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荣胜
- 作品数:55 被引量:334H指数:11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天普研究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麻醉科用操作台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麻醉科用操作台,包括框架、抽屉、第一明细袋、杀菌灯、定时器、第一放置槽、第二放置槽、隔板、第二明细袋、第三明细袋,该麻醉科用操作台,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通过使用该装置,使得医护人员可将医疗用具进...
- 周荣胜王强李小刚李爽
- 文献传递
- 罗哌卡因、亚甲蓝神经阻滞联合自控镇痛用于胸部恶性肿瘤手术的效果评估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评估罗哌卡因、亚甲蓝神经阻滞联合自控镇痛在胸部恶性肿瘤手术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0例择期行胸部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术后均采用地佐辛自控镇痛,观察组术前加用罗哌卡因、亚甲蓝神经阻滞处理,比较两组麻醉前10 min、术后0.5、6、12、24 h不同时间点心率(HR)、血压(BP)的变化情况,苏醒时间,术后1 d地佐辛使用量,术后寒战、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10 min、术后24 h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0.5、6、12 h SBP和HR低于对照组(P<0.05),SBP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地佐辛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即刻、术后12 h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45.0%(P<0.05)。结论罗哌卡因、亚甲蓝神经阻滞联合自控镇痛用于胸部恶性肿瘤手术,镇痛效果好,血流动力学稳定,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 毕阳刘齐宁景桂霞周荣胜
- 关键词:胸部手术亚甲蓝罗哌卡因神经阻滞自控镇痛
- 帕瑞昔布钠与地佐辛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心血管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比较帕瑞昔布钠和地佐辛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心血管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将全麻下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ASA分级I-Ⅱ级,随机分为三组:P组(帕瑞昔布钠组)、D组(地佐辛组)和S组(生理盐水组即对照组),每组30例。三组均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诱导前15min,P组和D组分别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地佐辛5mg静脉注射作为超前镇痛,S组则给予等量(5ml)生理盐水;术后均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三组患者入室安静后(T1)、麻醉诱导入睡后(T2)、插管后即刻(T3)、切皮后(T4)、手术结束时(T5)、拔除气管导管后即刻(T6)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患者恢复情况及术后3h、6h、12h、24h和48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PCIA泵试图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T3、T6时刻MAP和HR都明显升高,P组升幅最小,与S组和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术中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多于P组和D组(P<0.05);三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期躁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D组和S组(P<0.05);P组术后3h、6h、12hPCIA泵试图按压次数明显少于D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与地佐辛超前镇痛都能有效抑制手术和插管刺激诱发的心血管反应,减轻术后疼痛,但帕瑞昔布钠的作用强于地佐辛。
- 李小刚周荣胜王瑞马正敏张义长
- 关键词:地佐辛超前镇痛乳腺癌根治术心血管反应术后镇痛
- 黄芪注射液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雄性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和黄芪注射液后处理组(AS组),每组10只。在再灌注末抽取颈内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cTnI)、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留取心肌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肌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和环酸腺苷(AMP)含量;检测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IPO组和AS组血浆MDA、CK、LDH、cTnI和心肌组织ADP含量显著增高(P<0.05),SOD活性和心肌组织ATP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IR组比较,IPO组和AS组血浆MDA、CK、LDH、cTnI和心肌组织ADP含量以及梗死心肌质量和梗死面积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和心肌组织ATP含量显著增高(P<0.05);IPO组和A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条件下,黄芪注射液后处理可减轻兔MIRI,具有类似缺血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从而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改善心肌功能代谢。
- 周荣胜王强李潞
-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三磷酸腺苷心肌酶
- 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被引量:42
- 2017年
-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pectoral nerves,PECS)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60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PECS阻滞组(P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30例。全身麻醉诱导后,P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实施PECS阻滞,给予0.375%罗哌卡因30ml;C组患者不给予PECS阻滞。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两组患者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记录患者术毕苏醒即刻(术后0h)、术后3、6、12和24h静息状态下疼痛VAS评分;并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h内补救性镇痛药给予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0、3、6和12hVAS评分P组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24h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瑞芬太尼用量P组明显少于C组,术后24h内镇痛药补救率P组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超声引导胸部神经阻滞作为多模式镇痛模式的辅助,可以提供更佳的术后镇痛效果,且安全可靠。
- 谭敬吕瑞兆严军朱宇麟周荣胜景桂霞
- 关键词:超声引导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 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开胸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3
- 2013年
-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开胸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90例ASAⅠ-Ⅱ级在全麻下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舒芬太尼组(S组)、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组(DS组),每组30例。D组:地佐辛0.75mg.kg-1+托烷司琼4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S组:舒芬太尼2.5μg.kg-1+托烷司琼4 mg加生理盐水至1 0 0 ml;DS组:地佐辛0.25mg.kg-1+舒芬太尼1.25μg.kg-1+托烷司琼4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分别记录三组术后3、6、12、24和48h的镇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PCA泵实际、有效按压次数,并于48h后记录不良反应和镇痛总体满意度等。结果:DS组患者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显著优于D组和S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D组和S组(P<0.05);PCA实际、有效按压次数少于D组和S组(P<0.05);患者的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高于D组和S组(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开胸患者术后PCIA,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患者的总体满意度高。
- 周荣胜朱宇麟景桂霞马正敏何平毕阳
- 关键词:地佐辛舒芬太尼老年开胸手术术后镇痛
- 门静脉和下腔静脉不同阻断时间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和肺组织ET-1、NO、TXB_2和HO-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门静脉和下腔静脉不同阻断时间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和肺组织中ET-1、NO、TXB2和HO-1表达的影响。方法 80只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只。根据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时间的长短,两组均分为4个亚组:T_1(0 min)、T_2(15 min)、T_3(30 min)、T_4(45 min),每组1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3周后,经右侧颈外静脉插入聚苯乙烯管,测量右心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RVSP)、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 PAP)。开腹,解剖暴露,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分别被阻断0,15,30,45 min。开放后取门静脉血、肺动脉血和肺组织,ELISA试剂盒检测血中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栓素B2(TXB2)、血红素氧化酶-1(HO-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RVSP和m PAP显著升高(P<0.05),表明肺动脉高压模型建立成功;在肺组织匀浆、肺动脉血、门静脉血中,实验组ET-1、TXB2和HO-1在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0,15,30,45 min四个时间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NO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4个阻断时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时间越长,ET-1、TXB2和HO-1的表达越高,NO的表达越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时间的增长,ET-1、TXB2的表达增高,NO的表达降低,对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危害越大;同时HO-1表达增高,这对肺动脉高压大鼠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周荣胜刘庆波颜飞王强李小刚刘齐宁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ET-1NOHO-1
- 缺血后处理对肝再生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肝大部切除后合并缺血再灌注损伤余肝再生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90只,体质量230~280g。随机分为三组,将各组大鼠肝左、中叶切除,余肝作不同处理:单纯肝切除组不阻断其血流;缺血组阻断血流30min后恢复灌注;后处理组阻断血流30min,并于恢复灌注前进行30s-30s循环3次后处理。术后1、6、12、24、48h取各组大鼠余肝组织,测定TNF—α、IL-6水平,STAT-3、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Cdk4 mRNA表达及cyclinD1、Cdk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单纯肝切除组比较,缺血组各时点IL-6表达降低(t=5.076~8.334,P=0.000),TNF-α于1~12h明显升高(t=2.972~7.215,P=0.000~0.014),24h、48h的cyclinD1、Cdk4、STAT-3 mRNA及cyclinD1、Cdk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2.857~6.684,P=0.000~0.017)。与缺血组比较,后处理组各时点IL-6表达水平升高(t=2.458~3.543,P=0.005~0.034),TNF—α于1~12h降低(t=2.995~4.112,P=0.002~0.017);24h、48h的STAT-3、cyclinD1、Cdk4mRNA表达及cyclinD1、Cdk4蛋白表达水平(t=2.383—6.803,P=0.000~0.038)均升高。结论缺血后处理对肝大部切除合并缺血再灌注损伤余肝的再生具有促进作用,其机制与TNF-α/IL-6/STAT-3信号通路激活,促使肝细胞cyclinD1-Cdk4复合物产生,促进肝细胞增殖有关。
- 杨会朱宇麟刘齐宁周荣胜赵鸽吕毅
- 关键词:肝再生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STAT3转录因子
- 低潮气量联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观察低潮气量联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ASAⅠ或Ⅱ级择期行食管癌(中段)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为低潮气量联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组:VT=6ml.kg-1,f=16次/min-1,加5cm H2O PEEP;B组为传统单肺通气组:VT=10ml.kg-1,f=12次/min。观察气管插管后切皮前(T1)、单肺通气后60min(T2)、恢复双肺通气后15min(T3)、拔管后30min(T4)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氧合指数(PaO2/FiO2)、平均动脉压(MAP)及术中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力(Pplat)、气道压力(Paw)。结果:T2时A组的Ppeak、Pplat及Paw明显低于B组(P<0.05);T2,3,4时A组的Pa02、Pa02/Fi02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各时点PaCO2、PETCO2及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低潮气量联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能有效改善患者术中低氧血症,减少肺部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是食管癌根治手术全麻安全、有效的通气方法。
- 周荣胜刘齐宁关正毕阳
- 关键词:麻醉低潮气量单肺通气食管癌根治术
- 地佐辛复合咪达唑仑辅助椎管内麻醉对内脏牵拉反射的防治作用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咪达唑仑辅助椎管内麻醉对内脏牵拉反射的防治效果。方法:120例择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中下腹部开腹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n=60)和芬太尼组(F)(n=60)。两组患者均在切皮前30 s内静脉滴注咪达唑仑0.03 mg/kg,随后D组静脉滴注地佐辛0.1 mg/kg,F组静脉滴注芬太尼1-2μg/kg,两组均面罩吸氧。记录麻醉前(T1)、平面固定时(T2)、牵拉腹膜时(T3)、牵拉内脏时(T4)的血压和心率,评估防治内脏牵拉反应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心率(HR)、无创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在T1时均高于T2、T3、T4时,而两组间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防治牵拉反射效果方面,D组和F组有效例数分别为54例和36例,D组优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椎管内麻醉的辅助用药地佐辛复合咪达唑仑优于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防治内脏牵拉反射效果较佳,对呼吸系统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
- 周荣胜刘齐宁张晗毕阳
- 关键词:地佐辛咪达唑仑椎管内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