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毓飞
- 作品数:5 被引量:57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水利工程更多>>
- 安徽沿江地区溶洞发育规律
- 1994年
- 安徽沿江地区溶洞发育规律孙毓飞,胡晓猛(安徽师范大学芜湖241000)1沿江地区溶洞分布1.1溶洞呈层状分布本区溶洞集中分布于海拔30~60m、120~150m、240~270m地区。在受下降运动控制的断陷盆地及硫化矿床矿体接触带,则发育深层溶洞,集...
- 孙毓飞胡晓猛
- 关键词:溶洞发育规律沿江地区
- 黄山旅游顶级现象的问题及对策
- <正>中国黄山,风景奇绝。但是,去过黄山的人往往感到游人过于拥挤,大扫游兴。研究黄山旅游问题的报告中,几乎没有不提出"人满为患"问题的,并且深表忧虑,甚至大声疾呼。在笔者主持的"黄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的地学理论研究"一项国家...
- 韩也良孙毓飞潘宝林
- 文献传递
- 安徽齐云山丹霞地貌成因被引量:39
- 2005年
- 齐云山丹霞地貌主要发育于中白垩统小岩组K2x1红色砂砾岩层中,该区地貌发育主要受景德镇-祁门断裂带、江湾-街口挤压破裂带和开化-淳安褶断带三大断裂带控制。在白垩世该区经历了地块沉降,成为陆上的断陷湖盆,由此接受了巨厚的白垩系红层堆积。在新构造运动中,该区经历了隆升过程,巨厚的白垩系沉积物变成了海拔500 ̄600m的山体。白垩系红色砂砾岩在经历了垂直节理发育、风化破坏阶段及剥蚀搬运阶段后,同时受岩性本身砂岩与砾岩在组分和结构上的影响,差异性风化剥蚀显著,因此形成了壮观的峰林、崖、洞、方山、城堡及天生桥景观。该区585m、400m和150m处的三级裂点,大致反映了该区新构造运动中三次主要的抬升过程。
- 朱诚彭华李世成黄林燕郑朝贵项伏生孙毓飞唐云松胡济源朱光辉吕健君程光华
- 关键词:地貌成因风化剥蚀抬升过程白垩统破裂带白垩世
- 黄山旅游地貌新探被引量:17
- 1994年
- 从地学观点,对黄山旅游地貌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作较深入的探讨。不仅剖析了奇峰、怪石、温泉、洞穴的形成,对黄山变幻云海和苍劲古松也作了有新意的阐述。
- 孙毓飞
- 关键词:花岗岩
- 长江芜裕河段近期演变规律之探讨被引量:1
- 1991年
- 长江芜裕河段近期淤积较剧,影响了裕溪港的正常通航,芜湖港的近岸深槽已发生泥沙淤积。我们从探讨河床潮变入手,了解河段冲淤变化过程和泥沙来源,为今后整治河床,提供科学依据。
- 孙毓飞许纯武
- 关键词:河床演变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