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琨
- 作品数:4 被引量:37H指数:2
- 供职机构: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后注意网络功能的变化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研究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后注意网络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20位行DSA和15位未行DSA的脑卒中患者的基础认知功能。应用注意网络测试(ANT)评估两组患者警觉、定向、执行控制等三个注意网络成分效率,并比较上述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5天的网络功能的变化特点。结果DSA组和非DSA组术前MMSE、焦虑抑郁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注意网络功能方面警觉网络〔(27.95±32.19)vs(26.47±43.12)ms〕、定向网络〔(53.90±32.52)vs(52.67±26.31)ms〕和执行控制网络〔(157.20±94.68)vs(157.07±79.92)ms〕反应时无显著差异(P>0.05)。相比较术前,DSA组术后第5天的警觉网络反应时显著减少〔(27.95±32.19)vs(11.35±26.80)ms,P=0.010〕,非DSA组反应时显著增加〔(26.47±43.12)vs(39.60±38.67)ms,P=0.035〕;两组的定向和执行控制网络在两个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单因素协方差分析控制基础水平的差异后,DSA对两组警觉网络效率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SA组警觉网络效率的变化值与汉密尔顿焦虑评分变化值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1)。结论DSA对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注意网络功能有一定程度损害,主要体现在警觉网络效率,可能表现为患者不能及时灵敏地接受到外部信息刺激。
- 王涛王涛张梅余传庆宫琨汪凯
- 关键词: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8
- 2010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的分布特点,分析并比较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6例连续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与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动脉病变类型患者间的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206例患者中,131例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脑动脉狭窄的好发部位主要为颈内动脉起始部和椎动脉起始部,颅外动脉病变(EAD)的发生率为71.0%,颅内动脉病变(IAD)的发生率为67.9%。青年患者大部分为单纯IAD,主要累及大脑中动脉(MCA);而中年及老年患者以颅内外病变并存比例最高,病变最好发于颈内动脉起始部。吸烟对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影响较大,血脂异常、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于颅内动脉狭窄的影响较大,高龄、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对颅外动脉狭窄的影响较大。结论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病变的发生率高于颅内。不同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类型患者的危险因素有所不同。
- 余传庆张梅薛敏宫琨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脑动脉狭窄
- 缺血性脑血管病MSCTA与DSA造影对比分析
- 背景当今非侵袭性神经影像学飞速进展,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得到进一步普及且技术不断更新,但经典的脑血管造影仍然是脑血管病评价和治疗的"金标准"。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DSA的应用将进一步增加,但该检查价格...
- 张梅余传庆薛敏宫琨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
- 文献传递
- 葛酮通络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 2019年
- 目的探讨葛酮通络胶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葛酮通络胶囊,0.5g/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m R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法(MoCA)评分、血清学指标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81.40%和97.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m RS评分显著降低,MoCA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 TRAI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新喋呤(Npt)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血流量(Q_(mean))、平均血流速度(V_(mean))均显著升高,动态阻抗(DR)、脑血管特性阻抗(ZCV)和脑血管外周阻力(R)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酮通络胶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细胞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日常活动能力和认知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齐金秋宫琨朱庆慧
- 关键词: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血清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