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胜杰
- 作品数:21 被引量:23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集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深盆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勘探目标选择
- 金之钧庞雄奇张金川陈崇河曾溅辉汤良杰左胜杰张杰谢方克许海龙
- 两次合作研究已在深盆气成藏理论和勘探应用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方法技术:从油气运移、封闭机理等基础研究出发,系统论述了深盆气成藏的机理过程及由此所决定的深盆气成藏条件、主控因素、表现特征和分布规律等;以深盆气成藏理论为指...
- 关键词:
- 关键词:吐哈盆地深盆气藏
- 济阳坳陷石油运聚效率定量预测方法及应用被引量:3
- 2005年
- 以济阳坳陷17个高勘探程度油气成藏体系为研究子集,分别应用生烃潜力法和发现过程模型法计算了各成藏体系的生烃量和资源量,求取了石油运聚效率的分布范围为4%~14%,不同成藏体系的石油运聚效率有较大差异.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石油运聚效率与地质要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确定石油运聚效率的主控因素是排烃强度、油气运聚范围、构造变动次数、目的层倾角、断层密度等.车镇凹陷北是济阳坳陷低勘探程度成藏体系中远景资源量最大的成藏体系,应作为下步挖潜勘探的重点区之一.
- 左胜杰贾瑞忠庞雄奇金之钧
- 关键词:油气成藏体系主控因素资源评价
- 吐哈盆地鲁克沁构造带流体地球化学、动力与油气运移和聚集被引量:8
- 2002年
- 通过对吐哈盆地鲁克沁构造带流体包裹体和地层水化学成分以及油气运移和聚集条件的研究 ,认为 :①鲁克沁构造带流体地球化学演化表现为 :从古至今封存条件变好 ,现今地层水经历了相对于古流体更为强烈的流体 岩石相互作用 ,地层水矿化度和各种主要化学组分的含量增大 ,封闭条件比古流体更好。吐玉克区块的古流体经历了相对较强的蒸发浓缩作用和流体 岩石相互作用 ,而玉东和鲁克沁区块的古流体大多经受过大气降水的淋滤作用。②鲁克沁构造带流体动力演化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印支末期—中燕山期 ,存在两种地下水流 ,一种为自西北向东南的沉积水流 ,另一种为自东南向西北的大气淋滤水流 ,水动力强度较大。第二阶段为燕山晚期—现今 ,主要表现为沉积水自深部向浅部的侧向和垂向运动 ,但流体动力强度较小。③地层流体地球化学和流体动力研究进一步证实 ,鲁克沁构造带油气是从西北向东南方向运移的 ,晚三叠世后期—中侏罗世早期边运聚边降解 ,中侏罗世中晚期—现今的降解作用减弱 ,主要表现为油气藏的保存和调整。图 2表 1参
- 曾溅辉左胜杰
- 关键词:吐哈盆地流体包裹体地层水化学成分
- 台北凹陷侏罗系煤层残留气量数值模拟被引量:1
- 2002年
- 在分别考虑各种相态残留气量影响因素并建立相应定量关系的基础上 ,采用排烃门限理论和物质平衡法 ,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煤层残留气量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 ,煤中残留的气主要以水溶、油溶、游离和吸附 4种相态存在 ,其中油溶相和吸附相起决定作用。与炭质页岩和泥岩相比 ,煤的残留气量最大。台北凹陷 1m3 煤岩残留甲烷气和重烃气的量分别为 10 .64m3 和 2 .3 84m3 ,煤岩残留气量随埋深先增大后减小。台北凹陷中、下侏罗统煤层残留气量分别为 5 .63× 10 12 m3 和 13 .12× 10 12 m3 ,在该区适合开展煤层气勘探。图 2参
- 左胜杰庞雄奇
- 关键词:台北凹陷侏罗系煤层数值模拟油气地质
- 油气成藏门限理论研究与应用
- 左胜杰
- 关键词:油气勘探油气成藏
- 叠合盆地构造变动破坏烃量研究方法探讨被引量:18
- 2002年
- 叠合盆地内源岩生成的烃量在运聚过程中只有1%~10%左右的油和1‰~10‰左右的气能够富集成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资源。除源岩残留、储层内滞留、区域盖层形成前排失、地下水溶解和扩散外,构造变动是造成烃类损耗和破坏的重要原因。探讨构造变动破坏烃量的研究方法对于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构造变动破坏烃量主要有三种形式:剥离区域盖层、切断区域盖层的连续性和破坏圈闭的有效容积。构造变动破坏烃量随构造变动强度(剥蚀区域盖层的面积、错断区域盖层的距离和破坏圈闭的有效容积百分数)增加、构造变动前研究区有效运移烃量以及构造变动过程中区域盖层脆性增强而增大。本文探讨了构造变动破坏烃量的研究方法,建立了构造变动破坏烃量与上列三因素的定量关系模式,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塔里木盆地。
- 庞雄奇姜振学左胜杰
- 关键词:叠合盆地塔里木盆地圈闭
- 川西坳陷叠覆型油气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机制被引量:6
- 2023年
- 川西坳陷陆相领域气藏分布具有叠合性和广覆性特点,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明显。基于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及侏罗系沙溪庙组、遂宁组、蓬莱镇组1052个天然气样品,研究天然气组分、天然气轻烃和碳同位素组成,明确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分布规律,分析气源对比和运移条件,揭示川西坳陷叠覆型油气区复杂天然气藏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川西坳陷叠覆型油气区天然气成分以甲烷为主,质量分数为65.36%~98.47%,甲烷碳同位素(δ13C 1)分布在-39.41‰~-27.10‰之间。由深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须二段)、须家河组四段(须四段)向须家河组五段(须五段),天然气甲烷质量分数降低,甲烷碳同位素减轻;自须五段向中浅层侏罗系天然气甲烷质量分数逐渐升高,甲烷碳同位素逐渐增重。研究区主要为热解成因气,其中深层须四段、须五段和中浅层侏罗系天然气为煤型气,深层须二段天然气是煤型气和油型气的混合类型。中浅层天然气主要来自须五段和须四段,下侏罗统在部分地区有贡献,在马井—什邡地区受断层沟通作用影响,须三段也有一定贡献。须四段和须二段天然气主要来自须三段、马鞍塘组和小塘子组。须五段天然气主要为自源形成。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主要受母质来源和母质成熟度差异、同一气源运移过程中分馏效应及天然气藏属性差异等影响。该结果为川西坳陷叠覆型油气区致密砂岩气成藏勘探部署提供指导。
- 左胜杰王玉杞陈冬霞王福伟荣澜熹
- 关键词: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天然气地球化学气源对比
-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深盆气成藏地质条件被引量:11
- 2002年
- 深盆气藏是指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殊圈闭机理和分布规律的非常规天然气藏。台北凹陷继承性发育的构造背景具备了形成深盆气藏的构造条件,目前仍在生气的中-下侏罗统煤系源岩在第一生气高峰阶段生成的天然气构成了本区深盆气藏的主要气源。中、下侏罗统储集层物性以低孔低渗为主,西山窑组及其以下储集层的孔隙度通常小于10%,渗透率小于4×10-3μm2.三套区域性盖层与局部盖层相匹配,在空间上构成了严密的顶封和底封条件。台北凹陷深盆气的最有利勘探区位于小草湖洼陷,源-藏伴生、气层负压异常、中-下侏罗统致密砂岩普遍含气、无统一气水界面、气水关系倒置等现象均表明该区发育深盆气藏。预测小草湖洼陷深盆气地质储量为5658×108m3,勘探前景良好。
- 左胜杰庞雄奇金之钧袁明生
- 关键词:深盆气地质条件成藏特征吐哈盆地台北凹陷
- 油气成藏门限研究及其在济阳坳陷中的应用被引量:33
- 2003年
- 成藏门限从定量角度阐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规律。它是指确定的成藏体系内形成油气聚集所需要损耗的最低烃量 ,包括源岩残留、储层滞留、盖前排失、围岩损耗、水溶流失和扩散等 6个方面。地史过程中 ,油气生成量达到或超过成藏体系内能够损耗的最低烃量时 ,油气聚集作用才能开始进行。在源岩生油气总量一定的情况下 ,成藏体系内油气的成藏时间、运聚烃量和油气藏最大规模等都受成藏门限的制约。对济阳坳陷 2 8个成藏体系的应用研究表明 ,油大量聚集成藏前最低损耗烃量介于 0 36× 10 8~ 18 4× 10 8t,它主要随排烃强度、油气运聚范围和目的层的倾角的增大而增大 ,随砂地比、构造变动次数和剥蚀厚度的增大而减小。济阳坳陷最有利的成藏体系包括沾化凹陷的渤南 -孤岛成藏体系 ,东营凹陷的中央背斜带、北部陡坡带、滨县凸起南坡、王家港 -八面河和惠民凹陷的中央背斜带以及车镇凹陷的义和庄凸起北坡、车镇凹陷北等 ,它们均已进入成藏门限 ,远景资源量 2 18× 10 8~ 6 31× 10 8t,能够形成的最大油气藏储量规模可达 0 16× 10 8~ 4 79× 10 8t。
- 庞雄奇李丕龙金之钧张善文左胜杰陈冬霞
- 关键词:成藏体系资源评价
- 应用成藏门限理论评价吐哈盆地前侏罗系油气资源潜力被引量:4
- 2005年
- 针对油气区远景资源潜力评价中缺乏定量依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评价油气远景资源潜力的新概念———成藏门限,论述了油气成藏门限的地质含义及地质证据,并应用基于成藏门限理论开发的“油气成藏体系定量评价系统”对吐哈盆地前侏罗系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定量评价,计算其油、气远景资源潜力分别为3.354×108t和2652×108m3,原油资源探明率仅为15%,表明吐哈盆地前侏罗系仍具较大勘探潜力。
- 左胜杰贾瑞忠庞雄奇
- 关键词:资源潜力前侏罗系吐哈盆地