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湘静

作品数:7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篇地铁
  • 2篇振动
  • 2篇软黏土
  • 2篇隧道
  • 2篇黏土
  • 2篇列车
  • 2篇列车振动
  • 2篇南京长江大桥
  • 2篇长江大桥
  • 2篇车振
  • 2篇沉降
  • 2篇大桥
  • 1篇地铁运行
  • 1篇地铁振动
  • 1篇动测
  • 1篇修程
  • 1篇修程修制
  • 1篇修制
  • 1篇运维
  • 1篇在线监测

机构

  • 5篇同济大学
  • 4篇上海申通地铁...
  • 1篇上海铁路局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作者

  • 6篇姚湘静
  • 3篇葛世平
  • 2篇许玉德
  • 1篇陈利民
  • 1篇刘学增
  • 1篇黄强
  • 1篇黄宏伟
  • 1篇叶斌
  • 1篇曲铭

传媒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振动.测试与...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华东交通大学...
  • 1篇上海铁道科技
  • 1篇铁路计算机应...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南京长江大桥的轨道几何状态变化规律的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位于京沪线上的南京长江大桥系该线贯通大江南北的主要咽喉.由于其轨道结构的差异,相应的轨道几何状态变化是不一样的.本文采用不平顺幅值和功率谱相对比的方法,综合分析大桥在重载快速行车条件下的轨道几何状态变化规律,为合理制定相应的养修标准提供了技术支持.
姚湘静许玉德
关键词:轨道几何不平顺功率谱
地铁运行时轨道-隧道-地层振动实测与分析被引量:16
2018年
以上海地铁9号线某曲线段隧道为背景,通过在隧道内部、周围土层和地表布置加速度度传感器,对地铁运行引起的轨道-隧道-地层整个空间内的振动进行了现场测试。通过统计各测点的加速度平均峰值、加速度振级以及振动主频,分析了地铁振动在整个空间内的传播规律。实测结果表明:隧道内部及近处地层以垂向振动为主,但曲线段的地表水平振动可大于竖向振动;地铁振动从钢轨传至隧道壁时会有大幅衰减,从隧道壁传递到地表正上方时,振级反而有所增大;地铁振动在传播过程中振动主频范围也在不断减少。整体振动测试有助于全面认识地铁振动传播规律,对地铁线路设计、轨道结构减振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黄强姚湘静黄宏伟葛世平
关键词:列车振动加速度
南京长江大桥轨道修程修制设置的综合分析
2006年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我国最繁忙的京沪干线,桥上线路具有典型客货共线、大运量、高密度、重栽快速的特征。目前采用的修程修制已不能满足重栽快速的需要。本文在理论分析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提出南京长江大桥合理的轨道修程与修理周期。
陈利民许玉德姚湘静曲铭
关键词:修程修制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智能运维平台研究与设计被引量:18
2020年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运维难度大、人工维修经验局限、智能运维水平低等问题,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设计一种融合车辆、工务、供电、通信、信号与车站设施设备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智能运维平台。从业务需求出发,对平台技术架构、主要功能、关键技术进行设计和阐述,实现实时监测、资产管理、智能运维及智能决策等功能,对提升运维管理水平和数字化保障能力具有参考意义。
白丽王石生姚湘静闫晓楠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在线监测
地铁振动荷载下隧道周边土体孔压响应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本文依托上海地铁9号线开展地铁振动荷载下隧道周边土体孔隙水压力长期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列车振动荷载施加后,超孔隙水压力迅速产生并急剧上升;隧道拱腰深度的超孔压约为1.2k Pa;最后一班地铁列车通过后,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停运5min时,超孔压消散80%左右。由于盾构施工产生的超孔压远比振动产生的超孔压大,现场测试主要表现为施工产生的超孔压消散。超孔压分布规律为:隧道拱腰以上,超孔压随深度有增大趋势,拱腰以下,超孔压随深度有减小趋势;拱腰周边,超孔压较大,超孔压等值线较密集。
葛世平姚湘静
关键词:地铁振动软黏土沉降
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隧道周边软黏土长期沉降分析被引量:18
2016年
以上海地铁9号线三期工程为背景,对隧道周边1.5倍隧道外径范围内土体长期沉降进行现场监测。为分析上海软黏土在列车长期循环动荷载下的变形特征,通过引进考虑长期循环荷载作用效应的控制参数对现有动力循环加载弹塑性本构模型进行改进;采用改进的本构模型分析列车振动、工后固结2种工况下软黏土沉降发展规律。结果表明:通车850 d后,隧道拱底相对于地面的沉降实测值为4.7 mm,计算值为4.6 mm,其中由列车振动引起的沉降为3.1 mm,误差为2.0%,表明改进后的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软黏土在列车振动荷载下的累积变形特征;振动荷载下隧道长期沉降符合指数型增长规律;在隧道埋深13.2 m情况下,列车振动引起的隧道拱底相对于地面的沉降经过约8 a趋于稳定,稳定后相对沉降量为4.2 mm。
葛世平姚湘静叶斌蒲黍絛刘学增
关键词:土力学软黏土列车振动长期沉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