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献丽

作品数:48 被引量:138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哲学宗教
  • 10篇政治法律
  • 10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8篇主义
  • 14篇马克思主义
  • 7篇马克思主义大...
  • 7篇范式
  • 6篇研究范式
  • 5篇生态
  • 5篇文化
  • 4篇大众化
  • 4篇哲学
  • 4篇生态文明
  • 3篇意识形态
  • 3篇哲学创新
  • 3篇软实力
  • 3篇文化软实力
  • 2篇大学生
  • 2篇中国梦
  • 2篇软实力建设
  • 2篇社会主义
  • 2篇生态马克思主...
  • 2篇文化交往

机构

  • 32篇江苏师范大学
  • 12篇西南大学
  • 9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宁波大学
  • 2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空军后勤学院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云南财经大学
  • 1篇空军勤务学院

作者

  • 38篇孟献丽
  • 12篇王玉鹏
  • 5篇冯颜利
  • 2篇王荻秋
  • 2篇丁威
  • 2篇王丽莉
  • 1篇陈跃
  • 1篇刘林沙
  • 1篇任政
  • 1篇李成范
  • 1篇亢犁
  • 1篇孟丽荣
  • 1篇王玉鹏
  • 1篇周文

传媒

  • 6篇当代中国马克...
  • 3篇探索
  • 3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社会科学家
  • 2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当代世界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学校党建与思...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毛泽东思想研...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长春市委党校...
  • 1篇红旗文稿
  • 1篇科教文汇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学政治教学...
  • 1篇中共郑州市委...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6篇2017
  • 10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7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时期,一系列的不适应问题使得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他杀等无视、漠视生命的现象异常严重,而目前我国高校尚未对大学生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主要是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途径来进行人生观、价...
孟献丽
关键词:思想教育人本主义生命教育
文献传递
戴维·哈维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探析
2017年
戴维·哈维对严峻的生态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他以丰富的地理学经验对生态危机的根源进行了独特的分析,然后以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和过程辩证法为理论框架,对人与自然、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全新的解释,提出一条兼顾社会与生态变迁双重性的生态社会主义规划,以辩证乌托邦形式建立社会—生态体系,化解当代生态危机。探析哈维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孟献丽王丽莉
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哈维生态体系地理学研究生态思维
由来、发展与反思:2014年“反思的问题学”研究范式研究述评
2015年
'反思的问题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研究范式,它强调以'问题'为中心展开哲学研究,在解答时代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的同时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创新与发展,保持理论自身的生命力与活力。2014年国内学术界就'全面深化改革'、'国家治理',以及'法治中国'等焦点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面对实践中层出不穷和不断发展变化的重大现实问题,我们要把问题提升到更加本质的层面予以研究和解答,即对问题进行深入反思,从而把握住问题的本质,并进一步对问题作出解答。同时,展望未来,我们也需要进一步对'反思的问题学'的反思过程进行反思再思考。
孟献丽
关键词:法治中国
阿普尔课程意识形态论及其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启示被引量:8
2016年
阿普尔认为学校的课程教育不是"价值中立"的,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受到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阿普尔课程意识形态论的主要观点包括:教育者是课程中意识形态再生产的主体;各种显在课程和潜在课程是意识形态渗透的载体;意识形态渗透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把意识形态预设转化为学生的常识性假设。阿普尔的课程意识形态论给我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以重要启示:充分发挥教育者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利用"显性的"和"隐性的"方式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合理利用"冲突",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创新与发展;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批判和革命的精神。
孟献丽
关键词:阿普尔意识形态教育
基于文化交往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路径探析被引量:8
2015年
文化软实力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文化交往范畴。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交往时代,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各个民族之间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交往的领域不断深化,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加剧,各个民族面临着民族文化发展的危机和挑战,唤醒了各个民族的文化自我意识与文化"软实力"意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便由此出场。可见,文化软实力是在文化交往中生成的,因此,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不能离开文化交往来实现。文化交往是软实力形成和发展的动力,也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现实路径。为此,必须从文化交往出发,通过"一体两翼"文化发展格局,既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又注重对外来先进文化成果的借鉴与吸收,大力推进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王玉鹏孟献丽
关键词:文化交往文化软实力
价值与局限:奈斯深生态学思想评析被引量:14
2015年
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关乎全体人民的福祉和民族的未来。那么,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如何进行?是不是应该像某些西方激进生态学家们所鼓吹的那样,人类要用放弃自身的解放和发展来换取与自然生态万物的平等相处呢?本文在此分析评价了西方环境主义思潮中最具革命性和启发性的深生态学,指出奈斯深生态学在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深刻反思中,实现了价值观念的深层变革,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提供了一种新的哲学范式,有其积极、有价值的一面;但同时,奈斯深生态学也受到不少质疑,具有局限性。作为奈斯深生态学理论基础的"自我实现"论带有某种神秘主义和宗教主义的色彩,最终倒向生态伦理的乌托邦。奈斯深生态学从纯"自然主义"的立场来考察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拒绝承认人是认识、改造自然的主体,以致从根本上否定了人的主体性的存在,造成人类主体性的缺失。对此,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辩证地扬弃奈斯深生态学思想,以科学把握、妥善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切不可矫枉过正,走向另一个极端。建设生态文明,既不能追求一切以人类为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也不能追求一切以自然为中心的"自然中心主义",而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和和谐共生。
孟献丽王玉鹏
关键词:深生态学生态文明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逻辑被引量:3
2016年
资本主义毁灭性的现代性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生态灾难。为避免现代性的错误继续上演,有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假设、现代性思维方式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在此基础上,有机马克思主义基于后现代思维和逻辑,建构了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世界观。有机马克思主义的这些探索无疑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然而,作为产生于西方文化语境和学术传统中的国外马克思主义新流派,其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也存在某些方面的误判和曲解,这决定了基于后现代逻辑的有机马克思主义不可避免地存在自身的局限。对于这点,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客观的分析。
孟献丽
问题反思与范式转换的双向互动——“反思的问题学”研究范式2013年研究综述
2014年
'反思的问题学'研究范式以'问题'为中心,突破和超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传统教条模式,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创新的必然路径。2013年,学术界主要聚焦于'中国梦'、生态文明、公平正义等当代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一方面,通过不断聚焦、反思这些时代重大现实问题,问题的根源逐步暴露,问题的本质逐步显现,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另一方面,通过对这些时代重大现实问题的反思和解答,马克思哲学研究的视域进一步拓展,方式方法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断创新。致力于反思、解决时代重大问题,同时又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和创新,这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是一种紧密的有机互动关系。
孟献丽
关键词:范式转换双向互动
理性分析 科学应对 坚定信念——“金融危机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前景”国际研讨会综述被引量:2
2009年
在世界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的背景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西南大学联合主办的“金融危机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前景”国际研讨会,
孟献丽陈跃冯颜利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社会主义发展信念
时代发展和哲学创新双重视阈下的“反思的问题学”研究——2015年“反思的问题学”研究范式的研究述评
2016年
以问题为中心,关注、回应和解答时代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反思的问题学'研究范式正是我国学者从马克思主义创新和发展内在要求出发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范式,它强调对现实问题的关切,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中国的重新出场。2015年,国内学术界就'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一带一路'战略和供给侧改革等重大现实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回应,不仅能够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与发展,还可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前进。
孟献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