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自明

作品数:30 被引量:27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1篇油气
  • 13篇盆地
  • 12篇勘探
  • 7篇油气勘探
  • 6篇成藏
  • 5篇逆冲
  • 4篇油气成藏
  • 4篇油气聚集
  • 4篇推覆
  • 4篇准噶尔盆地
  • 3篇油气藏
  • 3篇油气勘探领域
  • 3篇有利勘探方向
  • 3篇推覆构造
  • 3篇逆冲推覆
  • 3篇盆地南缘
  • 3篇气藏
  • 3篇准噶尔盆地南...
  • 3篇南缘
  • 3篇勘探方向

机构

  • 26篇中国石油化工...
  • 9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石化
  • 2篇西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30篇孙自明
  • 4篇熊保贤
  • 3篇何治亮
  • 2篇卞昌蓉
  • 2篇李永林
  • 2篇何会强
  • 1篇姚亚明
  • 1篇赵增录
  • 1篇郝运轻
  • 1篇牟泽辉
  • 1篇张殿伟
  • 1篇肖波
  • 1篇刘池阳
  • 1篇董臣强
  • 1篇李晓清
  • 1篇程有义
  • 1篇孙炜
  • 1篇毕研鹏
  • 1篇毕秋军
  • 1篇熊利平

传媒

  • 6篇现代地质
  • 4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地球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地质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复式油气田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国外油气勘探
  • 1篇河南地质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博格达推覆构造及其与油气的关系被引量:13
2014年
博格达山位于新疆北部,南、北两侧分别为吐哈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夹持。博格达推覆构造是指博格达山的西段,由于与油气等矿产关系密切,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关于其组成与结构、成因机制和演化历史等尚不十分清楚。通过地表地质、勘探地震和大地电磁测深等资料的综合研究,指出博格达推覆构造由近东西向展布的柴窝堡盆地和博格达冲断隆起组成,前锋为阜康断裂,东、西两侧由近北东向延伸的乌鲁木齐—米泉断裂和达坂城—老奇台断裂2条调节断裂围限,底部主滑脱面位于中地壳,推覆体根部位于中天山北缘断裂。推覆构造从南向北由多条分支逆冲断裂分隔为变形特点各异的次级构造单元,构造样式自南向北由基底卷入型过渡到盖层滑脱型。博格达推覆构造的形成受控于准噶尔盆地向南的深俯冲作用,在侏罗纪末期至白垩纪早期已具雏形,白垩纪至古近纪又发生了向北的大规模逆冲推覆,新近纪以来再次向北强烈推覆并导致博格达山急剧隆升,最终形成现今构造面貌。阜康凹陷位于推覆构造前缘,构造稳定,油气保存条件优于推覆构造内的柴窝堡盆地,是寻找大中型油气藏的有利地区。
孙自明沈杰
关键词:推覆构造油气博格达山
超压:成因机制,传统研究方法和流体力学研究方法被引量:2
2000年
在大多数沉积盆地深部通常遇到异常流体压力。自从1970年以来,有效垂直应力和孔隙度之间的关系一直被用于墨西哥湾沿岸地区,评价超压大小。在垂直应力为主的第三系砂泥岩盆地中,根据地震和盆地模拟技术业已取得积极成果,而无论何时压实不平衡条件都发生作用。然而,用该方法不能定量地评价由其它成因和/或附加成因(构造应力、烃类生成、热应力、与断层有关的迁移、水力压裂……)产生的超压。除了传统研究方法外,还提出了流体力学研究方法。在任何深度,上限流体压力受与水力压裂作用或断层复活有关的地层条件的控制。由流体驱动而发生的破裂作用指示存在一个"近于零"的最小有效应力状态下的幕式开放系统。对现今区域构造应力状态的深入理解可以直接判断最小应力的演化。因此,可以对深部流体压力作出定量评价,因为在不排水的或/和封隔的地质系统中,不论流体压力为何种起源,压力将趋于迅速达到接近最小主应力的一个值。因此,超压评价方法将得到改善,因为这一方法可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地质背景。在这些地质背景中,现今起压起源于其它成因机制,且常常是不同成因机制综合作用。然而,过渡带中的压力趋势很难正确地评价。因而,为了提高可预测性,需要对盖层岩石和断层封堵性进行另外的研究。除了超压评价之外,最小主应力概念便于较好地理解含油气系统,因为与断层有关的烃类动态运移、水力压裂域和盖层岩石封堵效率依赖于超压和最小主应力状态之间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微妙的相互作用。
D.Grauls孙自明
关键词:超压水力压裂流体力学石油勘探
太康隆起构造演化史与勘探远景被引量:14
1996年
大康隆起是北西西向展布的宽缓复式背斜,叠加有北北东向短轴褶皱,被北西西向、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断裂切割。太康地区古生代至三叠纪接受了海相、海陆过渡相和陆相盆地沉积,三叠纪末隆起,地层广遭剥蚀。大康隆起的构造演化对南华北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有重要影响。人康地区发育有两套古生界生油气层系,构成自生自储式成油组合,油气远景的关键是保存条件。该地区砖楼凹陷和通许凸起的油气勘探远景较好。
孙自明
关键词:油气远景石油勘探
新疆博格达山北缘大龙口地区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前景被引量:5
2015年
大龙口地区位于新疆博格达山与准噶尔盆地的结合部位,属于博格达山北缘山前冲断带的组成部分,关于该区地下地质构造特征,长期以来缺乏清楚的认识。通过地表地质、地震和非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纵向上以阜康逆冲断裂为界,将该区划分为下盘伸展构造系统和上盘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前者为原地系统,构造变形较弱,保留有早二叠世裂谷的隆坳结构,对重新认识博格达山地区早二叠世的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后者构造变形强烈,总体以自南向北的冲断推覆为主,并伴有一定的走滑扭动变形。经过多期构造运动,阜康断裂上盘勘探目的层已裸露,加之褶皱和断裂发育,油气保存条件差,勘探前景较差;而断裂下盘发育早二叠世残留凹陷,圈闭发育,油气保存条件好,勘探前景较好。
孙自明
关键词:逆冲推覆构造油气前景
四川盆地东部海相下组合油气勘探领域与有利勘探方向被引量:10
2021年
四川盆地是一个大型叠合含油气盆地,经历了多期伸展-聚敛旋回,资源潜力巨大。近年来,盆地中部下组合天然气勘探在震旦系灯影组和下寒武统龙王庙组获得重大突破,但盆地东部尚未获得实质性进展,有利勘探方向尚待明确。以构造-沉积演化分析为基础,将盆地东部及邻区海相下组合划分为伸展分异台地(震旦纪至早寒武世沧浪铺期)、稳定统一台地(早寒武世龙王庙期至中奥陶世宝塔期)和挤压前陆坳陷(晚奥陶世至志留纪)三个演化阶段;根据油气成藏要素和运聚特征,划分出寒武系盐下碳酸盐岩、寒武系盐上碳酸盐岩和志留系致密碎屑岩等三个油气勘探领域,不同勘探领域制约油气成藏和富集的关键因素差异较大;指出了川东南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台缘带、川东寒武系洗象池群碳酸盐岩浅滩和志留系小河坝组大型三角洲砂体等,为盆地东部海相下组合的有利勘探方向,同时明确了重点突破地区。
孙自明张荣强孙炜郝运轻卞昌蓉
关键词:勘探领域有利勘探方向沉积-构造演化四川盆地东部
济阳坳陷垦西地区油气藏成藏模式被引量:3
2002年
运用成藏动力学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对垦西地区的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 ,指出该区存在侧向和垂向 2大类型的油气运聚成藏模式 ,前者主要包括沙四段烃源岩油气的侧向运聚成藏模式、沙三段烃源岩油气的侧向运聚成藏模式和沙四段烃源岩凝析油气的侧向运聚成藏模式 3种类型 ,后者包括沙四段烃源岩油气的垂向运聚成藏模式和沙三段烃源岩油气的垂向运聚成藏模式 2种类型。
杨晓敏孙自明毕秋军
关键词:油气藏成藏模式
正断层断面样式与上盘伴生褶皱及其油气勘探意义被引量:6
2001年
正断层断面样式可分为平面式、犁式和坡坪式,与不同断面样式相伴生的褶皱有牵引褶皱、逆牵引褶皱、滚动褶皱和复合褶皱。过去人们把逆牵引褶皱和滚动褶皱混为一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本文从成因上分析了这两种褶皱样式,指出了它们的区别标志。最后讨论了正断层上盘伴生褶皱的油气勘探意义。
李晓清程有义熊保贤李永林孙自明
关键词:正断层油气勘探
洛阳盆地的负反转构造被引量:4
2001年
以地表地质和勘探地震资料为基础 ,对洛阳盆地的负反转构造进行了研究。负反转构造的形成受洛阳盆地构造演化阶段的控制 ,并受宜阳—洛宁断裂的制约 :负反转构造仅在宜阳—洛宁断裂下降盘发育 ,反转强度具有自东向西逐渐减小并直至消失的趋势。
孙自明
关键词:逆冲断层负反转构造洛阳盆地油气运移地震勘探
库车坳陷秋南—亚肯地区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2014年
秋南-亚肯地区横跨库车前陆冲断带的前锋带和前缘外围带,油气地质条件良好,但构造变形复杂。综合应用地表露头、地震剖面和钻井等资料,根据构造-地层组合及变形特点,划分了上部(新近系库车组至第四系)、中部(下白垩统至新近系吉迪克组)和下部(基底至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三个构造变形层。该区自上新世库车组沉积以来至少经历了两期挤压构造变形,造成不同构造变形层和不同构造样式的垂向叠置,形成了受多滑脱层控制的分层差异变形构造。结合油气成藏条件和已钻井分析,指出构造分层差异变形对该区油气纵向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油源断裂的沟通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中部和下部构造变形层勘探前景较好。
孙自明
关键词:滑脱层油气成藏
川东南地区中—下寒武统膏岩层系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20年
川东南地区中—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和高台组为膏岩层系,石膏岩广泛发育,被认为是该区震旦系至中—下寒武统储层的盖层。通过统计钻井和二维地震资料,结合前人相关成果,研究膏岩层系的岩性、纵向发育和平面分布特征,分析构造挤压作用对石膏岩流动加厚和平面分布特征的影响。川东南地区中—下寒武统膏岩层系中与膏盐和含膏有关的岩性主要为石膏岩、白云质石膏岩、膏质白云岩与含膏白云岩,纵向上膏岩层系岩性组合和单层厚度变化较大,平面上石膏岩分布广,但累计厚度变化较大;在构造挤压作用下,川东南低陡构造带中—下寒武统石膏岩类常向背斜核部流动,造成石膏岩在背斜轴部明显加厚,揉皱和底辟等伴生构造发育;由于石膏岩的流动性,相应的膏岩层系厚度平面变化与低陡构造带的构造变形部位有相关性,沿低陡构造带的走向膏岩层系厚度在背斜部位一般加厚,在向斜部位减薄较明显。
朱彦先何生何治亮张殿伟张树林孙自明陶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