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海兴

作品数:30 被引量:9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4篇磁共振
  • 12篇成像
  • 11篇磁共振成像
  • 5篇关节
  • 5篇X线
  • 5篇MRI
  • 4篇影像
  • 4篇体层摄影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3篇影像学
  • 3篇直接数字化X...
  • 3篇撞击综合征
  • 3篇综合征
  • 3篇脉冲
  • 3篇脉冲序列
  • 2篇低剂量
  • 2篇腰椎
  • 2篇腋神经
  • 2篇腋神经损伤

机构

  • 30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药学院附...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30篇孙海兴
  • 13篇陈应明
  • 8篇林尔坚
  • 7篇邝健谊
  • 7篇何荣兴
  • 6篇麦远锋
  • 6篇覃浩玲
  • 5篇凌坚
  • 4篇王乐
  • 4篇刘少喻
  • 4篇孟悛非
  • 4篇崔尚斌
  • 4篇潘希敏
  • 4篇魏富鑫
  • 4篇马立恒
  • 3篇盘顺平
  • 3篇黄阳亮
  • 3篇梁颖茵
  • 3篇邹齐慧
  • 2篇陈松林

传媒

  • 4篇影像诊断与介...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实用医学影像...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功能与分子医...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第二届放射青...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与MRI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与MRI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6月经我院临床确诊的SIS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DR与MRI检查,观察肩峰形态、最短肩肱间隙(AHD),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的影像学表现.结果DR诊断准确率为65.0%(39/60),明显低于MRI的96.7%(58/60),两者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R相比,MRI的软组织分辨率、诊断准确率更高,对观察肩关节冈上肌肌腱、肩峰下滑囊积液、盂唇撕裂及肩袖撕裂更为理想,但对于肩峰下及肩锁关节骨质增生、骨赘形成、韧带钙化及肩峰段形态分类不如DR空间分辨率高、直观、清晰.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影像学依据.
何荣兴覃浩玲赵晓晓陈应明林尔坚孙海兴
关键词: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磁共振成像
影响短T2成分MR三维超短回波时间双回波脉冲序列成像质量因素的探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探讨3D超短回波时间(UTE)舣回波脉冲序列成像的相关成像参数及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主要含短T2成分的人于燥股骨标本及一组健康志愿者的胫骨、膝关节、踝部肌腱行MR 3D UTE舣回波脉冲序列成像.通过计算、比较图像的信噪比(SNR)或对比噪声比(CNR)及对图像伪影的分析,探讨系统内部不同轨道延迟时间(-6、-3、-2、-1、0、1、2、3 s)、不同反转角(4°、8°、12°、16°、20°、24°)、不同TE1(0.08、0.16、0.24、0.35 ms)及不同后处理技术(超短回波减影差异图、容积超短回波减影差异图)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骨皮质、骨膜、半月板、肌腱、韧带等在UTE图像上表现为高信号.所设的不同轨道延迟时间中,获得最佳SNR的轨道延迟时阳间为2 s.活体人UTE成像的最佳反转角为8°~12°.不同TE1时间的图像质量不同,TE1为0.08 ms时,图像的CNR最佳.随TE1时阳延长,图像伪影逐渐增多.将原始双回波图经多平面重组后再相减(容积超短回波减影差异图),图像SNR明显增加.结论 短T2成分在3D UTE双回波脉冲序列成像上表现为高信号.通过改变反转角和将2次回波图像经MPR后再相减可增加图像SNR.缩短TE1时间可增加图像质量.
马立恒孟悛非陈应明孙海兴张朝晖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3PPS技术T2WI-SPAIR成像在腋神经损伤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3PPS技术T2WI-SPAIR成像在显示腋神经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疑似腋神经损伤患者行磁共振3PPS技术及常规冠状T2WI-SPAIR成像,比较二者的SNR、CNR以及图像质量。结果磁共振3PPS技术及常规冠状T2WI-SPAIR成像的SNR、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PS技术的图像质量显著优于常规冠状成像的图像质量(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磁共振3PSS技术T2WI-SPAIR成像诊断腋神经损伤的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66.7%,准确性为88.9%。结论磁共振3PPS技术T2WI-SPAIR成像对腋神经损伤具有较高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效能。
潘希敏胡美玉陈应明孙海兴林尔坚盘顺平赵晓晓周智洋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腋神经损伤
神经白塞氏病的MRI表现及动态变化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研究神经白塞氏病头颅MR I表现,以提高对神经白塞氏病的认识。方法对5例神经白塞氏病患者的头颅MR I资料作动态观察,分析不同阶段的变化特点。结论5例病人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早期以T2加权呈高信号,T1加权正常或低信号表现为主,晚期头颅MR I异常信号病灶减少或消失,可出现小脑、脑干等脑实质萎缩性改变。结论了解神经白塞氏病头颅MR I表现有利于认识该病的病程变化规律。
凌坚梁颖茵林瑶敏邝健谊孙海兴邹齐德
关键词:神经白塞氏病头颅MRI
2例肺炎性假瘤的X线及CT影像学特点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肺炎性假瘤的X线及CT影像学特点,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分析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患者的X线及CT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评价其影像表现的诊断意义。结果2例肺炎性假瘤均位于右下肺,邻近肺边缘。1例边缘毛糙,1例初诊边缘光整,后期毛糙。2例均有邻近胸膜增厚,并可见平直征。结论对发生于右肺,尤其是下叶邻近胸膜部的占位性病变,出现桃尖征、平直征及胸膜带状增厚征均应注意与肺炎性假瘤鉴别,而不要过分强调肺癌的可能性。
孙海兴凌坚邝健谊邹齐慧麦远锋
关键词:炎性假瘤X线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MRI三维超短回波时间双回波脉冲序列在骨与关节成像中的初步应用
传统的临床MR成像系统诊断实质性病变的常用方法是检测正常或病变组织内的长T2信号。人体内有些组织或成分的横向弛豫时间(T2)非常短,用传统的MR序列成像时,来源于这些短T2组织或成分的MR信号衰减非常快,在临床MR成像系...
马立恒孟悛非陈应明孙海兴胡曙光邓德茂
关键词:脉冲序列核磁共振成像成像系统
文献传递
磁共振PROSET序列在诊断腰骶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选择性水激励脂肪抑制技术(MR-PROSET)对腰骶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59例腰腿麻痛患者行常规腰骶MRI序列和PROSET序列冠状面成像,PROSET原始图像进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组(MPR),观察PROSET序列在腰骶神经根形态、走行及病变压迫神经根的显示能力。结果59例患者PROSET影像均能清楚显示腰骶神经根节前段、神经节和节后段的走行及硬膜囊、脊膜套袖的外形,直观地显示病变对神经根的压迫和侵犯程度。结论PROSET序列腰骶神经成像能整体、全面、清楚地显示腰骶神经根形态走行,以及腰骶神经根受压后的变化和病灶与神经根的空间关系,为临床诊治腰骶神经根病变提供可靠直观的影像学依据。
何荣兴覃浩玲赵晓晓陈应明林尔坚孙海兴
关键词:MRI脊神经根脊柱疾病
肺栓塞螺旋CT扫描技术的探讨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通过总结肺栓塞螺旋CT扫描技术,以掌握单螺旋CT扫描最佳参数。方法分析15例临床拟诊肺栓塞患者的螺旋CT扫描参数,包括层厚2~3mm,螺距2.0,造影剂为非离子型对比剂100ml,注射速度2.5~3.5ml/s,增强延迟时间12~18s,扫描方向从足侧向头侧,扫描范围从膈上2~3cm至主动脉弓上缘。结果15例病人中显示肺栓塞9例,肺动脉主干栓塞6例,段动脉栓塞2例,亚段肺动脉段栓塞1例。肺栓塞的螺旋CT直接征象为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为“马赛克”征及肺梗死灶等。结论螺旋CT诊断肺栓塞已得到公认,而正确选择扫描技术参数,是肺栓塞螺旋CT扫描成功的关键,也是能否进行正确诊断的依据。
麦远锋孙海兴刘敏潘希敏
关键词:肺栓塞螺旋CT
正常兔膝关节的三维UTE动态增强MRI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三维超短回波时间(UTE)双回波脉冲序列在主要含短T2成分组织的动态增强MRI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对照表对6只新西兰大白兔的6个膝关节行MR平扫及UTE动态增强检查。分析正常兔的髌韧带、股骨下段或胫骨上段骨皮质、髓腔的动态增强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采用t检验比较未成年兔与成年兔骨皮质的中央管计数。结果:正常兔髌韧带的UTE动态增强信号强度-时间曲线表现为缓慢上升型。未成年兔骨皮质动态增强曲线表现为缓慢上升至峰值时,稍有下降后维持于较高水平;成年兔骨皮质UTE动态增强特点表现为速升速降型。成年兔与未成年兔髓腔的UTE动态增强特点均表现为速升缓降型,组织内对比剂浓度持续较高水平。骨皮质的动态增强曲线差异与组织学所见基本匹配。结论:三维UTE双回波脉冲序列成像可用于主要含短T2成分组织的动态增强检查。
马立恒陈应明张朝晖孙海兴
关键词:膝关节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脉冲序列
4例肝豆状核变性头颅核磁共振成像的非典型表现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4例肝豆状核变性(WD)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的非典型影像学表现,扩展对WD头颅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分析4例WD患者头颅MRI图像,归纳其MRI T1WI、T2WI和FLAIR(水抑制)成像特点,并记录其相应的临床表现。结果 4例患者头颅MRI表现为分布在额叶内异常信号呈片状或斑点状,或有囊腔形成,随访发现囊腔为可逆性改变;而基底节区异常信号相对较少。所有异常病灶在头颅MRI上呈低T1WI,高T2WI信号,FLAIR呈高信号,且均有脑萎缩改变。4例患者除有典型的锥体外系症状外,均出现智能障碍,3例合并癫痫发作。结论 WD患者MRI的非典型表现在基底节区以外,可以额叶和白质受累为主,并与某些临床表现有一定相关性。
陈松林梁颖茵周香雪孙海兴李洵桦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核磁共振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