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忠信

作品数:63 被引量:506H指数:9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手术
  • 14篇静脉
  • 13篇动脉
  • 10篇细胞
  • 9篇外科
  • 9篇肝癌
  • 7篇动脉瘤
  • 7篇隐静脉
  • 7篇曲张
  • 7篇微波
  • 6篇微波消融
  • 6篇消融
  • 6篇小鼠
  • 5篇大隐静脉
  • 5篇术后
  • 5篇主动脉
  • 5篇股动
  • 5篇股动脉
  • 4篇手术体会
  • 4篇鼠肝

机构

  • 4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4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
  • 1篇湖北省中医院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广东药学院附...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广州开发区医...

作者

  • 60篇周忠信
  • 23篇符方勇
  • 22篇刘正军
  • 16篇林智琪
  • 14篇万恒
  • 12篇叶玲
  • 10篇吕明德
  • 7篇潘春球
  • 7篇黄洁夫
  • 6篇王竹
  • 6篇刘大全
  • 6篇谭进富
  • 4篇殷晓煜
  • 4篇向邦德
  • 4篇周杰
  • 3篇张泷娟
  • 3篇陆京伯
  • 3篇张思云
  • 3篇刘灏
  • 2篇冯炼强

传媒

  • 10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中国普通外科...
  • 4篇广东医学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大肠肛门病外...
  • 2篇西北医学教育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局解手术学杂...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医学与哲学(...
  • 2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保健与生活
  • 1篇吉林医学
  • 1篇新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9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4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波消融后瘤内注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后瘤内注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能否诱导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方法:建立C57BL/6J小鼠Hepa1-6皮下肝癌模型,采用假消融、(45±2)℃、(50±2)℃、(55±2)℃和(60±2)℃消融肿瘤后,瘤内注射iDC,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致敏CTL对Hepa1-6和B16淋巴瘤细胞的杀伤活性以及酶联免疫斑点测定方法监测致敏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与假消融、(45±2)℃以及(60±2)℃消融辅以瘤内注射iDC相比,以及与单纯同样温度消融或单纯瘤内注射iDC相比,(50±2)℃和(55±2)℃消融后72h瘤内注射iDC,其致敏脾淋巴细胞对Hepal-6的杀伤率明显升高(P<0.05),分泌IFN-γ的水平增加(P<0.05),而(50±2)℃消融后72h瘤内注射iDC,其致敏脾淋巴细胞分泌IL-4的水平低下(P<0.05);(50±2)℃以及(55±2)℃消融瘤内注射iDC后,CTL对Hepal-6的杀伤活性高于对B16细胞的杀伤活性(P<0.05)。结论:50℃-55℃消融后瘤内注射iDC,能充分利用消融后瘤组织的抗原性增强,增加TAA被识别摄取以及呈递给效应细胞的量,诱导机体产生肿瘤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
周忠信吕明德殷晓煜向邦德黄洁夫
关键词:消融树突细胞T淋巴细胞
小鼠肝癌微波消融对宿主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小鼠肝癌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A)对宿主免疫细胞组成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建立C57BL/6J小鼠Hepa1-6细胞移植肝癌模型,对肿瘤进行微波消融或手术切除,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宿主周围血中的CD4+、CD8+、NK1.1+细胞组成(%)及血浆细胞因子IL-2、IL-10、IL-12、IFN-γ水平(ng/L)。结果荷瘤2~3周组鼠与正常组鼠比较,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区别不显著。MA组较荷瘤组CD8+、CD4+T细胞及IL-2、IL-10无明显差别,NK1.1+细胞明显升高(P<0.05,n=6),IL-12、IFN-γ显著上升(均P<0.01,n=6)。手术组比荷瘤组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也无明显变化。MA组比手术组CD8+、CD4+T细胞及IL-2、IFN-γ、IL-10无明显区别,NK1.1+细胞、IL-12明显上升(分别P<0.01、P<0.05,n=6)。结论MA原位灭活小鼠肝癌可促进Th2/Th1偏移及NK细胞组成的显著升高。
刘大全吕明德谭进富王竹周忠信黄洁夫
关键词:肝癌微波消融细胞因子NK细胞
经小隐静脉插管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区域给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经小隐静脉(SSV)插管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区域抗凝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地将56例急性LDVT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1例/24条肢体)予以经SSV插管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区域抗凝溶栓,对照组(35例/36条肢体)经外周静脉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分析两组血清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变化,调查静脉血栓的消长、患肢周径及溶栓抗凝相关并发症。结果经校正χ2检验,研究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1 vs 4/36,χ2=1.92,P≤0.05)。经威尔科克森检验,研究组总有效率(95.8%,23/24)和对照组(94.4%,34/36)无统计学差异(V=0.52,P>0.05),但总显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83.3%vs 55.6%,V=2.36,P≤0.05)。经配对t检验,研究组溶栓期间血清FBG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血清FBG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患肢周径减少时相和血清D-二聚体下降时相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SSV插管予以区域灌注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可提高溶栓疗效,减少出血风险。
周忠信潘春球符方勇林智琪刘正军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插管小隐静脉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孤立性髂动脉瘤的外科及腔内治疗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总结孤立性髂动脉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例孤立性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接受髂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重建手术;4例高龄且合并症较多的患者接受腔内支架修复术。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均获成功,1例接受腔内治疗患者术后出现腹膜后脓肿,经积极抗感染及手术引流后治愈;余7例未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所有患者存活良好,无复发。结论外科开放手术及腔内手术均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临床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对于高龄且合并症较多的高危患者应首选腔内手术治疗。
万恒林智琪陆京伯周忠信符方勇叶玲刘正军
关键词:人工血管
降落伞式连续缝合技术在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造瘘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探讨降落伞式连续缝合技术(parachute-style running suture,PSRS)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radio-cephalic fistu-lae,RCF)中的应用体会。回顾性分析64例应用PSRS行RCF的资料。左前臂造瘘18例,右前臂造瘘46例,其中鼻烟窝处纵切口23例,桡骨茎突上方横切口41例。手术时间45min~80min,出血5ml~30ml。所有患者术后扪及震颤,术后6周内经RCF行规律透析,血流量在220ml/min~275ml/min。术前充分评估局部血管状态、准确计算缝合针距和间距、收线时预留适当的张力、适当扩大吻合口面积、围手术期适当抗凝和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可提高采用PSRS行RCF的成功率。
周忠信符方勇万恒林智琪
关键词:动静脉瘘
复合手术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继发左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继发左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LDVT)的操作要点和疗效。方法 36例IVCS继发急性LDVT,予以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2例术中明确为IVCS合并陈旧性LDVT急性发作,放弃左髂静脉支架置入术。34例经左股静脉切开,以Fogarty上行取栓,远心端序贯挤压取栓。2例予以覆膜支架,32例予以裸支架植入髂总静脉。术后常规抗凝溶栓,动态监测患肢周径、D-二聚体、血清纤维蛋白原(FBG)和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2例髂静脉支架展开不良行球囊扩张后残留血栓经裸支架挤入管腔中,予以接触溶栓5-7 d;1例裸支架向后移位予以再次支架纠正;3例因溶栓致FBG下降出现自限性出血。34例取栓患者治疗第3、6、30和180天患肢周径与治疗前存在统计学差异(踝上5 cm:F=3.060,P=0.030;膝下10 cm:F=3.114,P=0.028;膝上10 cm:F=2.961,P=0.034),治疗第3、6、30和180天的D-二聚体水平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F=3.869,P=0.011),治疗第3、6、30和180天的FB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1.163,P=0.345),总显效率83.3%(26/34),总有效率91.2%(31/34)。结论针对IVCS合并急性LDVT,尽可能地取净血栓恢复血流通道后,以支架径向支撑狭窄或闭塞的髂总静脉,具有可行性。
周忠信符方勇林智琪潘春球
关键词: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深静脉血栓血栓切除术复合手术
腹部愈合不良切口二期缝合的处理体会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探讨愈合不良腹部切口二期缝合后疗效影响因素以及处理体会。方法回顾102例愈合不良腹部切口的资料,调查愈合不良的类型以及有无合并基础疾病对二期缝合的影响,并分析敞开引流和适时二期缝合的技术细节。结果切口敞开引流平均(8.8±2.4)d,二期缝合后愈合平均(10.9±3.0)d。99例获得预期愈合,3例失败。感染切口敞开引流和二期缝合愈合时间长于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血肿和缝合不当切口,无基础疾病患者敞开引流和二期缝合后愈合时间短于合并代谢性疾病、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或腹腔外肿瘤患者。结论对液化、积血、感染或缝合不当导致的愈合不良切口予以敞开后通畅引流并适时二期缝合,可以促进腹部愈合不良切口二期愈合。
周忠信张思云陈东赵宏峰黎东明周杰
关键词:切口愈合不良引流愈合
以无痛性截瘫为主要表现的主动脉夹层1例
2008年
刘正军万恒林智琪周忠信符方勇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截瘫病例报告
微波消融对小鼠肝癌细胞活性和HSP70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对小鼠肝癌细胞活性和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C57BL/6J小鼠Hepa1-6肝癌皮下移植模型,采用微波能量以不同的温度消融肝癌,分别用酶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检测被消融肝癌组织细胞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和HSP70的表达,并观察消融后30d肝癌局部残留率。【结果】经40℃、45℃或50℃,120s的条件微波消融后,50℃组消融后24h小鼠肝癌组织细胞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明显低于假消融组;该组消融后30d肝癌局部残留率明显低于假消融组(均P<0.01)。3个消融组消融后12h和24h肝癌组织HSP70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相应的假消融组(均P<0.01),且随消融温度升高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微波消融可促进小鼠肝癌HSP70的表达,同时在一定消融条件下能明显降低肝癌细胞的活性。
谭进富吕明德刘大全王竹周忠信黄洁夫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细胞活性消融琥珀酸脱氢酶
Hybrid技术在复杂主动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杂交技术在复杂主动脉病变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2年8月采用Hybrid技术治疗的12例复杂主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主动脉夹层9例,胸腹主动脉瘤3例,手术方式主要为各种人工血管旁路术联合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技术成功。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出现支架近心端1型内漏,未予处理,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死于严重纵膈内感染,余患者术后康复良好。8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均存活良好,未发现内漏及其他并发症。结论:Hybrid技术是治疗复杂主动脉病变一种合理的可选择方案。
万恒林智琪刘灏陆京伯周忠信符方勇叶玲黄显莹刘正军
关键词:杂交手术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