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显凤 作品数:6 被引量:6 H指数:1 供职机构: 厦门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化学工程 更多>>
反相柱层析制备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 被引量:6 2009年 研究不同条件下反相柱层析对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分离纯化的影响.通过RP-18中压柱层析对从红树林内生真菌拟茎点霉(Phomopsissp.)A-1-2-3诱变后突变株G1-1固体发酵提取物中的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进行了纯化精制.对RP-18柱层析纯化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操作条件进行了考察,使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含量从28%左右提高到81.5%左右,回收率大于90%.采用RP-18直接洗脱,溶析结晶,重结晶,结晶残液RP-18分步洗脱的总工艺路线,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总回收率为87.7%,产品最终纯度达到99%以上. 周显凤 张伟 黄耀坚 郑忠辉 沈月毛关键词:拟茎点霉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 柱层析 分离纯化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发酵液预处理工艺 2009年 为了降低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发酵液粘度,改进过滤效果,考察了β-葡聚糖酶对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发酵液粘度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絮凝剂对发酵液过滤速度、沉降率、有效过滤体积和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最佳絮凝工艺条件,应用统计学手段获得了最佳酶促反应时间和酶用量.结果表明,β-葡聚糖酶和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联合使用,可使滤速提高80%,有效过滤体积增加50%,保证了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发酵量. 袁丽峰 周显凤 黄耀坚 郑忠辉 沈月毛关键词: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 絮凝剂 Β-葡聚糖酶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发酵放大及其溶氧参数的控制 2010年 报道了拟茎点霉P2-139(Phomopsis sp.P2-139)在前期培养基质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10,50和200 L发酵罐中培养条件和中试放大的研究结果.在10 L发酵罐中,P2-139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马铃薯240 g/L,葡萄糖75 g/L,陈海水20%(体积分数),pH自然.机械剪切力对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产生和产量影响不大.临界氧浓度和KLa测定结果表明,P2-139菌株生长的溶氧浓度(DO)值应维持在20%~30%以上才能保证菌株的正常生长和代谢;200 L罐中试放大DO值的控制为:发酵初期(0~96 h)20%以上,发酵中期(96~216 h)28%以上,发酵后期30%~60%;发酵基质为:马铃薯180 g/L,葡萄糖60 g/L,陈海水20%(体积分数),pH自然;发酵后期流加葡萄糖使残糖质量浓度控制在10 g/L左右.在此条件下,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产量可达120 mg/L以上. 林鹏 周显凤 黄耀坚 宋思扬 郑忠辉 沈月毛关键词: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 溶氧浓度 剪切力 中试 溶析结晶纯化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 2010年 为考察溶析结晶纯化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效果,研究了不同的溶剂、反溶剂含量和导入方式对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结晶的影响.在静态结晶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正交实验L9(34)研究动态结晶过程中各因素对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收率和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地控制反溶剂含量及其导入方式可以提高晶体的纯度和收率并影响晶体的形态.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动态结晶最佳条件:结晶温度为15℃,溶剂-反溶剂体积比(丙酮-水)为2∶3,反溶剂流加时间为3 h. 周显凤 黄耀坚 郑忠辉 沈月毛关键词:溶析结晶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 正交实验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制备方法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菌株代谢产物。提供一种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制备方法。菌株A-1-2-3为一株拟茎点霉(Phomopsis sp.)。去乙酰菌株环氧乙酯的分子式为C<Sub>14</Sub>H<Sub... 黄耀坚 周显凤 宋思扬 郑忠辉 沈月毛文献传递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制备方法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菌株代谢产物。提供一种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制备方法。菌株A-1-2-3为一株拟茎点霉(PHomopsis sp.)。去乙酰菌株环氧乙酯的分子式为C<Sub>14</Sub>H<Sub... 黄耀坚 周显凤 宋思扬 郑忠辉 沈月毛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