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玉全

作品数:40 被引量:142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肺炎
  • 5篇血管
  • 5篇造影
  • 5篇摄影
  • 5篇关节
  • 5篇成像
  • 4篇血管造影
  • 4篇图像
  • 4篇肺炎患者
  • 4篇X线
  • 4篇X线摄影
  • 3篇影像
  • 3篇影像质量
  • 3篇照射
  • 3篇照射野
  • 3篇摄影角度
  • 3篇射野
  • 3篇数字减影
  • 3篇栓塞
  • 3篇髌骨

机构

  • 24篇广州医学院第...
  • 16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中医医...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惠州市中心人...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作者

  • 40篇宋玉全
  • 13篇曾庆思
  • 10篇邓宇
  • 9篇肖少屏
  • 9篇伍筱梅
  • 6篇俞家熙
  • 6篇李新春
  • 5篇梁荣光
  • 5篇钱元新
  • 5篇任医民
  • 5篇赖清
  • 4篇陈淮
  • 4篇岑人丽
  • 4篇黄奋尧
  • 4篇钟志伟
  • 4篇蓝日辉
  • 4篇何建勋
  • 3篇马中南
  • 3篇丘红英
  • 3篇万齐

传媒

  • 6篇实用医学影像...
  • 4篇现代临床医学...
  • 4篇中华放射学杂...
  • 4篇广东医学
  • 2篇广州医学院学...
  • 2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科技视界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1篇1999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肋间后动脉与咯血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肋间后动脉作为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参与咯血的相关大素,为介入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19例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层螺旋CT(MSCT)、DSA等影像资料。观察肋间后动脉参与咯血的发生率,形成体肺循环分流(BPS)的情况,以及与胸膜增厚及基础疾病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基础疾病与胸膜增厚的相关性。结果 219例患者中,44例(20.1%)患者共87条肋间后动脉作为NBSA参与咯恤,其巾65条(74.7%)合并BPS。44例巾36例(81.8%)伴有胸膜增厚。39例肺结核患者中21例(53.8%)伴有肋间后动脉参与咯血,其中13例肺结核合并肺毁损者中10例(76.9%)伴有肋间后动脉参与咯血。肋间后动脉参与咯血、合并BPS与胸膜增厚相关(P<0.05)。肋间后动脉参与咯血、胸膜增厚在不同基础疾病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间后动脉是重要的咯血相关体动脉;参与肺咯血与胸膜增厚密切相关,且多数伴有BPS;基础疾病以肺结核尤其是合并肺毁损患者最常见。
钱元新伍筱梅赖清梁荣光任医民陈志远宋玉全林海波
关键词:咯血肋间后动脉胸膜增厚
体-肺循环分流与大咯血(附62例报告)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探讨体-肺循环分流(BPS)与大咯血的相关性及其介入干预。方法1999年4月~2006年7月咯血患者62例。其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26~84岁。咯血量300~2500mL/24h。回顾相关支气管体动脉造影,观察其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综合影像学和临床资料,分析BPS与大咯血的关系;原发病、胸膜增厚与BPS的关系;BPS与咯血复发的关系;以及BPS的介入治疗。所有数据经χ2分析处理。结果BPS与大咯血关系密切;BPS与支气管扩张、显著的胸膜增厚等相关;BPS是不明原因咯血的主要因素;栓塞优势供血动脉后,BPS可诱使非优势动脉甚至隐匿侧支开放。结论BPS是大咯血的重要因素,也是栓塞后复发咯血的重要原因。BPS常伴随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扩张和严重胸膜增厚。彻底栓塞BPS及其供血动脉是预防咯血复发的关键。
伍筱梅赖清陈永富任医民梁荣光宋玉全
关键词:咯血支气管动脉造影动脉栓塞术
SARS胸片检查的摄片方法及防护措施被引量:3
2003年
宋玉全曾庆思蓝日辉肖少屏马中南
关键词:SARS胸片检查摄片方法发病急性传染病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周围型肺癌的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散加权成像与VEGF相关性研究
钟志伟包盈莹余煜栋李新春宋玉全
实验兔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CT灌注成像研究
2018年
目的:通过CT灌注成像结果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实验兔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探索CT灌注定量参数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变化。方法:通过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的方法,制作实验兔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成模后将实验兔行CT灌注扫描,计算CT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肝动脉灌注(ALP)、门静脉灌注(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高脂饮食的实验兔全部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正常组为9只,可疑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组(Borderline组)13只,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组(NASH组)19只。不同组间(正常对照组与Borderline组、NASH组)肝脏CT值、肝脏/竖脊肌C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各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SH组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实验兔的肝脏CTP中的BF、BV出现下降,门脉灌注量PVP明显下降,同时出现HPI增高,提示NAFLD微循环灌注下降后,可出现类似于肝硬化的肝动脉缓冲效应。
钟志伟曾庆思林翰菲叶永胜秦积龙宋玉全向之明邓宇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动物模型CT灌注成像
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胸部照片质量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了解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胸部照片质量情况。方法 将SARS患者的胸片分为3组,第1组为DR照片共88张,第2组为床边坐位照片共421张。第3组为床边卧位照片共480张。结果 DR组甲片率为93.2%,乙片率为6.8%,床边坐位组甲片率为53.0%,乙片率为46.1%,床边卧位组甲片率为25%,乙片率为55.8%。结论 ①DR照片的质量高。②在隔离病房实行专人摄影及使用简易胸片架,可有效提高SARS患者的照片质量。
广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科技攻关专题组宋玉全蓝日辉曾庆思邓宇岑人丽蔡超达
关键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X线摄影术DR
斜射线摄影对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影像质量的影响评价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探讨斜射线摄影对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DR)系统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实验组使用DDR系统对直径5.5cm钢质球体进行重复摄影,X线入射角度分别为垂直(0°)、15°、30°、45°,并将影像打印出激光胶片。(2)对照组用屏-片系统替换DDR系统的平板探测器,摄影条件与实验组相同,得出传统照片。(3)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球体影像边缘进行微密度测量,评价2种成像方法所得影像边缘模糊值随入射X线角度而变化的情况。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影像边缘模糊值随着X线入射角度的增加而增大,角度越大,增幅越明显,在大角度时实验组增幅更加明显,当入射角度为45°时,实验组的边缘模糊值(y2值)达到(0.9240±0.0033)mm,而对照组的y2值为(0.4840±0.0033)mm。(2)X线管倾斜15°投照时,DDR系统和屏-片系统的影像边缘模糊值变化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x)t=0.989,P=0.336;(15°y1)t=0.039,P=0.969。X线管倾斜30°和45°投照时,两系统的影像边缘模糊值变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x)t=18.439,P=0.001;(30°y1)t=10.308,P=0.001;(30°y2)t=21.811,P=0.001;(45°x)t=31.315,P=0.001;(45°y1)t=107.727,P=0.001;(45°y2)t=160.863,P=0.001。结论(1)DDR系统在垂直和小角度倾斜X线管时,影像边缘模糊值与值屏-片系统差异不大,成像质量较好。(2)DDR系统在X线管倾斜角度较大时,影像边缘模糊增幅明显大于屏-片系统,成像质量受到影响。
宋玉全何志诚伍筱梅邓宇于兹喜何建勋肖少屏
关键词:放射摄影术影像质量DR系统成像质量实验组
周围型肺癌的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弥散加权成像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弥散加权成像(IVIM-DWI)所得各参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成像(MRI)前瞻性对66例周围型肺癌进行IVIM-DWI扫描,b值为0、5、10、15、20、25、50、80、150、300、500、800、1 000 s/mm,分别测量病灶实性部分的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值),同时对肺癌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的表达,然后将D、D*、f值与VEG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6例周围型肺癌D值为(1.01±0.30)×10-3 mm/s,f值为(17±9)%,D*值为(14±9)×10-3 mm/s。周围型肺癌VEGF评分为(3.3±1.6)分,其f值与VEGF有相关性(r=0.273,P=0.035);D值、D*值与VEGF均无相关性(P=0.423、0.970)。结论周围型肺癌f值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性,提示f值可提供周围型肺癌肿瘤血管生成的客观信息。
钟志伟包盈莹余煜栋李新春宋玉全万齐郑晓涛邓颖诗雷强
关键词:弥散磁共振成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胸部立位X线摄影防护装置的防护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胸部立位X线摄影防护装置的防护效果。方法:设计与探测板联动的防护装置用于防护颈部和腹部,通过比较防护装置使用前后的胸部正侧位摄影条件和剂量仪数据,评价该防护装置的防护效果。结果:实验组(使用防护装置,50例)正侧位摄影均值(1.627 0±0.309 8)m As,(3.629 8±1.426 8)m As;对照组(未使用防护装置,50例)正侧位摄影均值为(1.658 0±0.374 2)m As,(3.680 0±1.252 1)m As。实验组正侧位探测剂量均值为(376.151 4±96.532 5)n Gy,(735.884 2±272.807 7)n Gy;对照组正侧位探测剂量均值为(506.926 0±180.591 2)n Gy,(1 178.916 0±535.254 9)n Gy。两组正侧位摄影条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立位X线摄影防护装置的使用可有效减低防护部位的辐射剂量。
黄奋尧俞家熙陈智杰方鸣宋玉全
关键词:胸部摄影防护装置
数字化X线摄影模拟教学系统的软件设计
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模拟教学系统的软件设计摘要'数字化X线摄影模拟教学系统'是一套以定制设计开发的仿真数字X线摄影操作系统软件为核心,配套与真实机器同样的机电系统,无需高压发生器及X射线球管,利用丰富的数字图像库,为医学相...
宋玉全邓宇丘红英陈猛伍筱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