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冽

作品数:12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胰腺外科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胰腺
  • 6篇肿瘤
  • 3篇胰腺癌
  • 3篇诊治
  • 3篇十二指肠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腺癌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2篇性病
  • 2篇胰十二指肠
  • 2篇胰十二指肠切...
  • 2篇胰十二指肠切...
  • 2篇胰腺囊性
  • 2篇胰腺囊性病变
  • 2篇胰腺囊性肿瘤
  • 2篇胰腺肿瘤
  • 2篇诊治分析
  • 2篇十二指肠切除

机构

  • 11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12篇姚冽
  • 11篇傅德良
  • 11篇金忱
  • 11篇蒋永剑
  • 8篇李骥
  • 8篇狄扬
  • 7篇杨峰
  • 6篇郝思介
  • 4篇王晓乙
  • 3篇倪泉兴
  • 1篇罗剑锋
  • 1篇许文彦
  • 1篇王强
  • 1篇张波
  • 1篇陈润浩
  • 1篇唐峰
  • 1篇何航
  • 1篇龙江
  • 1篇何航
  • 1篇王强

传媒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上海医药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术前介入化疗对胰头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对胰头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07年7月复旦大学胰腺病研究所入选的50例可切除性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前是否接受介入化疗分为两组:化疗组(25例)术前先接受介入化疗1次,再行手术;非化疗组(25例)直接行手术治疗。采用手术显微镜法检出胰腺癌根治切除标本中的淋巴结,常规HE染色判断淋巴结有无肿瘤转移,对HE染色无转移的淋巴结再行细胞角蛋白(AE1/A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有无肿瘤微转移存在。采用χ^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1、2年生存率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12,2.88,P〉0.05)。化疗组有11例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淋巴结阳性检出率为7.1%(52/734);非化疗组有15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22.1%(118/5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1,P〈0.05)。两组各有10例淋巴结HE染色阴性标本进行细胞角蛋白(AE1/AE3)染色检测,共发现53枚淋巴结微转移,化疗组为9.4%(30/319),非化疗组为9.1%(23/2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结论术前介入化疗有助于减少可切除胰头癌淋巴结转移的发生,降低肿瘤临床分期,有望改善预后。
姚冽张波龙江傅德良金忱蒋永剑唐峰倪泉兴
关键词:胰腺肿瘤淋巴结转移微转移术前化疗
抑癌基因RNASET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作用
2013年
目的 探讨RNASET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胰腺癌(32例)、癌旁正常组织(24例)、人胰腺癌细胞株(3株)和正常导管上皮细胞株中RNASET2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分别检测胰腺癌冰冻组织(8例)和石蜡包埋组织(10例)中RNASET2的表达.结果 RNASET2在胰腺癌表达明显下降(6.516 ±3.033,P<0.05),在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PANC-1和SW1990中表达明显下降(2.814±0.325、2.342±0.454和5.473±0.682,P<0.01);胰腺癌组织和细胞株中RNASET2蛋白质表达相对下降;胰腺癌神经侵犯者癌组织中RNASET2表达更低(5.021±3.102,P<0.05).结论 RNASET2在胰腺癌组织和细胞株中表达下降,可能与胰腺癌发生和神经侵犯相关.
何航姚冽蒋永剑李骥金忱傅德良
关键词:胰腺癌肿瘤发生外周神经
胰腺间质瘤的诊治及预后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原发于胰腺的胃肠道外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报道本院诊治的1例胰腺恶性间质瘤,并通过Pubmed和国内主要数据库检索,分析该病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预测。结果1980年1月至2010年7月间,国内外共报道胰腺间质瘤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中位年龄56.5(31~72)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上腹疼痛不适。术前诊断依赖于影像检查,肿瘤多为囊实性,边界清晰,CT增强后肿瘤周边或实质内出现不规则强化,胰胆管扩张少见。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检查(EUS-FNA)有助于术前确诊。15例手术患者中,14例完整切除肿瘤,1例行囊肿空肠内引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为胰腺间质瘤。14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60个月,平均21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4例出现复发转移。该病多为高度恶性潜质,单因素分析显示核分裂相≥10/50高倍视野(HPF)为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因素。结论胰腺间质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的肿瘤,预后较导管腺癌好。正确诊断和根治性切除可改善其预后。术后即使复发转移,也应积极手术切除,高危患者应服用伊马替尼治疗。
杨峰金忱傅德良蒋永剑李骥狄扬姚冽郝思介倪泉兴
关键词:胰腺肿瘤间质瘤
胰腺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胰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胰腺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到2009年6月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42例胰腺切除手术后发生的常见并发症及其临床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各因素与胰漏、胃排空延迟(delayed gastric emptying、DGE)、胰周感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本组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为45.8%(65/142例),术前是否减黄与胰漏相关,前白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与术后DGE发生正相关(P=0.001、0.035、<0.001、<0.001)。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与胰周感染呈负相关(P=0.016、0.003、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是DGE的危险因素,BMI和输血量是胰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减黄能减少术后胰漏的发生,减少术中出血能降低DGE的发生,肥胖病人易发生胰周感染。
沈红波傅德良蒋永剑狄杨李骥姚冽杨峰金忱罗剑锋
关键词:胰腺切除术胰漏胃排空延迟胰周感染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防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类型和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治疗效果。结果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4%(32/165),病死率为6.25%(2/32),分别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发症主要包括:肺部感染13.9%(23/165),胸腔积液4.2%(7/165),肺不张3.6%(6/165),气胸1.8%(3/165),呼吸衰竭2.4%(4/165)和ARDS1.2%(2/16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肺部并发症并不少见,其中尤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大多为医院获得性肺炎。了解手术后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改变的规律和特殊性,对于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至关重要。
陈润浩杨峰姚冽蒋永剑金忱李骥狄扬傅德良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症
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治—单中心病例回顾
2014年
目的 :分享胰腺囊性病变的外科诊治经验,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外科诊治特点。方法 :2002至2012年收治161例胰腺囊性疾病患者,行胰腺囊性肿瘤手术治疗。分析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结合病理分类的变革和差异讨论胰腺囊性肿瘤在外科诊治决策上的趋势。结果 :161例中,胰腺囊性病变位于胰头/钩突部74例,颈体尾部8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9例,胰体尾切除术50例,胰腺中段切除术6例,全/残胰切除术4例,胰腺肿瘤局部剜除术18例和囊肿内/外引流术24例。手术标本经病理证实为胰腺假性囊肿、先天性囊肿、浆液性囊腺瘤(癌)、黏液性囊腺瘤(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样瘤(癌)和实性假乳头状瘤(癌)。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发生,术后胰瘘的总发生率为44.7%(A级19.2%、B级25.5%)。结论 :应充分重视胰腺囊性病变,尤其是胰腺囊性肿瘤。对于胰腺囊性肿瘤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样瘤的诊治已是临床研究热点,而其与胰腺黏液性囊腺瘤的鉴别诊断值得进一步深入讨论。
李骥王晓乙李恒超狄扬蒋永剑杨峰姚冽郝思介金忱傅德良
关键词:胰腺囊性肿瘤黏液性囊腺瘤
胰腺癌淋巴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胰腺癌标本组织和淋巴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其受体(VEGFR 3)蛋白的检测,探讨VEGF-C及VEGFR-3蛋白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胰腺癌组织标本及其淋巴结中VEGF-C及VEGFR-3蛋白的表达,分析VEGF-C及VEGFR-3蛋白表达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胰腺癌组织标本中VEGF-C、VEGFR-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0%(20/25)、92%(23/25)。一般情况下,VEGF-C、VEGFR-3蛋白在胰腺癌组织周边的表达强于癌灶中央。VEGF-C、VEGFR-3蛋白在常规病理学检测(苏木精-伊红染色)阳性的淋巴结内的表达明显强于阴性淋巴结中(P值均<0.05)。不同分化程度(x^2=4.17,P=0.041)、有无十二指肠侵犯(x^2=5.77,P=0.018)的胰腺癌标本中VEGF-C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分化程度(x^2=1.45,P=0.221)、有无十二指肠侵犯(x^2=2.01,P=0.167)的胰腺癌标本中VEGFR-3蛋白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EGF C和VEGFR-3蛋白的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推测其与诱导胰腺癌淋巴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淋巴道转移有关。
蒋永剑许文彦狄扬李骥杨峰姚冽郝思介金忱傅德良
关键词:胰腺癌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特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LyP-1-MWNTs—GEM的制备及其体外靶向抑制人胰腺癌细胞增殖效应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LyP-1靶向多壁碳纳米管(LyP-1-MWNTs)携载吉西他滨(GEM)对人胰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共价合成法制备LyP-1MWNTs,采用噻唑蓝(MTF)法检测0.1、1.0、10.0、25.0、50.0、75.0mg/L浓度LyP-1-MWNTs—GEM对淋巴结高转移特性胰腺癌细胞株BxPC-3-LN5作用24、48、72h后生长抑制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LyP-1-MWNTs—GEM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在50.0、75.0mg/L浓度时,LyP-1-MWNTs—GEM组抑制率均显著高于MWNTs-GEM和GEM组(P〈0.05);LyP-1-MWNTs—GEM组抑制率时间相关性规律为:72h〉48h〉24h(P〈0.05,除外75.0mg/L时72h比48h)。流式细胞仪测定LyP-1-MWNTs—GEM组细胞凋亡率(28.68%)亦高于MWNTs.GEM(19.79%)和GEM(16.73%)组。结论LyP-1-MWNTs-GEM在一定浓度时能依赖靶向效能显著抑制BxPC-3-LN5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王强姚冽狄扬蒋永剑金忱傅德良
关键词:胰腺癌
十二指肠间质瘤29例诊治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至2013年3月我院诊治的29例十二指肠间质瘤病例资料。结果29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黑便、中上腹不适或腹痛。术前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和内镜检查,但活检准确率低。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29例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其中1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1例行肿瘤局部切除;5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后7例服用伊马替尼。术后随访2~118个月,平均48.2个月。26例患者存活至今。其中23例无复发或转移征象;4例出现肝脏转移;2例肿瘤复发。核分裂相≥5/50高倍视野(HPF)为术后复发转移的高危因素。结论十二指肠间质瘤首选手术切除,根据肿瘤大小和位置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早期诊断和完整切除肿瘤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肿瘤破裂或高危患者术后应给予口服伊马替尼辅助治疗。
杨峰金忱王强李骥蒋永剑狄扬姚冽郝思介王晓乙何航傅德良
关键词:十二指肠肿瘤胃肠道间质瘤外科治疗
胰腺囊性病变161例外科诊治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2002-2012年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诊治胰腺囊性疾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治疗随访结果。结合病理分类的进展讨论胰腺囊性病变的外科诊治决策和趋势。结果共161例胰腺囊性病变病人接受手术治疗并有完整记录。术后病理诊断:胰腺假性囊肿24例(14.9%)、先天性囊肿19例(11.8%)、浆液性囊腺瘤/癌30例(18.6%)、黏液性囊腺瘤/癌18例(11.2%)、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31例(19.3%)和实性假乳头状瘤/癌39例(24.2%)。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胰瘘发生率为46.0%(A级19.2%、B级25.5%、C级1.2%)。结论部分胰腺囊性病变有恶性肿瘤倾向,专业化诊治非常重要。腹部B超和CT、MRI检查具有特征性表现,是有效的诊断方法。首选手术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尤其是术前疑为胰腺黏液性囊腺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样瘤和实性假乳头状瘤者。
李骥王晓乙傅德良狄扬蒋永剑杨峰姚冽郝思介金忱倪泉兴
关键词:胰腺囊性病变胰腺囊性肿瘤黏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