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宏伟

作品数:3 被引量:7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应用地球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2篇东天山
  • 1篇地球化学模式
  • 1篇地球化学异常
  • 1篇新疆东天山
  • 1篇深穿透
  • 1篇深穿透地球化...
  • 1篇矿化
  • 1篇矿集区
  • 1篇
  • 1篇
  • 1篇
  • 1篇

机构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3篇王学求
  • 3篇孙宏伟
  • 3篇迟清华
  • 2篇程志中
  • 1篇杨友权
  • 1篇赵善定
  • 1篇刘大文
  • 1篇张文治
  • 1篇张勤
  • 1篇范辉
  • 1篇姚文生
  • 1篇白金

传媒

  • 1篇中国地质
  • 1篇新疆地质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荒漠戈壁区超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以东天山为例被引量:56
2001年
中国的干旱荒漠戈壁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4。自然特点是极其干旱,沙漠和戈壁广布,土壤呈碱性。大部分面积尚未进行区域化探扫面工作,即使进行工作的地区,由于风成沙和土壤碱性的影响,结果并不理想,难以了解整个地区资源潜力。超低密度地球化学方法经过近10年发展,已经显示它不受地表覆盖物影响,能够快速有效地圈定战略靶区。因此,超低密度地球化学方法被用于东天山1.5×105 km2的调查试点研究,发现弱胶结层是干旱荒漠区超低密度调查的有效采样介质,并且深部含矿信息主要赋存在细粒级部分和氧化地球化学障中,使用细粒级部分与提取氧化物膜中的金属元素相互补充可以有效地识别含矿信息。使用超低密度地球化学方法可以达到迅速、有效圈定有利于大型矿床或矿集区战略靶区的目的。通过1.5×105 km2地球化学调查,制作了30余种元素地球化学图,填补了东天山部分地区地球化学空白。新发现远景Cu、Au、U和W异常10余处,并发现东天山存在3条Cu异常带:东天山北带、中带和南带,其中土屋铜矿和黄山铜镍矿都位于中带,新发现的维权铜矿位于南带,北带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相信这些异常的发现,对今后整个东天山矿产勘查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王学求迟清华孙宏伟
关键词:地球化学
新疆东天山荒漠戈壁区深穿透地球化学调查与研究
王学求迟清华程志中孙宏伟张勤姚文生杨友权张文治刘大文范辉白金
对荒漠戈壁覆盖区的超低密度调查在理论与方法技术上取得突破。制作了15万平方公里33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图,为整个区域的矿产评价提供了直接的第一手资料。新发现远景U、Cu、Au、W、Ag-Pb-Zn异常十几处。在该地区进行了P...
关键词:
关键词:深穿透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异常再现性与可对比性被引量:21
2005年
不同密度采样是否可以获得稳定的和可追索的地球化学模式是检验采样是否具有代表性,分析技术是否成熟的重要依据。笔者选择新疆哈密大南湖地区约6400km2面积,进行了从超低密度(1个样/100km2),甚低密度(1个样/25km2)直到低密度(1个样/4km2)地球化学采样,对比了3种密度地球化学采样所获得的地球化学数据和异常分布模式。得出如下结论:超低密度、甚低密度、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元素含量平均值和背景值非常接近;超低密度、甚低密度、低密度调查所圈定的地球化学省在形态上和变化趋势上非常相似,浓集中心的位置重合,表明不同调查阶段可获得稳定的和可追索的地球化学模式;采样密度越大数据离散程度越高,即最小值更小,最大值更大,表明元素分布的局部不均匀性,正是这种局部的不均匀性才能通过加密采样刻画出地球化学模式的细节变化,为逐步追踪矿化体奠定了基础;超低密度和甚低密度采样可以有效圈定矿集区所形成的大规模地球化学异常,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不仅可以圈定矿集区异常,同时可以圈定分散矿化的小规模局部异常。
王学求孙宏伟迟清华程志中赵善定
关键词:地球化学异常地球化学模式矿集区矿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