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陈

作品数:10 被引量:49H指数:2
供职机构:国家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震
  • 3篇各向异性
  • 2篇各向异性介质
  • 2篇横波
  • 2篇X
  • 1篇地震波
  • 1篇地震勘探
  • 1篇地震相
  • 1篇应力场
  • 1篇震波
  • 1篇震群
  • 1篇震相
  • 1篇三分量
  • 1篇散射
  • 1篇时距曲线
  • 1篇图案
  • 1篇盆地
  • 1篇偏振
  • 1篇转换波
  • 1篇转换横波

机构

  • 10篇国家地震局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10篇姚陈
  • 7篇陈祥国
  • 2篇唐建候
  • 1篇唐建侯
  • 1篇范会吉
  • 1篇王培德
  • 1篇陈运泰
  • 1篇雷军

传媒

  • 2篇1998年中...
  • 2篇1996年中...
  • 2篇1997年中...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2篇2001
  • 2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斜方各向异性介质中尖会切点对横波反射X-T和X-A的效应
斜方各向异性存在横波的尖会切点,即快波和慢波对顶锥形相速度面的孤立公共点。尖会切点附近,因相速度面曲率大,快、慢波群速度方向变化剧烈,群传播的波前面特征复杂。对于直达横波的分裂,快、慢波能量在空间的重新分布导致这两个准横...
姚陈陈祥国
文献传递
弱裂隙介质反射转换横波的时距曲线和AVO
<正>对爆破源CSP三分量记录做波场分离可得到准纵波qP、快波PS1和慢波PS2三个剖面,能显出反射纵波和反射转换横波的时距曲线及振幅随炮检距的变化。波场分离后的三个剖面近似地可以看作为矢量波场的剖面,即与波的空间偏振一...
陈祥国姚陈唐建候
文献传递
强各向异性介质中点源能量远场辐射图案-理论
<正>随着三分量数字地震记录的不断增多,观测解释对震源激发理论提出新的要求,涉及到认识各种形态各向异性介质中不同类型的源(位错源,爆破源,力源)对纵、横波的辐射。对解释天然地震横波分裂,已发展了平面波远场辐射的理论与数值...
姚陈陈祥国
文献传递
能量反射对X-T和X-A的方位贡献
<正>对于方位各向异性介质,入射面内计算的能量传播矢量偏离入射面,从源到接收点,地震波的路径并不在孤矢面内(过源和接收点的垂面)。反射率法理论地震图计算时,地震波能量传播的方位贡献是由包括方位的Weyl 积分自动实现的。...
姚陈陈祥国
文献传递
三分量反射地震CSP记录PS转换波的偏振解释
<正>爆破源三分量反射地震的PS转换波及其分裂的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处理解释时注意到,国内不同地区爆破源三分量记录Y分量(垂直测线的水平分量)上普遍看到的横波振动,有时Y分量剖面上的横波振动超过X分量(沿测线的径向...
姚陈陈祥国唐建侯
文献传递
云南剑川近场横波特征及其与构造的关系被引量:42
1997年
通过对1982年7月3日云南剑川Ms5.4级地震的余震震群近场记录的研究,为该地区存在横波分裂现象及上部地壳存在裂隙各向异性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剑川地区地震记录波形复杂,纵、横波视周期差异较大.横波快波偏振主要集中在NE45°和NW55°两个方向.7月20日ML4.8级强余震前后横波快波偏振取向变化显著,各台横波偏振方向震前彼此相对独立;震后整体上趋于有序.前者反映了地震发生前由于震源区应力集中在附近空间形成的应力分布的差异;后者显示出地震发生后由于震源区集中应力的释放带来的上述应力差异在一定空间范围的解除.该结果表明震源附近地区地震横波分裂特征不仅携带着地震处于相对平静期应力场的静态信息,而且也携带着地震发生前后应力场时、空动态变化的重要信息.文中还讨论了剑川地区构造对S波分裂的影响.
雷军王培德姚陈陈运泰
关键词:横波分裂应力场地震震群
各向异性层介质反射地震相传播与群传播的理论计算
<正>国内爆破源地表反射地震三分量记录和各向异性理论地震图一致显示,横波分裂是反射转换横波的典型特征(姚陈等,1995)。观测和理论记录经波场分离都可以得到共炮集的快波剖面和慢波剖面,直接显示出快、慢波的时矩特征和振幅随...
姚陈陈祥国唐建候
文献传递
地震波的散射与盆地的场地效应被引量:7
1996年
根据射线理论对二维盆地型场地与P波波列特征的关系、波列中震相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原因等进行了研究。对决定震相振幅大小的散射系数、几何扩散和波阻抗3个因子等的研究表明,因界面弯曲引起的广角反射和聚焦作用分别是P波波列中出现大能量团的第一和第二位的重要因素。在层内纵、横波波速比和层间波速比大范围变动的条件下,对界面散射系数的计算表明,介质内界面上P到S的反射转换波是指示界面两侧速度反差强弱以及入射波所在介质层纵、横波波速比的最佳震相。通过合成地震图与大同余震记录的对比,证明可以利用P彼波列的特征定性地确定台站下沉积盖层和基底界面的大致速度结构特征。
范会吉姚陈
关键词:地震波波速散射盆地
地震勘探发展与三维矢量波场
<正>地震法在整个地球物理勘探中扮演主要角色.对于传统的单分量记录,通过滤波、叠加和偏移得到构造成像,这些已构成整体格架并形成产业能力.在长期发展中,西方国家在理论、方法及技术进步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其商业化的处理软件对我...
姚陈陈祥国
文献传递
P波与PS波反射双曲时距
<正>三分量反射地震勘探同时记录到P波和PS转换波两种不同类型的反射波.原则上,我们从这两类波动力学特征可以获得有关介质泊松比、岩性及裂隙、孔隙的信息,但解释这两类波的时距特征仍是各种处理解释的基础.因反射转换PS波下行...
姚陈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