究进展,人工角膜的出现为那些由于所患角膜疾病不能应用穿透型角膜移植术或者缺乏条件而无法施行角膜移植术的患者带来了希望。自人工角膜诞生至今,人们在其材料和结构等方面进行着不断的研究,今后,人工角膜的研究重点是周边支架与受体组织的整合。
- 李娜周伟孙恒
- 关键词:角膜移植术人工角膜生物相容性
- 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穿透角膜移植治疗及其超微结构被引量:2
- 1996年
- 采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31例大泡性角膜病变,观察0.5─6年。30例症状完全消除,26例植片透明,4例植片混浊,1例恶化。经12例透明植片内皮细胞检查,细胞密度大于1040±140个/mm ̄2,达到稳定代偿。同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受眼病变角膜的病理变化。
- 张煜辰周伟邱维生潘杰
- 关键词:角膜移植超微结构大泡性角膜病变
- 超声检测视网膜脱离与玻璃体增殖机化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技术对视网膜脱离与玻璃体增殖机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 CDFI及二维超声对 80例 96眼各种类型视网膜脱离 (RD)和玻璃体增殖机化引起异常膜状回声进行二维结构及系统检测血流信号。结果 RD和玻璃体增殖机化各有其特征性二维超声图像 ,脱离的网膜上可检测到血流信号。结论 CDFI对 RD及玻璃体增殖机化患者的诊断、手术方式选择及预后估计有重要价值。
- 杜红周伟张煜辰
-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 TORCH宫内感染实验诊断进展被引量:7
- 2001年
- TORCH宫内感染的实验诊断是优生领域内的研究热点 ,一般认为胚胎组织或脐血中查出病原体DNA是比较可靠的诊断指标 ,但采集标本易伤及胎儿。母血、羊水、胎儿血中的IL 1、IL 6、IL 8、TNF、IFN、免疫球蛋白、CRP等生物分子与TORCH宫内感染密切相关 ,可作为辅助诊断TORCH宫内感染的重要筛选指标。
- 杨红英周伟
- 关键词: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CRPTORCH宫内感染
-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29例分析
- 1993年
- 据统计,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简称HSK)在角膜病中发病率居首位。治疗上有主张在HSK静止期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观点,本文报道29只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HSK的病例如下:材料及方法本组29例HSK中,男19例,女10例;最大年龄52岁,最小年龄16岁;病程最短14月,最长达16年,都经过抗病毒药物系统治疗,但病情仍反复多变。采用健康供体植片,直径约7.2—7.5mm。术前对炎症期、并有溃疡等病例均予系统抗病毒药物治疗,待病灶痊癒或无活动时即手术,所用环钻尽可能完全地切除病灶,术后观察3个月至4年。结果本组29只眼HSK经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治疗后,3—48个月随访观察,植片透明27例,混浊2例,排斥反应2例,继发青光眼2例,但均未发现有病灶复发病例,无需再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讨论一、手术时机的选择就29只眼HSK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治疗的观察,在HSK静止期行手术治疗的观点是正确的。
- 周伟张煜辰
- 关键词:角膜炎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移植
- 慢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血流动力学改变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小梁切除术后眼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 (CDI)检测POAG小梁切除术前、后及非手术眼的视网膜中央动脉 (CRA)、眼动脉 (O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结果 术后 2周及 3月CRA平均血流速度 (Vmean)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Vmin)比术前增加 ,阻力指数 (RI)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OA在术后 2周及 3月仅Vmean比术前增加 ,RI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非手术眼CRA无显著性改变 ,OA第 2次测量RI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 杜红周伟张煜辰邱维生
- 关键词: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眼血流动力学POAG
-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白内障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1年
-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类结构和功能类似的金属依赖性蛋白水解酶家族,是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 matrix,ECM)成分的主要酶类。MMPs在细胞迁移分化和组织修复重建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参与体内多种组织器官的生理及病理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晶状体中MMPs表达水平的变化与多种类型白内障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因此,对MMPs结构和功能的深入了解有助于阐明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并为白内障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胡启迪周伟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白内障细胞外基质晶状体上皮细胞
- 前房胆固醇结晶症(附一例报告)被引量:5
- 2002年
- 李才锐周伟胥延
- 关键词:病理罕见病
- AAREN与PMMA人工晶状体临床效果比较
- 2012年
- 目的比较AAREN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与PMMAIOL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行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白内障患者170例(237眼)的临床资料,90例(120眼)行AAREN IOL植入(AAREN组),80例(117眼)行PMMA IOL植入(PMMA组),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检查视力、角膜散光度,并于术后3个月观察后囊膜混浊及IOL位置变化情况。结果 AAREN组、PMMA组术后1周时裸眼视力≥0.5者分别有83眼(69.16%)、57眼(48.71%),1个月时矫正视力≥0.5者120眼(100.00%)、112眼(95.72%),3个月时矫正视力≥0.5者118眼(98.33%)、104眼(88.89%);术后1周时,AAREN组裸眼视力≥0.5患者比例明显高于PPM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时AAREN组矫正视力≥0.5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PMMA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时两组间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PMM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PMMA组后囊膜混浊发生率显著高于AAR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REN组未出现IOL移位现象,而PMMA组有4眼发生移位。结论 AARENIOL较PMMA IOL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更好。
- 任亚男周伟
- 关键词: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