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4篇细胞
  • 3篇抗体
  • 2篇单克隆
  • 2篇单克隆抗体
  • 2篇染色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克隆
  • 2篇鼻咽
  • 2篇鼻咽癌
  • 2篇EB病毒
  • 1篇单克隆抗体检...
  • 1篇血淋巴细胞
  • 1篇血清
  • 1篇亚群
  • 1篇咽肿瘤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 1篇增生

机构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周建国
  • 3篇朱建思
  • 3篇姜浩
  • 3篇何志藩
  • 3篇江斌
  • 2篇张丹
  • 2篇李一琴
  • 2篇谢金魁
  • 1篇冯奉仪
  • 1篇罗招阳
  • 1篇宋颖
  • 1篇胡萍玲
  • 1篇曾庆彪
  • 1篇刘景生
  • 1篇庄英帜

传媒

  • 7篇衡阳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1篇1997
  • 2篇1996
  • 3篇1994
  • 2篇199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改良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被引量:1
1996年
改良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周建国,罗招阳(衡阳医学院肿瘤研究所,衡阳,421001)利用特殊标记物标记抗体或抗原,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来检测组织细胞中化学物质,通常采用PAP法或ABC法。本文介绍S-P法,全称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结法(Preo...
周建国罗招阳
关键词:S-P法免疫组化染色法
贮脂细胞在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在用电镜、免疫组化对CCl_4诱发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贮脂细胞、纤维粘连蛋白和Ⅲ型胶原的变化作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实验早期在坏死灶周围即有贮脂细胞增生,中期贮脂细胞增生达到高峰并形成主要由贮脂细胞的过渡型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早期纤维间隔.晚期贮脂细胞数目基本降至正常,形成主要由成纤维细胞组成的纤维间隔,结合电镜观察结果,提示在肝纤维化过程中,贮脂细胞可向成纤维细胞分化,并具有合成胶原蛋白的能力.而纤维粘连蛋白则可能在趋化贮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促进胶原合成等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周建国朱建思
关键词:肝纤维化贮脂细胞纤维连接素胶原
1300例抗EB病毒壳抗原抗体测定对早期诊断鼻咽癌的价值被引量:1
1994年
Hemer等1976年首先报告了EB病毒壳抗原(VcA)的免疫球蛋白对鼻咽癌的特异诊断意义(阳性率达93%),后经国内曾氏证实可提前4~5年发现鼻咽癌,深受临床工作者的欢迎.本文报道我院门诊1300例鼻咽疾病患者血清中抗EBVcA—IgA抗体测定,阳性例取病理活检对照观察.结果证实此种对照检测对早期发现鼻咽癌甚为有效可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姜浩何志藩周建国胡萍玲
关键词:鼻咽肿瘤EB病毒壳抗原抗体
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肺癌病人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
1992年
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33例原发性肺癌病人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提示:肺癌病人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明显有别于正常人,主要表现为T_H细胞降低和T_S细胞升高以及T_H/T_S比值明显倒置。短期观察结果表明,肺癌病人外周血中T_S细胞持续升高和T_H/T_S比值持续降低者,预后不良。临床检测T细胞亚群变化及它们的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宿主抗肿瘤免疫功能状态、病情发展和预后的敏感指标。
朱建思周建国何志藩谢金魁庄英帜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T细胞亚群肺肿瘤
EB病毒DNA在正常全鼻咽组织及鼻咽癌中的表现
1996年
作者应用原位核酸杂交技术,采用EB病毒BamHI-W片段为探针,检测了湘南地区正常鼻咽粘膜、鼻咽低分化鳞癌和未分化癌,高分化和中分化鳞癌,颈淋巴结转移性低分化鳞癌,颈淋巴结其它部位转移癌及鼻咽临近区恶性肿瘤标本。EBVDNA阳性例数分别为0/10个,24/26个,2/7个,6/6个,0/4个和4/24个。同时,对上述病例进行血清EB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抗体检测,低分化鳞癌和未分化癌阳性例数为23/26个,与EBVDNA检测结果一致,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具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1)湘南地区鼻咽癌的发生中EBV感染起非常重要作用,EB病毒与鼻咽低分化鳞癌及未分化癌关系密切。(2)血清EBV壳抗原IgA抗体检测可作为对鼻咽癌早期诊断的有效监测指标。(3)在颈部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中有EBVDNA片段的检出,对确定鼻咽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姜浩张丹冯奉仪谢金魁李一琴江斌周建国
关键词:EB病毒原位杂交鼻咽癌鼻咽组织
胃癌和慢性胃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采用低叶酸培养条件对胃癌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胃癌患者与癌基因同位的脆性位点表达明显增高(P<0.01),8个脆性位点的表达与胃炎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有6个脆性位点与癌断裂点、癌基因在同一染色体带上,提示胃癌患者的脆性位点表达有特征性,脆性位点与胃癌发生有密切关系。外周血染色体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胃癌实体瘤染色体畸变情况,外周血中与实体瘤染色体畸变区带一致或相邻的脆性位点、癌断裂点表达频率有显各增高。我们认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上1q21、1q44两个位点的畸变对于胃癌普查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颖曾庆彪刘景生李兰园周建国江斌
关键词:胃肿瘤胃炎染色体畸变外周血淋巴细胞
恶性肿瘤病人血清FDP检测及临床意义的探讨
1994年
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恶性肿瘤病人血中FDP,结果显示,肿瘤病人血液中FD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在消化、呼吸系统等多种恶性肿瘤病人中,FDP值以高恶性的肝细胞癌含量最高.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肿瘤增长速度快以及发生了转移的患者比病情稳定的患者FDP含量普遍增高(P<0.01).本文结果提示FDP检测还可能对肿瘤的转移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作用.
朱建思周建国董琳
关键词:肿瘤FDP单克隆抗体
应用凝集素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腺癌糖基定位亲合细胞化学研究
1992年
本文用七种凝集素,以ABC法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腺癌进行了糖基定位亲合细胞化学研究。结果为:单纯性增生过长内膜腺体细胞对麦胚(WGA)、蓖麻(RCA)、刀豆(conA)和花生凝集素(PNA)呈轻度亲合阳性反应,少数(5/30)病例对荆豆凝集素(UEA)呈亲合阳性,亲合部位为腔模型。不典型增生对此五种凝素普遍呈阳性反应。囊性增生除以上述五种凝集素有明显阳性反应外,半数病例(15/30)还对大豆凝集素(SBA)呈亲合阳性。两者亲合部位大部分为腔模型,少数为全模型,内膜腺癌则对WGA、RCA、ConA、PNA、UEA、SBA和DBA(双花凝集素)七种均呈亲合阳性,且反应强度越来越强,亲合部位为胞浆型。结果显示,从内膜增生过长到内膜腺癌腺体内所含糖基数量和种类逐渐增多,且定位发生改变(定于整个胞浆)。
何志藩张丹李一琴江斌周建国姜浩谌三祥雷凤生
关键词:凝集素子宫内膜增生子宫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