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呼楠

作品数:21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地震
  • 6篇地壳
  • 5篇S波
  • 5篇S波分裂
  • 4篇断裂带
  • 4篇小江断裂
  • 4篇小江断裂带
  • 4篇裂带
  • 3篇地震前
  • 3篇地震前后
  • 3篇地震学
  • 3篇地震学研究
  • 3篇滇东南
  • 3篇东南
  • 3篇断裂活动性
  • 3篇震前
  • 3篇山前断裂
  • 3篇晚更新世
  • 3篇晚更新世以来
  • 3篇西段

机构

  • 15篇陕西省地震局
  • 9篇中国地震局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1篇呼楠
  • 6篇韩竹军
  • 5篇李永华
  • 4篇徐良鑫
  • 3篇刘春
  • 3篇王莹
  • 3篇邱玉荣
  • 2篇卞菊梅
  • 2篇董绍鹏
  • 2篇谭锡斌
  • 2篇袁仁茂
  • 2篇段蕊
  • 2篇马世虎
  • 2篇刘盼
  • 1篇田勤虎
  • 1篇谢迪菲
  • 1篇杨帆
  • 1篇张伟
  • 1篇毛泽斌
  • 1篇郭鹏

传媒

  • 3篇地震地质
  • 3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第六届地质构...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高原地震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第五届构造地...
  • 1篇2018年中...

年份

  • 1篇2021
  • 6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变化特征分析
2019年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以下简称岷县漳县6.6级地震)。选取2008年10月~2015年12月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中附近ML≥1.5级地震的震相报告,分别计算了震中附近的平均波速比和岷县地震台(距离震中约21km)的单台平均波速比。结果显示,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波速比出现典型的异常形态,主要表现为2011年以来,波速比先大幅度下降,然后在2013年前后保持在低值附近波动,波速比回升后,发生岷县漳县6.6级地震。地震之后,波速比变化平稳。
刘春邱玉荣王莹呼楠
关键词:波速比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变化特征分析
2019年
地震波速及波速比研究一直是地震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部分中强震前存在波速比异常,通常表现为地震前波速比先大幅度下降,然后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在低值附近波动,波速比回升后发生主震。因此,研究某一范围内波速比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可以发现研究区域下方地壳介质物性的变化,对判断未来可能的中强地震震源区会有所帮助。
刘春邱玉荣王莹呼楠
关键词:波速比异常地震前地震波速地壳介质
骊山山前断裂西段晚更新世以来断裂活动性研究
众多研究实例表明,受构造运动强度衰减和后期地表过程改造的影响,活动断裂尾端地表附近的断裂形迹和活动性等特征明显减弱(Aki, 1989;邓起东,张培震, 1995;丁国瑜, 1990;冉勇康等,2014;冉勇康,汪一鹏,...
徐良鑫卞菊梅呼楠段蕊
骊山山前断裂西段晚更新世以来断裂活动性研究
徐良鑫卞菊梅呼楠段蕊
小江断裂带南段全新世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与动力学含义
韩竹军呼楠
西安台远震震相特征总结
2017年
目前,全世界每天有数万个地震台在采集地震数据,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地震数据的日常分析工作变得方便快捷,但计算机技术还不能完全代替经验丰富的分析人员在地震图解释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所以在震相判别过程中计算机分析和常规的目测分析之间互相补充.由于地震具有原地复发的特点,因此,使得同一台站记录到的发震地点有着很高的重复率,尤其是负责长期监测的台站,在地震判定方面积累了很多有益的分析经验.
呼楠刘盼马世虎
关键词:震相特征地震数据远震计算机分析发震地点
滇东南弧形构造带现今活动性质的地震学研究
呼楠韩竹军
文献传递
小江断裂带南段全新世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与滑动速率被引量:22
2017年
小江断裂带南段位于近SN向的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与NW向的红河-哀牢山断裂系的交会地带。在遥感影像上,小江断裂带南段线状特征清楚,且连续分布,表现为1条贯通的、单一的断裂构造,全长约70km,总体走向N20°E左右,中间呈略向E凸出的弧形。在龙潭村两岔河一带,沿着该断裂段存在比较典型的山脊、冲沟同步左旋位错现象。在跨断塞塘开挖的探槽剖面上,断裂分布状况、断错地层的沉积学特征、产状变化以及初步年代测试结果揭示了3次明显断错地表的古地震事件,显示了小江断裂带南段具有重复孕育和发生强震的能力。利用Trimble 5800 GPS实时差分测量系统,对两岔河地区存在典型同步位错特征的2条冲沟及其它们中间的台地进行了精细测量,位错量为(18.3±0.5)m;T_2阶地面是断裂西盘2条冲沟之间及其邻近地带的最高层状地貌面,通过不同深度年代数据的线性回归分析,该地貌面停止接受沉积的时代约为2606a BP。根据地质方法获得了小江断裂带南段全新世左旋走滑速率为(7.02±0.20)mm/a,与利用GPS数据获得的结果有着较好的一致性。对小江断裂带南段活动性和滑动速率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滇东南地区不存在川滇块体向S或SSE方向滑移被曲江断裂和石屏-建水断裂挤压变形吸收、而使得小江断裂带南段左旋走滑速率大幅度减小的现象,该断裂段是1条活动性明显的全新世断裂。这些初步认识为小江断裂带南段的未来地震危险性评价以及川滇地区的地震构造模型建立和检验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基础地质资料。
韩竹军董绍鹏毛泽斌呼楠谭锡斌袁仁茂郭鹏
关键词:全新世活动滑动速率古地震事件
滇东南弧形构造带现今活动性质的地震学研究
滇东南弧形构造带是指位于川滇块体东南缘的三条弧型断裂,具体包括曲江断裂、石屏-建水断裂和红河断裂带,三条断裂总体走向为NW至NWW向,由北向南依次排布;三条断裂在平面上呈弧形伸展,弧顶凸向SW,故被称为滇东南弧形构造带,...
呼楠
文献传递
甘宁陕交界地区地壳S波分裂研究
呼楠李永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